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一线来风

北大荒股份八五二分公司:勇闯“三关”保春耕

时间:2020-05-06 作者:夏红英 张磊 郭明军 来源:北大荒股份八五二分公司 点击次数:5361

随着天气的回暖,在被誉为百万亩旱作农业大场的黑龙江垦区北大荒股份八五二分公司110.64万亩耕地上,虽然土壤水份有些大,但是一台台现代化的播种机械仍欢快地穿梭在田间,身后留下了一个个标准化的播种作业现场,它们正用轰鸣的马达声奏响着丰收的乐章。

5月1日,在第六管理区玉米播种现场,一台88万元引进的豪狮18行电控精密播种机在土壤水份较大的大田里仍然开足了马力,以每小时12-15公里播种速度风驰电掣地进行播种作业,有机户正坐在拖拉机内,通过电脑实时监控的作业质量。

作业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虽然现在土壤水份效大,但是我们引进的这种电控精密播种机机械与地轮传动播种机相比,土壤水份效大时排种依然精准,作业效率比常规播种机提高效率50%。种子和肥料电控,不受地轮传动限制,而是根据作业速度快慢自动调节,触屏电脑终端,下种量和下肥量调整操作简单易懂,实时监控作业质量,电脑报警提示,保证最佳的播种和施肥质量。中央种箱、肥箱,提高加种、加肥效率,节省作业时间双种箱共800升、双肥箱1600升。

这个分公司,面对“两涝”(去年秋涝、今年春涝)、疫情及低温三道难关,鼓足勇气,始终坚定“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信心与力量,与涝情作战、与疫情作战、与低温作战,爬过三道坎、闯过三道关,在北大荒集团打造“三大一航母”及建设国际大粮商中发挥突击队作用,勇挑大梁,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管”战略,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誓将51.5万吨粮食装进中国饭碗。

勇闯涝情关不怕难

笔者从农业生产部门获悉,2019年,八五二分公司在100多天低温寡照和持续降雨的情况下,进行的300亩大豆高产促控技术示范,单产仍达到545斤,今年分公司采用这项新技术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同时又开展起大豆单产600公斤攻关。

2019年秋季,受厄尔尼诺气候影响,八五二分公司农业生产遭受了50年不遇的重大自然灾害,5-9月平均降雨量达863.3毫米,部分监测点超1000毫米,全年降水量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极值,洪涝灾害成灾面积达80.2万亩。在严峻涝灾形势下,这个分公司没有被困难压垮,而是组织三级农业干部不畏困难,昼夜奋战,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做到当年受灾,当年恢复,大灾之年标准不降。

2019年,分公司完成全部秋收任务,实现黑色越冬100%,秋起垄85.4万亩,秋整地、起垄完成面积达三年来最高,被评为2019年省抗洪抢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困难接踵而至,挑战仍然存在。

“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4月20日夜间到22日有中雨转中雪天气”4月19日早上6点钟,在852生产部微信群里,农业生产部就向八个农业管理区86名管理及技术人员发出了防雪降温极端天气的预防通知。

今年冬雪的影响,导致旱田土壤墒情较大,土壤水分达到85-93%。

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面对当前的不利条件,分公司化危为机,鼓足干劲,组织农业干部深入生产一线,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调配好机车、地号、种植户,及时踏查地号、了解土壤墒情,对土壤水分过大的地块,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散墒作业,对墒情适宜后,组织机车进行昼夜抢播,实现人停机不停,坚持作业标准不放松,实现播种一次保全苗,确保作物全部播在高产期。

为了应对不利因素,分公司加大了先进型、节本型、抗灾型、适用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力度,投入自有资金254.5万元,重点推广应用节本增效类机械,实现水稻侧深施应用面积25%,购置水稻侧深施肥78套,推广应用田间轨道运输应用面积10%,田间轨道运输车48台、水稻棚内机械21套、卫星平地机18台。

针对不同土壤墒情,不同地块,分公司见招拆招,制定了“因地施策、特地特办”的办法。

第七管理区大田里,四种机械正在对土壤墒情较大的地号进行散墒作业,减少了土壤水份,使地号早日达到播态。

对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号,第三管理区在玉米覆膜现场作业时,在播种机上加装了中耕杆尺,能起到播种与中耕同步的效果。

在另一块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号,在第四管理区大豆中耕现场,一台机械正在播后苗前进行中耕作业,能起到提早增温放寒的作用。

目前,八五二分公司每日投入160余台播种机,全部进行作业,确保作物全部播在高产期。

勇闯疫情关不服输

2月20日,八五二分公司组织种植户们在快手直播平台学习后,在网上进行了2020年春水稻技术培训试卷答题活动,通过网络答题,对网络学习情况进行检验。

农业生产部长张磊告诉我们:疫情期间,我们对种植户的培训力度不但不能减少,反而要加强,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与培训同步共振。为此,我们把2020年作为农业培训年,做到作业前有培训、作业时有检查、作业后有验收,全面提升干管人员和种植户的职业化技术水平、管理水平。

这个分公司将藏粮于技作为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举措,针对疫情期间不能聚集的实际,举办农技推广线上培训班,利用快手直播平台等新媒体,邀请农业专家通过手机视频的形式让种植户“不见面”“不接触”学习科技知识,为了检测网络学习效果,还开展水田培训考核网络答题活动,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贡献率。

