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02-01-20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0474

 

    我国的天然橡胶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经两代人五十年的艰苦努力,到2000年,建立橡胶种植农场150多个,种胶户18万余户,解决劳动就业人数达150多万,种植天然橡胶940余万亩、2.7亿多株,年产干胶48万吨(99年49 .8万吨),创办了拥有200多万人口、100多万橡胶工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新型生产社区。为减少国际市场对天然橡胶需求的压力,改善我国用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维护当地生态平衡,提高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振兴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必须抓住入世的机遇,在挑战中不断完善自我,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健康发展。
     一、我国入世的承诺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胜利结束,确立了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根据世贸组织的诸多规则,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承诺担负的义务主要有:一是对世贸组织每一成员的所有个人、团体,将享受与中国企业一样的贸易权力待遇;二是取消双重定价惯例,内销产品与外销产品享受同样的待遇;三是不为国内厂商和服务行业提供价格控制性保护;四是完全按照世贸协定以统一有效的方式修改和制定国内有关贸易法规;五是中国入世后,除极少数外,所有的企业将有进出口商品以及在关税领土内进行贸易的权利;六是不再对农产品给予任何出口补贴;七是逐步取消贸易壁垒和开放国外产品,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将下降到15%,工业品关税将平均下调到8.9%,到2005年把目前所有产品的平均关税从15%下调到10%,并全部取消400种产品的进口配额;八是对农产品的生产补贴限制在8.5%以内;九是允许外国电信服务商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并不受数量和服务城市的限制;十是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提供外币服务,并不受顾客限制,入世五年后,可向所有中国顾客提供人民币服务;外国保险公司可以在中国建立非寿险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入世五年后,将允许外商建立全资的保险子公司。也就是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不但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要溶入经济循环中去,而且要起推动国际经济发展的作用。将由目前有限范围和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中央领导指出的那样:“加入世贸组织,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世界经济已经全球化了,我们不加入WTO,会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反过来说,加入WTO后,我们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许多企业的竞争能力还比较弱,在整个贸易活动中可能要吃亏。当然,我国这么大,活动余地很大,既然参加了,就要真正把我们的企业都搞好”。为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好“入世”的机遇,做好迎接挑战的各项准备。
     二、我国天然橡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根据“世贸组织”平等竞争的法则,我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可以昂首阔步地融入这一占全球贸易量90%以上“贸易联合国”中去了,对保护我国经济贸易利益、扩大发展空间;争取外国为我产品开放市场、无条件地给予我们贸易最惠国待遇;引入关键技术,扩大优势产品市场;拓展国际多元化商路,增强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投资的信心,吸引外资和科技;加速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有效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我国资源优化配置及产品更新换代,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对我国热带农业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国热带农业资源有限,过去多数产品都供不应求,为此许多生产企业存在“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观念,不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国产热带农业产品开始被泊来品所代替,而我们自己的产品却难于打入国际市场。加入WTO后,通过竞争,根深蒂固的“正统”经营机制将逐步被勃勃生机的多元化机制所取代,将加快我们产业结构、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加工结构的调整,同时将引入一些新品种、新技术,加上我们地利人和,不仅能收复国内市场,而且很快就能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空间;加入WTO后,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自我完善、创新、优势发挥、技术升级、削减社会“包袱”、降低成本、轻装竞争等也将是良好的机遇。
