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王仁斯:笔耕五十载 痴心追“新闻”

时间:2007-08-23 作者:武志刚 来源:新华网 点击次数:5276

    [编者的话]  那天接到王老的电话,虽然从他的稿件中我早就熟悉了他,但从没有联系过。当在电话中知道他已经70岁的时候,我的吃惊无法形容。我无法相信如此多的稿件和图片竟然出自一个古稀老人之手,他的稿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题材之丰富都是少有的。他从事新闻写作50年,用稿突破了一万多篇。50年来扎根基层、立足农场、心系群众、为真理代言、为群众仪义,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跑遍了农场的沟沟坎坎,写出了《大包改小包,滞销变畅销》、《牛淑娥自费乘飞机旅游》、《16连开办民工广播》等一大批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一生辛勤耕耘,一路繁花似锦”,这是现任新疆兵团副司令员刘建新同志曾在2000年为王仁斯新闻集《金秋的收获》的题词。我们在此转发来自新华网的这篇文章,以此表达对王老的崇敬和感谢。

    王仁斯70,他不老——

    因为他笔耕50载,仍奋笔疾书,孜孜不倦;

    王仁斯70,他不老——

    因为他刊发新闻稿件一万二,仍说太少,而今迈步从头越;

    王仁斯70,他不老——

    因为他骑的那辆破旧自行车还能追着他跑;

    王仁斯70,他不老——

    因为他坐骨疼痛,还能站着写新闻稿;

    王仁斯70,他不老——

    因为2006年9月28号,70岁的他出席全国“海内外杰出人才座谈会和国庆大典”,他说自己还小;

    王仁斯70,他不老——

    因为254个荣誉证书还填不满他的大口袋,他要给这个大口袋喂饱;

    王仁斯70,他不老——

    因为他新年添了新电脑,他要在互联网上刊发新闻稿……

                                            ——题记


图为王仁斯在143团团部

    2007年1月20日,是王仁斯的70岁的生日。我有幸应邀参加王老的祝寿宴。看到70岁的王老毅然风华正茂、神采奕奕、谈笑风生,我不由得又想起王老的动人事迹……

    只顾跑“新闻” 妻子临终未见面

    记得那是1984年4月初,“312国道”(东起连云港、西至伊犁)石河子至143团公路上被山洪淹没,交通中断,滞留在143团团部的客运轿子车多达50辆,旅客1000多人。当时2分钱的白开水,竟卖到1角钱,比平时贵了4、5倍。看到此情此景,担任143团广播站站长的王仁斯及时向团领导反映情况,建议组织职工群众给旅客捐饭、捐住……团领导立即采纳了王仁斯的建议,动员职工、商家给旅客送水、送饭、送衣,还把旅客编成小队,免费住进职工家里,住进旅店里……许多旅客感动得直流泪。4天4夜,王仁斯不断写出捐助旅客的动人故事,在本团广播站广播宣传,并通过电话向石河子广播电台、石河子报发送,引导人们为滞留旅客排忧解难,发挥了新闻的巨大作用。当洪水退却、公路被抢修完好后,1000多名旅客踏上旅途时,由衷地喊出了“143团人民万岁!”可王仁斯的妻子也正是在这4天4夜里生病住院,当王仁斯送走了旅客、来到医院时,妻子却永远地离开了人间……每当王老回忆这段往事,总要泪流满面。他忘不了妻子临终时的一段话:“老王热爱写新闻,新闻就是他的命根子呀。这几天发洪水,捐助滞留旅客需要他去宣传,他没有忘记我。只是3个未成年的女儿以后拖累他啦……”

    亲情、感情、夫妻情,试问天下谁无情?王老的新闻情如同亲情,永远也割舍不了……

    一篇新闻稿 为职工卖出玉米2000吨

    2002年,143团一个分场职工玉米大丰收,2000吨玉米堆放在粮场上,就是卖不出去,真是急煞人。王老写出了“143团出售玉米难煞职工”,在新疆广播电台播出后,很快销售一空。职工们高兴地说:“王仁斯的新闻不光好听、好看,还能帮助我们职工排忧解难呢。”

    是啊,王老1997年退休,可他一天也没有离开新闻写作,他更多的是骑着破旧自行车跑棉田、进桃园、钻羊圈、看菜棚……“给蟠桃喝牛奶”、“给辣椒喂油渣”、“山里羊儿肉新鲜: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新闻稿件见诸报端、进入广播,为广大农牧民所喜爱。


图为王仁斯和143团副政委刘霞(右)、女儿(左)在一起

    买电脑 学写网上新闻

    2001年至2006年,王仁斯连续5年参加了新疆广播电台(金土地)组织的“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我也成为了优秀通讯员,与王老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探讨新闻写作的新途径。他说新闻就是要短、新、快、精、准。“短”就是用最简短的语言把一个新闻事件报道出去,不要浪费读者和听众的时间;“新”就是写最新的消息,不要重复“旧闻”,不能老唱“四季歌”,年年老套套;“快”就是快写、快发,做到新闻不过3小时传送出去;“精”就是语言精练;“准”就是言中有物,准确无误。王老刊发的12000篇新闻稿件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大家都诙谐的称呼他写的新闻是“豆腐块”,越吃越香;是“火柴盒”,一划就亮;是“布绺条”,五彩缤纷,夺人眼球。也正是2006年3月25日,在乌鲁木齐昆仑宾馆新疆广播电台表彰大会后,将要分手时,王老对我说:“志刚啊,新闻媒体要求以后要用电脑写新闻、发电子邮件啦,我手写了50年新闻稿件,对电脑一窍不通,可我不甘心落后呀,我要买电脑,学电脑打字、发送电子邮件,以后还要你多帮助啊!”是 啊,王老对新闻工作如此热爱,怎不让人敬佩呢……

    我的思绪被眼前的祝寿宴拉了回来。与王老敬酒时,他又提起电脑打字的事儿,我建议他买一个“电脑写字板”写稿。他一听就说:“太好啦,我不会‘五笔型’打字,从小只念过小学,不会‘汉语拼音’,用‘电脑写字板’打字方便。我去石河子买,现在不用电脑发稿不行啊。”王老的后续老伴和他的两个女儿心疼地说:“他坐骨神经疼痛,不能坐着写字,都是站着写新闻稿件,谁都劝不住。现在又折腾着要买电脑,发电子邮件,一点也不服老。”王老辩解说自己很健康,还可以坚持站着写,不能停。


图为王仁斯和后续老伴以及俩女儿在一起

    痴心不移 追赶“新闻”

    自从给王老祝寿回来,我一直想写写他,这不,春节期间,王老给我打电话,说春节前几天买了一台“联想牌”电脑,正发愁不知怎么写字,怎么发电子邮件咧。

    啊,我心中猛然升起:王仁斯70,他不老,他有那么旺盛的毅力采写新闻,所以他采写的新闻稿曾经在《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农垦》、《农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时报》、《新疆日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兵团日报》等中央级、国家级和省级报、刊、台新闻媒体刊播,在全国200多家地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发新闻稿件12000篇。早在2000年,王仁斯就刊发新闻稿件10000篇,还出版了《金秋的收获》,成为全国基层通讯员新闻发稿之“最”。

    啊,王仁斯70,他不老,他仍在苦苦追赶这“新闻”,我真的佩服他,祝愿他永远在新闻战线上给我们领跑……

    作者单位:石河子一四九团政工办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