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以创业者的勇气推动改革创新

时间:2011-05-19 作者:房宁 程鸿飞 来源:农民日报 点击次数:43207

    2010年,农垦系统实现生产总值338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增速连续八年超过12%;有22家公司上市,上海光明集团、北大荒集团等4家国字号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在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家跨国企业、18个代表机构……我国农垦系统近年来通过继续深化垦区和农场管理体制、企业和农业经营制度多项改革,正在迈入现代企业行列。深化改革,清除了诸多不利于农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农垦这一诞生于“屯垦戍边”,创造过世界农业开发史上诸多奇迹的庞大又特殊的社会组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新体制把农垦引入现代企业轨道

    2005年以来,农垦系统全面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整合资源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采取多种方式提升资金融通能力,不断增强集团化发展的合力,培养了一大批有发展实力、有市场影响力的现代企业集团。

    今年3月26日,由安徽皖垦种业有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安徽国元集团公司、安徽省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组建而成的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公司董事长李卓民介绍,从2003年将安徽万源农垦种子有限公司更名为安徽皖垦种业有限公司,到2009年将全系统与种业相关的经营性资产无偿划转至皖垦种业有限公司,再到引进战略投资者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农垦旗下的种业迅速扩张,注册资本从3000万元增至1.5亿元,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常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种业的集团化改革,只是安徽垦区全面实施集团化、产业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三化战略的一个着力点。垦区提出,破除以“场”为单位的发展格局,集中优势资源,进一步完善二三产业产权制度改革,打造六大产业集团,实现产业化经营。

    上海光明食品集团2006年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乳业、酒业、糖业、品牌代理业、连锁零售业和现代农业作为集团核心主业,实施了主业和非主业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内部资产、资源整合;加大主业投资和并购力度,收购上实食品所持光明乳业30.176%股权,烟糖集团完成对中国英茂糖业60%股权、海南白沙蔗糖加工基地的收购,梅林股份收购重庆今普食品公司51%股权;抓住金融危机低利率机遇,成功发行40亿元短期融资券、20亿元中期票据(一期),优化了集团融资结构。通过采取重大项目投资和兼并收购等多种手段,使核心业务在主营收入中占比由2006年的68.28%上升到2009年的77.04%。

    黑龙江农垦提出了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北大荒龙头企业股权结构的发展思路。北大荒米业、北大荒纸业、龙垦麦芽、北大荒麦芽相继被中国最大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如今,黑龙江垦区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农业产业链,拥有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培育了“米、面、油、乳、肉”等十大支柱产业,形成了2000万吨农产品加工能力。

新机制让农业生产获得规模效益

    实现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农垦系统改革的主攻方向。近年来,各垦区着力加强土地承包管理,规范承包主体,保障农场职工的土地承包权益,并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被誉为“天下第一场”的黑龙江农垦友谊农场,在农业经营方式改革创新方面成为典型。他们创造的以“四到户、两自理”(土地、农机、盈亏、核算到户;生产、生活费自理)为特征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全国垦区推广。农场史志办主任袁福兴说,近年来,他们又探索出土地出租管理、合同管理、产品管理、农机管理、账务管理以及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绿色生态农业相结合、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等为内容的“五大管理、八个结合”。友谊农场的现代农业“指标”也得以刷新:粮食亩产533公斤,高产高效作物面积占77%,科技贡献率78.3%,机械化率97%。

    江苏农垦2008年以来探索了“模拟股份制”。依据“农场相对控大股、管理人员持股、职工参股”的原则,将垦区原来“先交后种、分散到户种植”的生产方式变为以农业分场或大队为基本单元,农场、农业管理人员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职工为投入主体合伙承包经营农业土地。全面实行“五统一”管理,配套了人事管理、岗位风险抵押金等七大配套保障制度。新洋农场场长王立新介绍,农场职工年投入4万元作为股金,投劳120个工作日,土地集中到各生产大队统一管理经营,年度股金收益可达2万元、投劳工资性收益1万元,还能领取国家各项农业补贴。“模拟股份制很好地解决了投入主体、管理主体缺位的情况,提高了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更紧密。”如今,农场6万亩土地由160人管理,人均年粮食产量达到400吨,大量职工分流到二三产业。江苏垦区2010年秋播起,模拟股份制承包面积73万亩,占麦稻面积的80%以上,已有11个农场麦稻生产全面实行模拟股份制。

    广东垦区按照“产权联结、利益兼顾”的原则,探索了适应产业化模式的农业经营机制:对为龙头企业提供产品的基地,采取灵活的经营形式,既可用“公司+基地”的方式,由企业投入,雇工管理,也可由企业投入种植,职工自费经营,投产后按比例分成;对目前不能实行产业化经营的作物,都实行放开自主经营。

    据农业部农垦宣传文化中心介绍,甘肃农垦以莫高股份公司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大麦芽加工能力达25万吨,带动农村基地50万亩。内蒙古海拉尔垦区组建了集团公司,职工全员置换身份,形成了国有控股、职工参股的公司体制。集团公司实行“六统一”管理,组织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垦区生产总值比“十五”增长134%,利润是“十五”的25倍。

“走出去”将农垦发展带入新天地

    “十一五”期间,全国农垦系统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一方面,积极招商引资,加强与地方的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开拓海外市场,加快国际合作开发。“十一五”期间,全国农垦系统出口商品总金额同比翻了一番,达530多亿元;境外农作物种植面积增长5.1倍,境外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达60多亿元。

    垦区在带动地方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安徽农垦夹沟农场坐落在宿州市夹沟镇境内,当地土壤属典型低产土壤,农场通过打井、采用先进的耕作和管理技术,使小麦单产从2001开始连续5年达到1100斤。农场帮助周围5个乡镇几十个有条件的农村打了数千眼灌溉机井,使15万亩农区小麦平均亩产由600斤提高到800斤。黑龙江垦区发挥农业机械化优势,5年来,累计完成农机代耕、代种、代收作业9846万亩。

    各垦区通过土地开发、园区建设等,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安徽农垦集团与宣城、淮南等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十字工业园、寿西湖工业园等一批工业园区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之中;淮南农场已纳入淮南市政整体规划,确立为淮南东部滨湖新城核心区,110万平方米滨湖新城起步区商住开发等项目陆续启动;12个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内的农场,以现有工业园区及项目为依托,积极争取政策,承接产业转移。

    农业“走出去”,农垦要领先。广东垦区在“十一五”期间,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建收购了4间海外橡胶工厂,年加工能力已达20万吨;在非洲贝宁建设的木薯酒精项目2008年开始赢利;“印尼广垦东方剑麻有限公司”首期7500亩剑麻示范园项目正在实施中。广西垦区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完成了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一期工程,吸引隆平高科等企业入驻;位于越南归仁的30万吨木薯干片仓储基地和年产10万吨木薯干法变性淀粉加工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黑龙江农垦在全球注册公司15家,在境外租种土地、采伐木材、开采精金矿石、对外劳务输出等,累计境外投资超过2.5亿元人民币,生产粮豆6亿公斤。

    系列报道链接:

    以“国家队”的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以“排头兵”的姿态实现有效供给

    以一体化的思路打造和谐家园

责任编辑:李芳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