     ⑴政策机遇。我国从五十年代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以来,一直把天然橡胶列为重要的农产品和战略物资。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国家仍然坚持对国产天然橡胶予“保护扶持,巩固提高,适当发展”的方针。为实施这一方针,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一是仍然维持原有基建和事业发展资金的支持;二是在加入WTO的农业协议中,把天然橡胶进口的关税列为高序列,进口关税统一定为20%,在过渡期仍然实行进口计划配额制度,过渡期后,只承诺包括来料加工、以进养出、以出顶进等特殊贸易在内的天然橡胶产品每年的总准入量80万吨。同时规定,超准入量进口的天然橡胶产品,进口关税将提高到80%以上;三是正在着手解决橡胶农场办社会和企业不合理负担问题,使企业真正成为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使橡胶生产者成为市场的主体,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机制。
     ⑵消费机遇。我国虽然属于天然橡胶生产大国,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增加,从1993年开始,年消费量开始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而成为世界上第二消费国,到2000年,年消费量突破了百万吨,达到107万吨,按每年国内产量48万吨计,短缺已超过一半。据有关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年耗胶量的增速约6%左右,依次推算,2001年消费要超过110万吨,2002年达120万吨,2010年超过130万吨,2015年达145万吨,2030年180万吨以上。而我国适宜种植天然橡胶的土地有限,把所有的宜植地都种上橡胶,年产量也只为60万吨左右,每年仍需进口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国产橡胶不仅无法满足消费的要求,而且缺口将越来越大,国产天然橡胶只要质量、品种符合用户要求,不会存在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问题,前些年曾出现过的橡胶滞销、积压,一是一些单位钻了国家管理制度未完善的空子,过量进口了天然橡胶;二是国产胶经营机制单一,且带有高度计划经济色彩,国产橡胶价格单轨制,企业没有定价权。国产胶的所谓滞销积压,只不过是人为的、主观的,或者是依赖观念造成的,如果都按市场经济规律去做,国产胶就不会滞销,不会过剩。
     ⑶能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我国植胶区具有水热同季,利于温度调节,提高积温和降雨的有效性;冬季干凉同季,利于胶树越冬,可减轻病虫危害;一些植胶区域昼夜温差大,利于胶树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干胶含量,增加有效产出的特点。我国大面积发展天然橡胶的历史虽然大大短于世界其他主产国,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广大植胶工作者、科技专家的艰苦努力,根据我国的气候环境特点,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栽培技术。一是能根据小区环境对口种植橡胶,创造了修枝整形、依山靠林、环境、气候品种对口种植等独特技术,把风寒灾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二是实行梯田化、良种化、林网化、覆盖化和提前开荒、提前造林、提前育苗、管养割三结合以及防雨避病、刺激采胶,减刀增肥、阴阳轮换割胶等先进科学技术,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增加了产胶量,还延长了胶树的经济寿命。由于推广了先进栽培技术,我国橡胶生产水平已明显高于东南亚等主产国,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橡胶垦区近百万亩胶园,平均亩产超过130公斤,比号称“世界胶王”的科特迪瓦106公斤还高出许多;三是有丰富的良种资源,目前除具备了世界各植胶国良种资源(数千个)外,我国自行培育并已汇评达到推广级的品种50多个,同时还引入和培育并正着手推广胶木兼优品种,为提高我国胶园素质、增强产胶潜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有一套较成熟的产品加工技术和一批优质名牌产品,我们的加工技术和制胶设备,除基本满足了国内制胶工业需要外,还大量出口到东南亚、非洲、美洲一些橡胶生产国,海南农垦芙蓉田、南方、乌石、加汊、阳江、东升、新进、八一农场生产的宝岛牌标准胶,西联、红华、东太农场生产的宝岛牌浓缩胶乳,广东农垦生产的粤宝牌21、35、27、28、10序号的浓缩胶乳,连续获得中国国际农博会金奖,某军工还将海南八一农场生产的子午线轮胎胶列为原料定点产品,云南农垦浅色标准胶供不应求;五是有世界上最全面的专门从事天然橡胶等热带农业技术研究、教学的热带农业大学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各地植胶区有健全的专门从事技术推广、应用、培训及质量监测的研究所、中心、站等科教研究推广机构;六是具有成本竞争潜力,过去一直认为,我国植胶成本高,种胶不如买胶,这是多年来强加在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上的不公证论调。我国植胶管理机制与国外主产国不一样,我们的植胶企业除负担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的开支外,还要承担本该由政府负担的各种社会性开支。加上一些地方性摊派,使橡胶的综合(经营)成本比国外高出许多。据调查,近几年来我国农垦植胶农场虽然每生产一吨橡胶的总成本达9200—11200元,但扣除本该由政府负担的社会性开支和一些地方性摊派开支后,直接生产成本最高的每吨只为5500元,一般为4500元左右,云南西双版纳一些农场只为3800元,与东南亚植胶国相当或略低。目前,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斯里兰卡等生产每吨橡胶的成本都在600—700美元,印度达900多美元。为此,就橡胶生产成本而言,我国天然橡胶是具有较强竞争潜力的;七是具有价格竞争的潜力。我国是天然橡胶的消费大国,国内产量只能满足需求的一半,每年起码要从国外进口一半以上的天然橡胶,为此,国产胶不出国门就能消化,也就是说,我国的天然橡胶产品有地利人和的优势,不但不存在销售壁垒,运距也短多了。如果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讲究服务质量,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国产胶价格竞争潜力是巨大的。