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内设机构调整讯速有序到位

时间:2002-03-22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会计》 点击次数:7246

注:2000年6月12日,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财政部内设机构调整动员大会上作了动员讲话,现在要刊发如下:    这次财政部内部机构和职能调整,是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一步,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今天召开动员大会,向全部干部通报这次部内机构及职能调整的有关情况。党组要求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部内机构迅速有序调整到位。    一、从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这次内部机构和职能调整的意义    随着改革的深化,财政面临一些新的形势和任务,各方面对财政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特别是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实行部门预算,加强预算监督管理,推进财政支出管理改革,以及中央机关与所办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后,一部分大企业的资产和财务直接由财政部管理,都使得部内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具体地讲,这次部内机构调整是基于以下六个方面的需要:    一是完善财政制度和运行机制,深化预算支出管理改革的需要。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在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对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着力不够,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相对滞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财政管理的要求,推进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已成为当前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部门预算,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监督等,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要求,需要对财政部原有的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进行重新调整。    二是加强财政监督,实现依法理财的需要。近几年来,财政系统在加强财政监督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重资金分配轻监督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财政监督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央财政预算管理中还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违规拨付资金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财政部内设机构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方面,明确划分职责,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相分离、相制衡,寓监督于财政管理全过程的新的预算运行机制。    三是统一管理预算内外资金的需要。统管预算内外资金,是振兴国家财政,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和规范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按照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管理的要求,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从管理机制上促进财政性资金整体使用效益的提高,堵塞漏洞,抑制腐败现象。    四是体现政企分开,实现国有企业资产和财务统一管理的需要。1998年机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局合并到财政部。当时为便于平稳过渡,国有企业资产和财务管理的职能由几个职能司分头行使,未能从机构上有机地统一起来,致使职能交叉、重复,不利于对国有企业资产和财务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和监督。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党政军等机关与所办企业和经济实体脱钩工作已基本完成,财政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范围和内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统一由一个机构行使对国有企业资产和财务的管理职能已是大势所趋。    五是认真履行财政宏观调控职责,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政府宏观调控是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为了更好地履行财政宏观调控职责确保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财政部内部必须有充分的机构和组织保证。使主管综合和宏观政策研究的司局摆脱管资金、批项目等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进行政策研究,强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预测与分析;使管理部门预算的司局全面了解部门、行业和整个系统的情况,集中必要时间和精力对一个部门、行业和系统的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对这些部门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全面的、有深度和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六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通过1998年国务院进行的机构改革,财政部与国务院其他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已基本理顺,为财政部加强财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这次部内机构调整的重点,是解决司局之间职能的交叉,使中央部门的经费预算基本上由部内一个司局管理,既可减少兄弟部门的工作量,也有利于转变部内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二、部内机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特点    财政部机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借鉴市场经济国家财政机构设置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职责清晰、运转协调、相互制约、办事高效、行为规范的部内机构框架,为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财政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现政企分开,有效监管好国有企业的资产与财务,对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从源头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提供组织保证。    