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时间:2003-12-23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284

回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参加十三陵水库建设
赵 凡
  1958年5月25日,是北京十三陵水库建设者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率领参加党的第八届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彭真同志的陪同下,乘坐大轿车来到水库工地参加建库劳动。一到工地,领导人首先听取指挥部汇报,了解施工情况。随后,步行到现场参加劳动。有的挖土,有的装筐,人人忙个不停。周恩来总理不顾手臂有残疾,一会儿推车,一会儿拉车,非常认真。年过七旬的朱老总,战争年代曾与战士们一起挑运粮食,为了“抢占”工具,把自己用的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被后人传为佳话。如今,他又与民工们一起挑土筑坝,英勇不减当年。党中央领导同水库建设者一起劳动,整个工地一片沸腾。不少人围拢过来,鼓掌欢呼。   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来水库工地参加劳动,是对正在进行的全国水利建设的最有力支持和鼓舞,是对水利建设者辛勤劳动的肯定和鼓励,也带动全国各级领导干部形成风气,重视水利工作。毛主席参加劳动后,不几天,周总理又带领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办的负责人,到水库工地参加劳动。5月末、6月初,周总理两次共率领300多名部级领导干部到水库工地,住工棚,铺草席,睡地铺,每天列队早出晚归,挖土推车,传运石块,人人汗流浃背,但谁也不喊累,更不示弱。在工地上,没有总理、部长、主任之分,人人是普通劳动者,听从指挥部的安排领导。   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劳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各行各业的群众。在彭真、刘仁同志的带领下,北京市党政机关干部,大专院校师生,文艺界知名人士,工矿企业和商业服务业职工,争先恐后来到工地,与民工、解放军指战员并肩修水库。他们说,党中央、毛主席给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一定要紧紧跟上,为水利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在施工紧张时刻,在京的文学家、艺术家、剧作家,还有剧团、曲艺团、电影放映队等,也纷纷来到水库工地,边劳动,边采访,边创作,边演出,整个工地呈现出一片欢腾景象。粗略地统计,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的党政军民、工农兵学商,不下40万人,这是水库工程能够高质量、按设计完成的重要保证。正如陈毅副总理在参加水库劳动后的一首即兴诗中所说:“为问谁是建设者,答言工农兵学商。”   毛主席等参加水库劳动后,应邀为水库题字。毛泽东题写的是“十三陵水库”;刘少奇题写的是“劳动万岁”;周恩来题写的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朱德题写的是“移山造海,众志成城”。这些题字放大后分别镌刻在新建的纪念碑的四面。毛主席题写的“十三陵水库”,还用汉白玉石块镶嵌在水库大坝的坝坡上。在纪念碑的碑座上,还刻有郭沫若题写的《十三陵水库颂》。这座纪念碑,和此后建设的水库建设陈列馆,如实地记录了党中央领导人与广大的工农兵、知识分子和干部群众一起参加水库建设的光辉史实,成为一座社会主义教育的大课堂,激励着后人!   十三陵这座较大的中型水库,自1958年1月21日开工,到6月30日建成,仅仅用了160天,充分显示了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力量。   (作者曾任北京市水利办公室主任、十三陵水库总指挥、农垦部副部长等职)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