为此,加入WTO后,这些产业优势将给迎接挑战、增强我国橡胶产品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挑战。加入WTO后,由于产品的准入量大,且逐步取消政府对本国农产品的各种补贴,国产产品的竞争能力相对降低,短期内将出现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特别是那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成本高的产品不仅要面临市场、价格的挑战,某些产品还会被淘汰出局。我国天然橡胶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⑴胶树生长速度不快、采胶时间短。 由于我国植胶区地处热带北缘,部分地区又属于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度偏低,位于近海地区的植胶区如海南岛和广东雷州半岛等地每年都受不同程度的台风侵袭,不但影响了胶树的生长速度,而且使每年的采胶时间较其他植胶国少了 75 - 90 天,从而导致部分地区胶树非生产期延长,产胶潜力无法发挥,给经济带来损失,从而加大生产成本。
     ⑵初级产品加工规模小,产品品种大众化,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由于我国植胶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搞的是条块分割模式,凡具独立核算能力的植胶企业,无论橡胶面积大小,都建立了自己的加工厂,有些一个企业还搞了多座,加工能力最大的几千吨/年,小的则十几吨,据统计,我国目前近50万吨橡胶,是由400多座加工厂加工成的,不但加工能力得不到发挥,增大了加工成本,而且产品缺乏一致性,还给用胶企业增加了配方控制的难度。同时,由于加工分散、规模小,使许多新产品、新技术得不到有效地推广(子午线轮胎胶、粘土母练胶等目前尚无法大规模推广就属此例)。为此,目前大规模生产的品种仍留在 5L 标胶,少量烟片和高氨浓缩胶乳等大众产品,从而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⑶国有植胶企业社会负担重,人为地加大了产胶成本。 目前世界各产胶国对橡胶种植业都不收种植税,有的国家还给胶园主多项补贴,如泰国,国家每年预算内安排 1 亿多美元用于胶园更新,从橡胶出口收入中提取0.5-1% 的更新税和一定比例的更新基金补贴胶园更新;从世行或其金融机构组织的橡胶生产贷款,由国家负担利息;印度通过政府支持措施,使进口胶价保持在比国产胶价高 10 %;马来西亚、科特迪瓦、巴西等对橡胶更新、新植胶园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而我国的植胶企业,特别是国有植胶企业,除向国家照章纳税外,还要负担本该由政府和社会承担的文教、卫生、交通、能源、公安、武装、难侨和移民安置、离退休人员工资、扶贫及当地政府集资摊派的开支,人为地增大了植胶成本。如海南橡胶垦区,每年上缴各种税费达5.6亿元,占橡胶产品销售收入的29.7%,1998年,每吨橡胶直接生产成本为5202元,但总成本达到了9208元,与生产无关的摊派占了43.5%。这是国产胶竞争能力弱的重要因素。
     ⑷市场机制不完善、无序的竞争使生产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天然橡胶产品已由统购包销变为自行销售,并根据国家宏观的价格政策,视市场供求状况确定价格。前些年,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农垦及地方橡胶管理部门,为了引导植胶企业有序步入市场,曾试办了期货交易、批发、零售和其他方式的交易场所,但由于体制原因和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效果不明显,甚至使一些流通企业吃了苦头,导致一些产胶和用胶企业信心下降,一些经营者无心入市。为此,多数橡胶市场被迫关闭,现存市场的交易也兴旺不起来。所以目前我国的橡胶市场仍处于分散销售、无序竞争的状态,产品价格不但波动幅度大,频率也高。人为地给外来产品让出了部分市场,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
     ⑸种植业布局不合理,影响了产业声誉。 我国的橡胶业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种植的胶树,由于缺乏立地环境的经验,多数处于风寒频率高的地区,大部分品种不对口,加上胶树非生产期长,一旦成活投产就不忍心调整,不但产量低、生长慢,还为防风避寒增加了大量开支,从而拉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竞争力甚至给人予"种胶不如买胶"的印象。
     ⑹经营机制单一,影响了发展橡胶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橡胶农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生产关系不断优化,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思想观念尚未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在涉及深层次的体制创新方面仍未取得重大突破。产胶量占全国70%以上的农垦植胶企业基本上是实行国有农场、家庭农场双层经营体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本质上属于单一的经营方式。双层经营中的家庭农场只作为生产者和承包者(相当于工厂车间的工人),还不具备成为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在经济关系上,家庭农场仍直接受大农场的支配,大农场才是真正的经营者,家庭农场只能充当生产承包者,这种形式实质上仍属于单纯的国家所有制(即产权关系没变)。为此,导致经营机制不活,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较差,职工收入较低,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国有植胶企业经济效益下滑,90%左右的国有橡胶农场亏损,有些负债率超过100%,不仅挫伤了橡胶队伍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天然橡胶事业的巩固和发展,更谈不上与国际胶业竞争了。
