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贵州:农垦农场“闯”出产业融合发展新天地

时间:2017-06-27 作者:王钦 来源:人民网 点击次数:4096

在贵州省湄潭县永兴镇内,万亩茶海绿意盎然。登上茶海中的“观海楼”远眺,一片绿油油的茶园延伸至山边,茶间小道循环交织,游客穿梭其间,纷纷拿起手机,融入茶海拍照。拍完照片,来到“观海楼”,泡上一壶茶,一边喝茶一边感叹茶海的美。

“万亩茶海距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其前身是1939年创建的民国政府中央实验茶场,历经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如今已摆脱单一的发展模式,逐渐走上茶旅融合道路。”湄潭县茶场场长刁习武说,2003年茶场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场的性质经历10多年来的发展,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湄潭茶场之变,关键在旅游产业。茶场打造以茶海游客接待中心、观海楼、茶海风情一条街、山地自行车比赛场地等为一体的“中国茶海景区”,并以“茶”产业为主实现多种经营,实施柑橘、葡萄、桃等水果品种的引种选育更新,发展立体循环农业,同时对餐饮、娱乐、休闲服务等第三产业进行布局,让生态农业“接二连三”串起致富“金山银山”。

根据农垦企业经营状况,确定不同的改革发展方向,实行分类改革、多样化发展,增加农垦农场发展“活力”,湄潭茶场的改革探索只是贵州农垦农场打开新天地的一个缩影。

“丹寨县将金钟农场一带列入金钟经济开发区,农场大量的国有土地划转到开发区内,让开发区和农场实现有效融合。”丹寨县副县长岑如刚告诉记者,丹寨县专门出台了改革发展方案,妥善处理金钟经济开发区与金钟农场的土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在保住农垦农场的地位的同时,确保农垦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作为贵州农垦系统中较大的农垦企业农场之一,金钟农场自1956年建场以来,就以种养殖为主,发展茶叶、牧、工、副等多种经营,为农垦农场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1996年,金钟农场成立并注册“黔丹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运作,形成了集开发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目前农场正计划组建黔丹农垦集团公司,依托‘黔丹’品牌优势,开发农业生态旅游业、禽类养殖业和稻田养鱼等农业产业,适当拓展饮用水、建材、物流、房地产等产业,促进国有资产增值,带动农垦企业改革发展。”金钟农场场长王世国说。

农垦农场打开新天地,还需政策作支撑。2016年,贵州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保持农垦国有经济属性,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走适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垦经济效益,到2020年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垦企业。

责任编辑:于鹏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