这次部内机构调整的重点主要放在与预算管理和企业资产、财务管理相关的职能司局。在继续维持财政部整体职能不变、内设机构总数不变、领导干部职数不变、人员编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中编委批复的财政部内设机构调整方案,调整的核心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撤销原来按预算支出功能设置的司和对国有企业资产、财务分别管理的司,根据实行部门预算等改革和企业资产财务统管的原则,重新设置司局。即撤消经济贸易司、公共支出司、涉外司、基本建设司、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司、财产评估司等6个司;新组建国库司、国防司、行政政法司、教科文司、经济建设司、企业司等6个司;二是按照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分开,切实加强预算管理的原则,保留预算司,主要负责预算编制和对全国财政宏观形势进行分析预测等工作;新组建的国库司,主要负责预算的执行,统一管理预算内外资金帐户,并研究推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工作;将财政监督司更名为监督检查局,在加强对外监督检查的同时,强化对部内各司局执行预算和财经纪律方面的监督检查工作;将税制税则司更名为税政司,以更好地体现财政管理税收改革的职能。    调整后的20个内设机构,按职责划分可归为六大类,各司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是综合与宏观政策法规机构(4个),即办公厅、政策规划司、条法司、税政司。在职能调整中,将原综合司更名为政策规划司,该司原负责"编制中央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的职能划入预算司;"管理中央财政专户"的职能划入国库司;"管理中央直属企业工资"的职能划入企业司;同时突出其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发展,参与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职能。将原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司负责的"调解涉及中央单位的产权纠纷和行政仲裁"的职能划入条法司,增强我部法制管理机构的职能。我部新增加的"拟订彩票管理制度和发行计划及监督彩票发行"的职能交由政策规划司负责,体现财政对彩票发行的综合协调管理。    二是预算编制和执行机构(2个),即预算司和国库司。将预算司原负责的"总会计业务"以及"拟订金库管理制度和拟订并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的职能划入新设立的国库司;将"管理国防经费及与国防有关的专项经费"职能划入新设立的国防司;同时增加预算司"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投放项目库和汇总审定各部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标准及定额"两项工作;将原涉外司负责的"编制非贸易外汇收支计划"职能划入预算司,突出了预算司编制、管理预算的职能。国库司是预算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央财政资金的调度和与各预算单位协调,负责预算的执行,汇总批复中央部门决算,编制中央财政总决算,研究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原国债金融司"负责政府内债的发行、兑付及二级市场的管理和拟定政府债务政策及管理制度"的职能也划入国库司。    三是部门预算管理机构(6个),即国防司、行政政法司、教科文司、经济建设司、农业司、社会保障司。这些司分管的部门不同,但却有以下共同职责:负责掌握各分管部门和系统业务的全面情况,参与分管部门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制订工作,会同分管部门研究提出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建议;研究提出下年度预算编制部门需要考虑的因素;研究提出财政支持的项目,组织可行性分析论证,提出预算安排的重点及顺序;审核提出下年度各项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监督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项目完成后的效益考核;制定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财务制度及管理办法;审核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年度财务决算等。    四是企业资产和财务管理机构(2个),即企业司、金融司。企业司的主要职能是统一管理中央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财务(金融企业、军工企业和农业司所分管的企业除外),主要是将原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司的大部分职能,原经济贸易司管理工交、商贸企业财务的职能,原财产评估司的项目管理职能,以及原由其他司分管的中央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全部划入企业司。金融司划出了原负责的政府内债的发行和管理职能,划入了原由国际司承担的日本协力银行贷款项目和联合融资项目的磋商、谈判与签约业务,其主要职能是参与研究货币政策、管理金融企业的资产和财务,制定有关管理制度,防范金融风险。    五是负责国际财经事务的管理机构(1个),即国际司(财政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除将其原负责日本协力银行贷款项目和联合融资项目的磋商、谈判与签约业务的职能划入金融司外,其主要职能是研究国际财经情况和政策,承办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有关的业务,负责财政部对外交流与合作等。    六是其他职能机构(5个),即会计司、统计评价司、监督检查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人事教育司。统计评价司的职责,主要是配合编制部门预算的工作,负责公共资源的统计分析并建立公共资源数据库。监督检查局增加了"监督部内各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执行财政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情况及监督部属单位财务收支管理情况"的职能。会计司新增加了负责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的职能。除此以外,这些机构原先承担的其他职能基本不变。    这次部内机构调整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这次机构调整是适应改革与发展要求进行的一场"自我革命"。这次机构调整是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财政改革与发展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和深入落实"三讲"教育整改措施的阶段,为适应新形势下财政改革的需要,我们主动对内设机构进行的一场"自我革命",是财政部巩固"三讲"教育成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自觉立足本职工作,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二是这次机构调整是财政运行模式的重大转变。这次机构调整不仅实现了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和国有企业资产、财务统管,而且还按"部门"设置司局,一个部门的所有经费,不论属于什么性质,都由部内一个相应的司局统一集中管理。重要的是,这次机构调整,客观上要求我们要对预算管理方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管好部门预算需要我们做的工作很多,涉及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有些工作是我们过去不熟悉或不清楚的。