    三、明确目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既属天然橡胶的主产国,又是消费大国,国内产胶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进口量,而进口量的多少,则对国际胶价的涨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进口越多,国际胶价就会上涨,或导致橡胶资源紧张的氛围,反之,就下降。为此,国家对天然橡胶的生产和消费,采取了“手掌手背都是肉”的做法,既对国内天然橡胶生产坚持“保护扶持、巩固提高、适当发展”的方针,又要保持一定量的进口。据此,确定了到2005年胶园面积不少于900万亩,年产天然橡胶总量60万吨,并要求全国平均每亩产胶80公斤以上。其中一类宜胶区每亩100公斤以上,二类宜胶区85公斤以上,三类宜胶区70公斤以上的目标。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应当抓住入世的过渡期,抓紧自我完善,应对挑战:
     1、调整优化植胶及产品加工布局。一是重点巩固和适当发展海南中西部、云南西双版纳、广东粤西局部风寒较轻的橡胶宜植区,对海南沿海、云南德宏、河口、思茅、广东粤东、广西、福建等风寒灾害频繁的地区,要逐步淘汰现有胶园,改种其他高效热带作物;二是逐步调整优化橡胶初加工布局,将目前规模小而分散的产品加工改为集中加工,在提高橡胶产品一致性能和质量的基础上,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市场广阔的胶种,要通过许可证制度,逐步淘汰小型加工厂。到二○○五年,使橡胶初加工厂年加工能力基本达到万吨以上;三是按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减少普通标准胶和高氨浓缩乳胶的产量,增大子午线轮胎胶、航空轮胎胶、低蛋白浓缩乳胶、氯化橡胶、易操作橡胶等其他胶种的生产比例。按“定单农业“的做法,根据用户的需要和市场状况,随时调整胶种生产比例。
     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胶园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一是全面推广应用胶木兼优、抗性高产品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已育成前5割年平均单产相当于目前橡胶植区的当家品种(RRZM600)的二倍,14年生的单株木材达1.8立方米,比目前国内当家品种木材储量高近一倍的胶树良种。要积极推广应用这些良种,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增强国产胶市场竞争力;二是全面推广先进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如减刀增肥、产胶动态分析、复方乙烯利刺激采胶技术和胶园保水、保土、保肥、护根及微机预测预报、生物防治病虫害先进栽培技术等,同时,要根据市场变化有条件地确定采胶强度,使胶树真正达到速生高产稳产、缩短非生产期、延长胶树经济寿命期,降低栽培成本,提高产出效益;三是推广以降低收胶劳动强度、胶水运输和制胶成本为中心,以生物技术凝固、稳定产品质量、连续干燥为主体的广谱性先进加工工艺,采取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加工生产率为起点的技术改造措施,推行以市场为依据,以客户需求确定产品品种,进一步增强我国天然橡胶加工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加工技术档次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增加橡胶产业的经济效益;四是要重视培养天然橡胶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促进技术研究更新,保证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
     3、加速国有植胶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农村和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要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有一定规模的家庭胶园,占产胶量80%的国有植胶企业通过改革,使国有经济从适合职工家庭胶园经营生产的领域逐步退出,使现有的职工家庭胶园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原有的大农场要集中力量做好技术、信息、品种、流通方面的服务,以橡胶初加工和销售产品为龙头,建立胶农联合组织,联结千万户职工家庭胶园,形成行业组织 + 企业 + 农户的经营体制。同时,要彻底打破纯国有的体制,建立职工出资经营胶园的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结构多元化,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企业机制。
     4、转变销售观念、规范市场行为。产品销售是企业效益的最终实现。近两年来,国家通过对市场的整顿、治理,市场已逐步走向规范化,我们的生产、用胶、流通企业除踊跃尽快进入现在已办的,规范化市场,如橡胶期货市场、电子商务市场、橡胶批发市场外,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橡胶产销联合组织或集团,通过打破条块、行业框框,按法则、有组织地进行生产和进入市场,以促进我国橡胶生产现代化、橡胶销售市场规范化,适应国际经济大循环,使我国的橡胶业走向国际化。
     5、加大国家扶持力度,减轻植胶企业负担,增加基地投入,稳定基本政策。 一是按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上下努力,尽快把企业办社会的包袱分离给政府管理,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根据国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三是建立完善的天然胶产业保护网,在享受 WTO 自我保护条款的过渡期内,继续利用好关税、配额等保护机制,防止出现外胶无序流入的冲击;其次要按照有关法则和程序,灵活运用补贴条款,适时采取保障和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四是建立国家天然胶储备调节机制,除正常储备外,借鉴国际橡胶组织缓冲库存的模式,建立具有我国特点的天然胶市场储备调节制度,保证橡胶业的正常生产;五是继续增加对橡胶基地的国家投入,建立橡胶发展基金,支持橡胶企业进一步调整优化植胶和产品加工布局,培育企业自我完善的能力。

郑文荣

二○○一年十一月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