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场以行政手段管理物业时,几乎收不上水电费。现在成立了物业公司,农场每年节省物业开支近20万元,还安置分流人员20人。”7月16日,垦区南海农场场长彭春元说,农场正酝酿成立的社区管理机构和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将真正实现政企社企分离。
退出海南橡胶集团、摆脱橡胶产业束缚后,南海农场将进一步改革体制,放开手脚发展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和规划旅游项目。
2005年垦区成立橡胶集团时,南田、桂林洋等9个农场没有进入集团,并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先走一步。今年4月,垦区又将东昌、南海、南滨等13个确实不适合种橡胶的农场退出橡胶集团。这22个非胶农场人口23.7万人,面积占垦区总面积的16%。
根据海南省农垦总局日前出台的《关于未进入橡胶集团农场改革发展指导意见》,到今年底,退出橡胶集团的22个农场,都将与南海农场一样,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和社区管理委员会。在“一个党委两个实体”管理模式下,新成立的农场公司将成为利润中心,按比较效益最大化原则,对经营性资产进行经营。各农场内的民生以及社会事务,都由社区管委会负责管理,费用也由总局负担。
“以前也讲分离职能,但是名分实不分,现在则要动真格了。”海南省农垦总局巡视员符孟彪说,分离后,这些农场的产业结构也将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以往,垦区90%的人都在吃橡胶饭。特别是东部那些台风迎风面农场,即使每亩橡胶有效株数只有十几株、产量只有20多公斤,大家也在固守着橡胶产业,反正总局有“抽肥补瘦”政策,到时候会把西部农场的利润分一些给东部农场。
“农垦离不开橡胶,没有了橡胶就不叫农垦了。”以往,许多人都抱有这样的思想观念。受此观念束缚下,低产出、低效益的橡胶,要几十亩地才能养活1家人,造成职工收入低,农场经营困难。
“橡胶不应束缚了农垦人的手脚。”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垦区取消“抽肥补瘦”政策,在不影响整个橡胶产业地位前提下,加大在中西部发展橡胶力度,同时让这些东部农场退出海南橡胶集团,按比较利益最大化原则,放开手脚发展各自的特色农业。
各非胶农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胆地发展非胶产业:南滨的香蕉、芒果及热带瓜菜,南田的芒果,东昌的胡椒,南海的茶叶等,都在逐步迈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新成立的农垦农工贸集团公司,也有针对性地在这些农场成立特色产业事业部和分公司,使其发展成为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作为配套改革措施,垦区在这些非胶农场实行“两田制”,按略高于所在地周边农村劳均耕地面积,确定职工人均基本土地面积,让其家庭自主经营,并享受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农场公司作为标准化生产的组织者,以专业合作社与职工和农户对接,带领农户闯市场。
“以后场长一词将会成为历史,场长将被经理取代。”海南省农垦总局局长王一新这样展望非胶农场的明天:几年后,东部垦区将形成一批标准化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形成若干以旅游和地产为核心资产的物业,形成一些重点农产品的加工营销体系和重点品牌,形成若干个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和中心居民点,职工群众收入将有明显提高。(记者 孙乐明)
责任编辑:袁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