例如,建立完整统一的公共资源信息库,核定科学的标准定额,规范统一的财政支出项目评估行为等,这些都是编制、管理好部门预算的前提条件,必须下苦功夫潜心研究,把基础性工作做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机构调整,是财政工作朝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的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三是这次机构调整战略意义重大。这次机构改革,充分考虑了未来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既考虑了编制部门预算、统管企业财务和资产等现实需要,同时还用发展和战略的眼光,充分考虑了将来合并预算内外资金、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重大财政改革的需要,并在这次机构调整中作了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准备,为今后全面、顺利推进和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机构和组织保证。这次机构调整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有利于干部的全面培养和成长。    三、确保机关实现平稳、有序、高效运转    如何确保这次机构调整过程中工作不乱、人心不散,在最短的时间内,有序办理好各种移交手续和衔接工作,使相关人员迅速到位、进入角色,使各司局能够严格按照新的职能要求,全面、规范、高效地开展工作,发挥新机构的预期作用,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干部,尤其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付出艰苦的努力,做大量开拓性和创造性的工作。    (一)统一步调,迅速就位    首先,大家要心系大局,严格按照部里的统一部署,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移交、接收和衔接工作。    其次,尽管部里对这次的内设机构调整方案进行了反复 的论证和精心设计,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完美、天衣无缝的,新界定的职能也会有考虑不周之处。对于这次调整中还没有完全理顺的工作关系以及今后工作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司局要从有利于全局工作的角度出发,相互协商解决,以确保改革的规范协调运作。    第三,要做好业务工作交接和有关预算指标的划转。各司局的工作职责经部党组审定后,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尽快到位。    (二)抓住重点,务求时效    机构调整到位后,各司局尤其是新建司局的工作头绪很多,工作任务相当繁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努力做到紧张有序、运筹帷幄,在兼顾一般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好重点工作:一是要尽快制定好司局职责和工作关系划分等有关规定。二是要迅速组织人力,紧密围绕本司局的职责范围,建章立制,制定新的工作规范,为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机构平稳、有序、高效运转奠定制度基础。三是要结合新的业务内容和定位要求,抓好干部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使其尽早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四是要主动到所分管的部门、单位了解情况,倾听意见,建立工作联系。五是要集中精力,结合本部门业务及未来改革方向,切实抓好政策研究。政策研究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花拳绣腿,作表面文章,不仅要"身入调研",更要"深入调研",要求真务实,切实保证财政决策的科学性。    要提倡良好的机关作风。机关的运作关键是调动每一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配合默契,上下沟通,指挥灵敏,行动迅速,讲求效率的集体力量。机关的工作作风既要有良好的个人工作作风,又要有良好的整体工作作风。要坚决克服某些同志身上存在的孤芳自赏,固执己见;漫不经心,不负责任;主观随意,信口开河;拖拖拉拉,马马虎虎;个人利益至上,八小时以外不思钻研业务等等不良作风,大力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主动配合,热情对待;关心别人,关心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等优良风尚和作风。    (三)鼎新革陈,开拓进取    这次机构调整,财政部的职能配置并没有增减变化,但在现有的职能范畴内和新的机构架构中,对各司的职能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并相应溶入了新的工作思路、新的理财模式和未来改革内容。所有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势和工作套路,鼎新革陈,开拓进取,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情况,砺炼本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推动这次机构调整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健全机制,造就人才    任何一项政策措施,其执行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自身素质,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人的潜能是否得到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利用。这次机构调整之后,部里的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必须有一支与其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关键。为此,每个干部都要主动加强自身学习,各司局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干部培养和使用机制,为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他们成长和进步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一是要着力培养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要通过必要的学习和交流,使每一位干部都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讲政治,顾大局,求真务实,一身正气,廉洁奉公,甘当人民的公仆。二是要重视培养提高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好干部的再教育,要创造条件,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更新知识,熟悉业务。 三是在干部使用上,要知人善任,任人唯贤,这是必须坚持的一条原则。要看政绩用干部,论贡献比优劣,看表现比作风。    (五)加强团结,形成合力    这次机构调整,各司职能变化较大,人员变动较多。过去一些合作多年,彼此熟悉的同志分开了,而一些不熟悉的同志又走到了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团结尤为重要。不仅司与司领导之间,司处领导之间,处与处领导之间要搞好团结和配合,干部之间也要搞好团结和配合,团结就是力量。    这次部内机构调整是部党组为深化财政改革,促进财政发展,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完善财政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而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希望大家能够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调整的必要性和深远影响,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密切协作,为实现财政部新老机构的平稳、有序过渡,为内设机构迅速、规范、高效运转而共同努力。 财政部部长 项怀诚 2000年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