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卫星定位 自动导航 北大荒建设现代化大农业

时间:2009-09-01 作者:汪波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次数:4726

    我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形成,水田农机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3.5%,可耕作8000万亩

    黑土地潜能释放,人均生产粮食35.4吨,创造我国农业最高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水平

    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和打造了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等15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8月的北大荒,稻穗飘香。

    在二道河农场万亩大地上空,飞机正在航化作业,人们在地里追肥。正在现场检查生产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隋凤富说:“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紧施肥、除草,提高粮食品质,确保垦区今年实现300亿斤商品粮的奋斗目标。”

    黑龙江垦区开发建设60多年以来,已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2760亿斤,粮食生产实现100亿斤、200亿斤、300亿斤三次大跨越。

    当年的北大荒如今已建起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形成了以水利化、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并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被誉为“中华大粮仓”。 

    3台火犁闹革命——从农业机械化迈向农机现代化

    正在筹备麦收的红星农场职工董克江摸着自己心爱的“宝贝”——收获机告诉记者:“这是我今年花47万元买的,家里机车已有五六台了。”

    像董克江一样,垦区绝大多数农户都有了自己的农机“宝贝”。就在1个月前,垦区惟一一台国内最先进、马力最大的美国产“凯斯535”轮式拖拉机落户共青农场第三管理区。这台总投资为240万元的535马力拖拉机,工作一个班次(24小时)可整地作业2000余亩。

    遥想拓荒初期,垦区靠的是3台火犁起家,建起了第一个公营机械化农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垦区利用世行贷款、补偿贸易、自筹资金等方式,大批引进和购置世界先进农机装备和国内农业机械,逐步装备了垦区所有农场。

    2004年以来,垦区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马力拖拉机、大型联合收获机和配套的具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机具。截至目前,已拥有世界智能化大马力现代农机装备600台(套),重点装备了226个作业区。

    这些大“宝贝”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精量播种、变量施肥于一体,一次完成深松、浅翻、整地、播种、和墒、镇压等6项作业,使垦区的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过去20天的活儿,现在三五天就结束了。

    在红卫农场第一管理区,正在忙活的水稻种植户杨凤成说,今年他家的400亩水田仅用6天就插完了秧。“过去根本无法想象。”他指着新买的洋马6行高速插秧机说:“这个‘功臣’还加入了管理区的插秧作业队,今年春天作业1000亩。”

    到2008年底,垦区拥有农机资产总值87.52亿元,农机总动力达564.3万千瓦,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目前,水田农机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3.5%。

    目前,垦区的农业机械力量,除了完成垦区现有4000万亩耕地的耕作任务外,还能为地方农村代耕4000万亩,同时也具有到境外开发种地200万亩的能力。从2002年起,垦区为地方农村代耕服务、跨区作业面积累计6471万亩。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机局局长李俊说,建设现代化大农业,需要现代化的大农机。垦区计划今后3年(2010—2012年),累计投资58.51亿元,从国外引进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6337台件,累计再新建200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区(5万亩/个),对近年来已装备的256个旱田现代农机装备区进行补齐配套,购置一批经济作物机械及农用飞机。“到那时,我们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将突破650万千瓦、农机化率达到98%,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化发展水平保持国内领先,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科技水利齐发力——振起现代化大农业双翼

    “我们与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水稻磁西偏北23.5度高光效栽培试验,可以使每亩水稻增产8%至10%。”农垦建三江分局农业局局长尹刚说,自2004年以来,分局累计投入1.45亿元,推广新成果20多项,今年全分局水稻集中浸种催芽达60%,统一供应秧苗的比例达10%。

    黑龙江垦区拥有一支由15家科研院所、9个技术推广中心、103个农业技术推广站和7万多科技人员组成的科技支撑体系。依托这一体系,垦区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科技要领直接到人”。

    在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职工张景会的家庭农场,记者看到一簇簇水稻仿佛按固定尺寸制造的一样,长得齐刷刷的。张景会从兜里掏出一本小册子说:“即便你没种过地,只要按照农场发的这本《水稻高产标准化栽培操作规程》做,一样多打粮。这两年,我家的水稻亩产都突破了700公斤,亩效益超过500元。”

    这本小册子里的技术,是“北大荒水稻之父”徐一戎用毕生精力研究推广的水稻“三化”栽培和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本是水稻种植高深理论,如今在北大荒已成为每个稻农都能掌握的“傻瓜”技术。

    紧紧依托规模化、机械化和组织化程度高等优势,黑龙江垦区将农业标准化应用到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标准化覆盖率达100%。同时,集成推广了保护性耕作等十大农业新技术;因地制宜推广了水稻“三化一管”等十大科学栽培模式。

    垦区大力推进科技示范战略,实施了百亩试验地、千亩示范田和万亩展示区的“百、千、万”工程。目前,垦区建立和完善了科技示范园区60个、科技示范带2700多公里,示范面积600多万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建三江分局红卫农场新建成的别拉洪河橡胶坝拦蓄水现场,农场党委书记吴喜春说,应用新技术建成的蓄水坝,拦蓄地表水可为农户灌溉水田8万亩。

    垦区农业不再“靠天吃饭”。垦区现已基本建成防洪、除涝、灌溉和水土保持四大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建立了排、灌、蓄结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重点建设了5个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其中兴凯湖灌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灌区。

    目前,垦区3至5年一遇标准除涝面积达200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灌溉面积150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2;堤防10至20年一遇标准保护面积1470多万亩,接近耕地面积的1/2。    

    科技水利齐发力,释放了黑土地的巨大潜能。目前,黑龙江垦区职工人均生产粮食35.4吨,创下我国农业最高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水平。

    龙头企业大发展—— 推动“原字号”向精深加工转变

    眼看水稻进入了扬花灌浆期,北大荒农业股份公司八五四分公司十五作业站农户陈化祖喜滋滋地说,今年又会是个好收成。至于销售,陈化祖并不担心,有龙头企业呢!

    北大荒米业集团公司通过从田园到餐桌的稻米产业链条延伸,充分开发了水稻资源的利用价值,让农户的稻谷不出家门就地转化加工增值,每吨增值800元。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北大荒米业摸索出“良种选育—订单种植—反哺农户—精深加工—节能减排—产品研发”的产业模式,拥有300万吨的稻米综合加工能力,是国内最具规模的稻米精深加工企业之一。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依托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培育和打造了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等15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油、米、面、薯、乳、肉等十大主导产业,并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等中国驰名品牌。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北大荒麦芽的生产能力居国内同行前列。

    在做大龙头企业的同时,黑龙江垦区着力在“做强”上下功夫。龙头企业每年用于产品研发的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2%以上。一批高水平的重点技改项目相继投产,推进了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转变,延长了产业链条。目前,黑龙江垦区已拥有20多项国内领先的技术。垦区80多种产品出口到19个国家和地区,年均出口创汇超过9000万美元。

    这些龙头企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建立龙头反哺基地等利益联结机制,有效保护了农户的积极性。

    九三油脂、北大荒米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垦区3200多万亩、辐射地方农村1600多万亩,拉动了黑龙江省近50%的优质粮豆生产基地。如今,垦区拥有几乎所有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使北大荒告别了单纯销售“原字号”农产品的历史。垦区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已达2000万吨,年处理鲜奶能力77万吨,生猪屠宰能力500万头,粮豆、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70%和100%。北大荒肉业等畜产品加工企业还带动了地方农村奶牛养殖5万头、肉牛20万头、生猪180万头基地的快速发展。


图为五九七农场的农户正在抢收水稻。(王亚光摄)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