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铸忠诚维护祖国统一

时间:2009-10-14 作者:戴岚 来源:人民网 点击次数:3257

  乌鲁木齐10月2日专稿 在祖国的西部边陲,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5年来,257万兵团儿女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在与8国接壤的边境线上,被新疆各族群众称为“永不挪位的生命界碑”。 

  为新疆现代文明铺路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对驻疆部队发布命令:“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从此,这些从南泥湾走来的革命军人,来不及洗去满身征尘,就投身到了新疆建设的洪流中。此后,又有许许多多来自内地的有志青年,踊跃加入屯垦戍边的行列。 

  兵团建立伊始,按照“不与民争利”的原则,绝大部分团场建在“水到头、路到头、电到头”的大沙漠边缘。大漠的罡风、漫天的黄沙没有吓倒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没有运输工具,他们就肩挑背扛;没有牲畜,他们就用人拉犁开荒种地……一代又一代的兵团儿女像红柳、胡杨一样在戈壁沙漠中深深扎下了根。 

  在新疆,人们只要一看那长方形的条田,那整齐的林带、配套的渠道、宽阔的道路,不用猜,这里准是兵团的团场。只有大农业,才有大条田;有了大条田,才便于使用大机械;有了大机械,才有了大生产;只有大生产,才有大发展。几十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一直走在新疆、全国的前列。 

  兵团也是新疆现代工业的奠基者。新中国建立前,新疆的工业停留在“打马掌,拧毛线”的原始加工阶段。兵团人靠节省一个帽幨、一个衣袋,建设起了新疆的现代工业。在交通运输、建筑工程、商业服务、科技推广等方面,兵团也都为新疆各族人民默默奉献着。 
  
  展读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的发展历程,有一个事实毋庸置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仅是新疆现代农业的奠基者,也是新疆现代工业、现代商业、现代科技的奠基者。 

  固国强边的铜墙铁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维护边境安宁和社会稳定方面,更是发挥了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被新疆各族群众称为“固国强边的中流砥柱”。 

  在长达数千公里、纵深10到30公里的边境上,兵团建起了58个团场。“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这句顺口溜是边境团场人的真实写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上,镌刻了兵团人的印迹: 

  1962年四五月间,新疆伊宁、塔城、裕民、霍城发生边境居民外逃事件,一时震动中外。在迅速出击平息事态后,兵团调遣上万名干部职工、筹集十数万元资金,从事伊塔地区的代耕、代牧、代管工作,控制了局势,稳定了社会秩序。 

  1988年4月,特大洪水冲垮了阿拉克别克河桑道克龙口,如果洪水沿着中方自然沟流进额尔齐斯河成为新河道,按照国际惯例就将成为新界河,55平方公里的国土可能他属。兵团战士冲向决口,用血肉之躯苦战八天八夜,终于堵住了洪水,寸土未丢。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剿匪反霸,到1962年平息“伊塔事件”;从20世纪90年代处置巴仁乡反革命武装暴乱与平息伊犁“2·5”事件,到积极参与平息不久前发生在乌鲁木齐的“7·5”事件,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维护着新疆的社会稳定。 

  兵团职工群众是不穿军装、永不转业的战士,遍布天山南北的170多个农牧团场,使寓兵于民的战斗力量亦遍布于天山南北,在我国西部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上,筑起了军、警、兵、民四位一体的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 

  从经营农业转向经营城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推动生态平衡向良性发展的历史。几十年来,兵团既是国土卫士,又是生态卫士。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的18个农牧团场散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400多公里的戈壁荒原上。50多年来,18个团场平均向沙漠腹地推进30公里,造出人工林近5万公顷。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日益“长大”的绿色,曾引起联合国环境组织的高度关注。 

  提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们首先会把它同农业连在一起。然而,经过50多年的稼穑耕耘,兵团人的足迹已跨越垄亩,开始实现历史性跨越……从经营农业转向经营城市。 

  5年前,兵团的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3座城市同时挂牌。随后,兵团的38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现在,兵团90%以上的连队用上了自来水;《草原之夜》中唱的可克达拉不但有了邮局,还有了图书馆、文化馆和体育场。 

  在兵团的发展历程中,中央领导对兵团的任务和作用提出过明确的要求。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聂卫国说,兵团将始终把屯垦戍边事业放在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的高度,放到新疆工作大局中去认真对待和把握,将永远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今年52岁的付华,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一八六团职工、诺亚堡哨所的老民兵,他的住所离中哈界河仅50米。每天,他都放牧羊群巡逻在边境线上。清晨,五星红旗总会同太阳一起升起在诺亚堡的上空。

  同付华一样,兵团58个边境团场的职工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用生命筑起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完)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