为了提升农业标准,分公司组织73名技术人员成为种植户的指导员、监督员及服务员,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执行精细化和标准化科技措施,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种植户做到均速播种、播量准确、分布均匀、覆土严密,提升了种植户科技标准管理的水平。

为了保证疫情期间服务加强服务的效果,这个分公司采取了“不见面”服务,通过网络、电话及时了解种植户的需求后,在“云”上解决种植户的各种服务需求。通过网络与域内银行沟通协调,开展线上放贷。银行信贷员加入到作业站微信群中,了解种植户需求贷款情况,利用电话、微信等通讯手段申请报名,对符合贷款要求的种植户,通过手机银行线上发放贷款。通过“云”平台与垦丰种业主渠道供种,通过与垦丰种业沟通,在不高于市场价格的前提下,保证分公司用种供应。对于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直购肥料,指导种植户通过QQ群、微信群、电话与农资经销商联系,实现生产物资早筹划。

第一管理区成立备耕生产服务队,他们一方面严抓疫情防控职责,一方面帮助种植户销售余粮,利用手机微信,了解种植户余粮销售心愿,通过多方渠道联系客商,在把样品拿到收货厂家,粮食价格在种植户和客商认可的情况下进行订单销售,通过网络打好疫情防控与余粮销售组合拳。

分公司把疫情防控和备耕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运用了三分三隔工作法。即:大棚序号单双号间隔扣棚工作法,单双日隔日扣棚工作法,每日上午、下午隔时扣棚工作法。要求种植户们工作时远离三米以外,不要聚集在一起,不戴口罩者一律不准进入工作区域,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罚。同时要求职工群众在工作时远离三米以外戴口罩工作,有困难可在网上对防控备耕服务队人员进行求助。

第二管理区鼓励引导种植户之间结对互助,组成生产联合体,减少雇工人员。并组织农户有序下田、分时出工、分散作业,避免人员大规模集中,在加强种植户疫情防控管理的同时,加快苗床清雪扣棚工作。

通过“云”服务,为种植户进行“网络”培训120余次,线上解决种植户难题280件,帮助种植户销售余粮1000余吨,通过电话、网络沟通,春播期间帮助种植户联系2600吨肥料,联系域内银行发放贷款3.77亿元,通过线上放贷1.8亿元。

勇闯低温关不畏险

一到晚上,第二管理区的育秧大棚内烟雾缭绕,颇有人间仙境的感觉。原来,这个管理区技术人员指导种植户点燃烟雾燃烧弹,通过烟雾防止降温,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4月20日夜间到22日,气温下降8℃左右,4月21日夜间到4月23日夜间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4℃。

面对这样多年不遇的低温极端天气,这对有2697栋育秧大棚、水稻也已进入1-2叶期的八五二分公司,是个极其严峻的挑战。分公司没有被困难压垮,而是提前应对、科学施策、昼夜督察,多举措做好防低温措施,确保了所有育秧大棚安然无恙,实现了没塌一个棚、没冻一棵苗、没伤一人。

提前防备,遇事不慌。

八五二打好防低温准备之战。在低温来临之前,农业生产部就提前组织大家准备了1200捆三膜,购置增温块、炭火盆、煤炭等保温设备130吨,保证了大棚能安全防范极端天气。

“换煤的时候,把点燃的煤夹出来,把死灰夹出来,把点燃的煤放到下面,这样火就更旺一些,而且不愿意灭。”在第六管理区育秧大棚内,技术人员指导种植户进行煤炉燃烧,释放热量,烟雾能减轻降温作用。

“盖上被子,在夜晚温度降低的情况下,稻苗也能安心睡觉了。”第七管理区技术人员帮助种植户在棚内盖置无纺布后,高兴地说道。  

“在大棚内为秧苗加保温膜,又增加了炭火盆达到效果了,现在温度上来了,秧苗保住了!”4月21日一大早,第五管理区技术人员张健举着刚刚在棚内测试的14度温度的温度计,高兴地向农业生产部领导汇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际方显责任担当。

在灾难面前,分公司没有被吓倒,而是迅速成立了由120人组成的10个防极害天气巡查小组,昼夜不停地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解决大棚内增温遇到的难题。

“气温反复,秧苗易得青枯病和立枯病,各单位做好立枯病、青枯病的防治工作。气温回升后马上进行通风练苗。”20日以来,农业生产部一行一直没有休息,他们昼夜不停地深入到水稻大棚育秧基地,不仅指导种植户采取大棚增温措施,加强对雨雪大风低温冷害天气的应对,还指导种植户对升温后病虫害采取的防治措施。

截至5月1日晚,八五二分公司已完成玉米播种面积9.85万亩,完成33.15%,大豆播种1.25万亩,完成1.77%。力争5月5日前完成玉米播种,5月10日前完成大豆播种,5月23日完成水稻插秧。

在困难面前不降标准,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誓将51.5万吨粮食装进中国饭碗,这是这个分公司党员干部在多雨、低温及疫情等极端困难面前向种植户作出的庄严承诺。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