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海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时间:2021-07-14 作者: 来源: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点击次数:6864

为加强我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经省政府同意,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科学技术厅、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了《海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我省首个专门聚焦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五年规划。在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背景下,该规划将引领带动各级主管部门、相关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实施国家南繁硅谷、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国家战略,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交换共享、挖掘利用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显著提升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坚实基础,助推我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规划出台背景和意义

农业种质资源是推动现代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性资源。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繁基地时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9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要求省级以上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要联合制定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2021年,胡春华副总理出席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到海南考察种业工作期间,指出“要采取坚决有力措施,抓紧抓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夯实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基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沈晓明书记、冯飞省长多次批示,刘平治副省长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在省政府统一部署下,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有关部门编制了《规划》。

制定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强化保护利用水平,意义十分重大。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的物质保障。落实藏粮于技,首先要解决好种子这个要害问题,种质资源是基础。保护利用好海南农业种质资源,有利于发挥海南得天独厚的热带动植物“天然基因库”优势,推动海南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打造全球热带农业中心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支持国家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有利抓手。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种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保护利用好海南农业种质资源,有利于拓宽国家农业育种创新遗传基础,注入种业科技创新活力,为突破种源“卡脖子”难题、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重要保障。三是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区域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海南省内有植物资源3600种左右,陆栖脊椎动物资源660种,鱼、虾蟹、软体动物等资源6009种,为农业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海南珍稀、濒危和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有利于推动热带高效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为海南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源头动力。四是持续深化种业对外开放,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保护利用好农业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海南联结东南亚的海上中枢、连通两洋的区位优势,依托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有助于加强热带国家和地区农业种质资源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一带一路”种业对外开放先行区、支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载体。五是维护岛内生物安全,守护海南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重要举措。加强海南丰富的热带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有利于维护海南资源多样性,实现农业生态功能,为本土生物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二、海南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

海南省素有热带动植物“天然基因库”美誉,拥有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种类繁多的热带农业种质资源,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大力开发。国家南繁科研育种(海南)基地汇集了来自全国的优异种质资源,极大丰富了海南省农业种质资源多样性,带动了冬季瓜菜生产、水产苗种繁育等特色产业经济,有力支撑了海南农业农村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省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收集入圃、库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4.7万多份;收集五指山猪、屯昌黑猪、定安黑猪、文昌鸡等地方重要畜禽品种超3.4万头(羽);收集鱼类等标本近300种5000余份,鱼类分子样本100多种;收集珍稀食药用菌80多种,分离保存菌种约2万份。二是成功选育“美玉糯16号”鲜食玉米、“泰八”菠萝蜜、“桂早荔”荔枝、“临家红韵”火龙果、屯昌黑猪、文昌鸡等新品种或配套系;研发复合微生物菌肥、灵芝孢子粉等微生物产品。三是在全省建立了16个国家级、9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圃、库、场)。其中椰子、橡胶、火龙果等主要经济作物建立了国家级种质资源圃,槟榔、芒果、菠萝蜜等主要经济作物建立了省级种质资源圃。四是“十三五”期间审定通过水稻品种(组合)128个,认定通过玉米品种4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以上,列入目录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57个,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出了重大贡献。

虽然我省热带农业种质资源丰富多样,但是由于城市化发展进一步加速等原因,我省种质资源丧失风险加大、资源保护机制不健全、资源保护能力条件不足、资源交流机制有待突破、资源开发利用亟待增加,迫切需要进一步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新格局,助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为海南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三、规划的总体要求、重点和措施

规划编制的总体考虑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总体部署,衔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规划》等国家重大战略,紧紧围绕热带农业特色,对海南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进行系统谋划。

《规划》指导思想是,进一步落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基础科研体系、开发利用体系、交流合作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挖掘热带作物、畜禽和渔业资源蕴藏的价值,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和多渠道政策支持的新格局,助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为海南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坚持五个原则,政府主导和多元参与相结合,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异位保存和原位保存相结合,能力建设机制创新相结合,资源共享和产权保护相结合。

《规划》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基本构建,资源精准鉴定相关基础科研有序开展,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种质资源国际交流合作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根据分作物、畜禽、水产和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特征,分类细化了相关定量指标。到2035年,建成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和深度鉴定评价体系,珍稀、濒危、特有种质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创新能力与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规划》重点任务和重点工作,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阐述了海南如何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横向上,按环节明确了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健全体系、开发利用、国际交流等重点环节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行动。

