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企业改革中有关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

时间:2002-03-22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会计》 点击次数:7415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也是国有企业实现三年脱因目标的关键。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讨论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有识之土越来越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谈谈个人对其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资本是投资者投入企业的"本钱"。它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体现了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的资本由原始投入资本及经营累积资本组成。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主要包括原始投入不足以及经营亏损使资本流失。   原始投入不足将导致企业产权关系不清,破坏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关系。我国企业实行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一致的原则,即企业成立时必须确定资本总额,并由投资者足额投入。资本金投入是确定企业所有权的标准,即"谁投资谁拥有产权"。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投资者不直接经营企业,而是委托经营者来经营企业。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投入确立了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利、地位,明确了产权关系,使与经营者的委托关系即权责利关系有了法律依据。而一旦资本金投入不足,必然破坏这种委托关系,造成委托双方的权责利关系不清,容易成为少数经营者只享受其中权利而不承担相关义务的借口。   经营亏损直接导致国有资本的流失,无法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资本的保值增值。企业经营亏损意味着企业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只有通过借债维持经营。长期经营亏损必然导致企业过度借债,形成巨大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在资金不足时,向银行借款是其主要的筹资方式。企业通过借债来弥补资本金不足,容易造成经常的短期支付危机,经营者忙于借债还债,无暇它顾,同时企业利息负担更重,亏损额越多。企业借新债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债务越来越多,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   原始投入不足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过热发展,贪多求快,大办"三产",只讲速度和数量,不求质量和效益,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对资本金在企业财务运作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把筹资重点放在向银行借款上,期望少投人,高负债经营,获取高额回报,所谓"空麻袋背米",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末获回报,连投入的资本金也亏损干净。要改变此种状况,必须认识筹资活动尤其是筹集股本资本的重要性,改变过去过分依赖债务资本的倾向,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减少财务风险以致经营风险。同时设立资本金保全制度,规范国有企业资本金的筹集和投人,防止投入不足及侵蚀。此外,对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把分析投资目标,进行可行性研究作为筹资活动的起始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论证债权资本与股权资本的金额与比例,为国有企业筹集资本金提供科学依据。新设企业应当如此,改造、扩建项目亦应如此。有的国有企业本来经营良好,扩建、改造项目也非常有前景,然而项目完成后,企业财务状况反倒不如以前。究其原因,忽视了改造、扩建项目的资本金投入,造成项目负债过重,以至影响整体,亦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这种教训可谓深刻,也是令人痛惜的。   国有企业经营亏损造成国有资本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国有企业社会负担较重、经营机制不活、产品结构滞后、监督不利等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有成本费用失掉、收入回笼不力、财务监督失效。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缺少预算,使支出范围不清,金额无标准,形成大量超范围的费用项目,尤其是非生产性费用项目。企业成本支出严重失控,导致国有资本流失。另一方面,企业的收入回笼组织不力,表现为企业帐面存在大量的应收款,企业投入的资金无法正常周转,形成制约的瓶颈。同时由于坏帐的形成,导致资金完全退出循环,造成国有资本直接流失。因此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和收入回笼的组织。企业必须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预算,以预算作为成本费用支出的标准,使成本控制有依有据,严格控制超标准超预算的支出,尤其是非生产性支出。积极组织收入回笼,国有企业应制定赊销的管理制度,确定赊销范围、赊销额度、赊销期限,以及了解客户的信用、制定货款催讨的方法等等措施,保证货款及时回笼,减少坏帐损失。   财务监督约束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财务激励,广大经营者、劳动者的积极性未充分调动,企业缺少活力,影响了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缺少有效的财务监督与约束,不少经营者有机可乘,侵占国有投资者的权益,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我们在此仅就财务约束与监督方面的问题谈谈看法。分析缺少有效监督与约束的主要原因有:   (1)社会监督与约束过于松弛。社会监督与约束来源于法律法规、投资者、债权银行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相对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仍旧滞后,特别是现代企业理财方式、手段不断发展创新、复杂多变,法律法规难以迅速作出规范,使得对企业财务活动规范与约束的实际效果降低。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投资者,为非特定人的投资者,委托经营者经营后,往往依赖于经营者的个人觉悟和素质,放弃了作为投资者的监督权利与义务。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的主要债权银行,长期以来贷款前不考察企业经营状况,贷款后不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对企业资金周转缺乏应有的监督。   (2)内部监督与约束因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而使约束与监督失效。目前国有企业中,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是企业内部监督的主体,厂长经理是企业内部监督的主要客体,资金流转是企业内部监督的内容。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后,厂长、经理在很大权力上决定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聘用及待遇。在这种状况下,财务人员对厂长、经理的财务监督缺少独立性,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督,必然造成监督失效。   (3)投资者监督缺乏时效性。国有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通常都是事后监督,一般通过年度审计、离任审计或其他专项审计方能确切了解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及财务状况。这种事后的审计监督只能发现已经存在的问题及已经造成的损失,对防止问题的发生和损失的形成无能为力。   (4)监督约束制度只重定性的规定忽视定量的规范,使制度缺乏可操作性,降低了实效。财务活动以资金为主要对象,资金流动通常以货币计量,有明确的数额,仅仅以定性的制度约束定量的财务活动,将使制度缺少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从而失去了约束作用。如我们注意到有的企业的财务制度中规定:"企业重大的对外投资、大额的经营购销业务应报投资者决策后方可实施","重大"、"大额"究竟是什么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监督起来就有困难。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国有企业现有经营模式下,企业的财务监督主要要落实对经营者的监督,改变过去存在的"企业连年亏损,职工陆续下岗,经理旅游潇洒"、"在位时期成绩夸,离任审计漏洞大"、"穷庙富和尚"等种种不正常现象,以堵住国有资产被非法侵吞的漏洞。社会监督与约束是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部分,应通过加强立法,调动社会监督力量,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环境。但社会监督由于涉及面广,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短期内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必须从内部监督着手,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约束制度。(1)机构方面。目前在一些国有企业实行了财务总监制度,财务总监由国有投资者委派。这对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应进一步对财务总监的职责、权限作出规定,切实保障其对企业重大财务活动负有充分的监督权。(2)制度方面。建立健全制度,必须注重制度的定量规范,增加其可操作性。   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   财务机构是直接从事和组织领导财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建立和健全财务机构有利于加强财务工作,充分发挥财务职能的作用,促进财务目标则顺利实现。   目前,多数国有企业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合二为一,一般在总会计师领导下开展财务和会计工作。这种机构设置模式有其历史原因,主要是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缺少独立的财务活动,财务职能处于次要地位,财务与会计合二为一,统称财会部门,它主要发挥了会计的核算功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步形成和完善,我们注意到,在这种模式下,常常因为会计信息需要定期对内对外提供,使整个机构整日围绕记帐、报表转,无暇顾及其它,忽视了理财工作;或由于企业资金紧张,使整个机构忙于筹集资金、安排资金周转,忽视了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显然这种模式很难同时充分发挥财务职能和会计职能,必然制约企业财务目标和会计目标的实现。由于它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模式。   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内部的管理活动日益繁杂,分工越来越细,对财务和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方面,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财务活动日益广泛和复杂,表现在:如何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经营需要并降低筹资成本;如何安排、使用资金以减少耗费,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如何组织资金回笼,力口速资金周转,以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分配资金,以保证企业的偿还能力,避免支付危机,同时满足债权人、投资人的收益需求,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等等。会计方面,企业受到越来越多利益群体的关注,需要向他们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表现为:作为投资主体的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借款银行需要通过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税务部门需要通过会计信息监督、管理企业的纳税情况;等等。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决策活动越来越频繁,管理当局需要会计机构提供会计信息并帮助作出科学决策。因此,会计信息涵盖面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更加讲求时效性、准确性。这种客观环境对财务和会计提出的更高的、不同的要求,是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相分离的内在动力和现实需求。   鉴于上述,我们认为,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的分设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它将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与会计各自的职能,尤其是财务的监督职能,改变国有企业目前财务监督薄弱,财务控制不力,财务制度缺乏的状况,对于国有企业早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作者:邝旭辉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垦(集团)总公司 2001年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