关于重点任务。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开展系统收集保护,实现应保尽保。通过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和抢救性收集,加大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收集力度;加强国家动植物基因库、国家南海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海南分库、国家级农作物及牧草种质资源圃、畜禽保种场、热带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要以种质资源普查为契机,切实摸清家底。二是强化鉴定评价,提高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国家南繁硅谷、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等基础条件,加强基因测序、指纹图谱构建等技术对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性基础研究,提升种质资源原始创新力,开展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评价;要坚持以企业为主,把屯昌猪、定安猪等原种保护好,不断提纯复壮。三是推进资源开发利用,提升种业竞争力。依托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开展海南热带特色作物、畜禽和水产良种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推进种业科研人才与科研成果权益改革,激发人才、企业创新活力;鼓励支持企业在资源鉴定挖掘、开发利用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农业种质资源产业化开发进程。四是加强对外开放,推进国际交流。发挥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作用,加强种质资源引进、隔离检疫、鉴定评价、资源创制,提升资源国际交流合作效率,加快引进国家紧缺或急需的优异资源;支持科研单位、创新型企业开展种质资源国际技术合作。五是建立健全保护体系,提升保护能力。统筹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工作,实现身份信息可查询可追溯;依托国家南繁硅谷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平台,激发种质资源创新活力;落实省级部门、市县属地和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的责任,建好管好原生境保护区、活体保种场和种质资源库,完善农业资源保护体系,提升资源保存条件能力。

关于重大工程。规划坚持能整合就整合的原则,全方位研究、系统梳理有关规划中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项目并充分吸收。围绕五方面重点任务,提出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种业基础科研能力提升、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提升、种质资源交流合作提升、种质资源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五大工程,推动海南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条件能力建设不断完善。需要说明的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给予我省大力支持,一批国家级重大项目列入《规划》。

关于重大行动。在广泛收集有关单位和科研院校诉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六大行动,涵盖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基础研究、品种提纯复壮、地方品系培育、交流引进、合作研发等方面,为运行好重大项目建成的设施平台提供了软课题支撑。

纵向上,按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四大领域,分别部署了各领域的重点工作,为海南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差异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规划》政策措施包括支撑政策和保障措施。主要阐述了推进海南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工作保障举措。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涉及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生态环境、审计等管理部门,以及热科院、省农科院、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同时由于海南在全国种业发展布局的特殊地位,人社、知识产权等部门也应承担相应职责。此外,明确市县政府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负有属地责任,规划中列出了用地保护、生物安全防控等责任,并提出将相关工作纳入市县政府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保障规划落地。

附件:


《海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2021-2025年)》出台

重点保护和利用四大类农业种质资源


《海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出台,我省将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四大类纳入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点任务,力争到2025年,海南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取得显著进展,到2035年,热带作物保存总量达到世界第一。这是海南首个专门聚焦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省级规划。

将启动五大工程项目六个重大行动

海南省素有热带动植物“天然基因库”美誉,拥有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种类繁多的热带农业种质资源。目前,全省收集入圃、库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超4.7万份;收集五指山猪、屯昌黑猪、定安黑猪、文昌鸡等地方重要畜禽品种超3.4万头(羽);收集鱼类等标本近300种5000余份,鱼类分子样本100多种;收集珍稀食药用菌80多种,分离保存菌种约2万份。

《规划》指出,2021年至2025年期间,我省将通过启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种业基础科研能力提升、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提升、种质资源交流合作提升、种质资源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五大工程项目,和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种质资源基础研究,五指山猪、海南猪、黑山羊等品种提纯复壮,文昌鸡、嘉积鸭等地方品系培育,农业种质资源交流引进,重点资源合作研发六个重大行动,进一步推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到2025年,作物方面,力争我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达8万份以上,位居世界前列;野生、半野生资源有效保护率将达到80%以上,重点资源实现应保尽保。畜禽方面,第3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将基本完成,省级畜禽资源保护体系将基本构建,濒危珍稀特有畜禽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五指山猪、海南猪、文昌鸡、儋州鸡等重要畜禽品种将分别达到3000头、5000头、30000羽、30000羽。水产方面,力争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名录制定完成,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率达到70%以上,完成60种以上主要养殖品种的保存工作,渔业重要种质资源合理保护利用格局初步形成。农业微生物方面,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将基本完成,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保存量达到5万份以上。

到2035年农业种质资源将实现“五库合一”

《规划》指出,到2035年,我省将建成系统完善、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智能化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资源保存总量跃升国内前列,热带作物保存总量达到世界第一;资源深度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实现资源库、样本库、表型库、基因库、信息库“五库合一”。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罗东表示,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规划》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科技支撑与政策支持,突出系统性、前瞻性和开放性,将带动各级主管部门、相关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实施国家南繁硅谷、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国家战略,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搜集保存、鉴定评价、交换共享、挖掘利用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显著提升我省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

“这将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坚实基础,助推我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罗东说。

此外,在我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支撑政策方面,我省还将出台财政、人才、科研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种质资源管理、风险防控等政策。

责任编辑:热作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