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海峡两岸携手合作 促进南亚热作产业共同发展

时间:2005-05-17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754

 福建省南亚办

       福建是台胞主要祖籍地, 80%的台胞源自福建。闽台一水之隔,两岸习俗相近、语言相通、血缘相亲,且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基本相同,在开展南亚热带作物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和区位优势。

      自 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资源缺乏、农业成本上升、生态环境恶化, 台湾水果、花卉、茶叶、蔬菜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受价格较低的进口农产品冲击, 企业的资金、技术 亟需寻求岛外发展空间 。相比之下,我省南亚热区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生产成本低、市场广阔,开发潜力大,热作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向优高产业转型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设备投入, 双方在生产要素和比较优势上互补性很强,合作空间大。由于目前两岸 尚未完全实行“三通”,台湾热作产品进入大陆需要绕经港澳,成本增加约 35%,吸引台胞来闽直接投资办场(厂)或基地,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其产品可以在福建和大陆其他省市直接销售,市场空间大。

      一、闽台南亚热作合作交流情况

      ( 一 ) 台湾优良热作品种和台资热作企业引进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热区通过科研单位、民间和台资企业三个渠道先后从台湾引进水果、茶叶、蔬菜、花卉等优良品种 1000多个,占全省农业良种引进的40%以上,其中 试种成功并得到推广应用的有 300多个,面积超过100万亩。至2004年底,全省共引进台资热作相关企业630家,合同利用台资7.2亿美元,实际到资4.5亿美元,占全省农业利用外资的25%。如 安溪县由于长期以来制茶设备较落后,技术老化,产品单一,效益低下。通过组织实施“优质、精品、名牌 ” 战略,开展对台合作,引进 29家台资茶叶企业,台商承包茶园近1.0万亩,促进全县茶叶生产品种更新、优质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加工工艺和产品包装技术改进及系列产品开发,品质得到有效提高,优质乌龙茶比例提高到30%。乌龙茶价格从以前的14-16元∕公斤提高到目前的70-80元∕公斤,优质“铁观音”茶叶高达几百元。全县乌龙茶出口量达0.6万吨,占该县茶叶总产量的32%,创汇3000多万美元。

      ( 二 ) 闽台热作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情况。九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热作专家学者加强互访交流,通过联合举办了亚热带水果产销及作物品种改良研讨会等形式,引进先进实用技术 100多项和设备3000多台套。其中,闽台合作的漳州天宝香蕉和永春芦柑综合栽培技术改进项目,在我省热区漳州市已推广20万亩,在永春推广15万亩。永春县通过技术改进的芦柑果园,一级果率由28%提高到60%,生产成本降低30%,增收达三成以上,年产品出口量达4.3万吨,占全省芦柑出口量的一半。香蕉 主要推广台湾的适时清园、合理留萌、单杆护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科学配方施肥、改进采运方法等七项实用技术,如改三竹杆护蕉为单竹杆蕉,既节约了成本,又可有效抵卸台风对蕉园的侵袭,受到广大农民普遍欢迎。香蕉 单产提高 24%,实现蕉农亩增收500元以上,产品出口合格率提高10%。平和香蕉基地、永春芦柑基地先后被农业部南亚办认定为“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厦门市引进台湾果蔬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技术,每次用时5分钟,成本仅需2元人民币,即可检测一项果蔬样品的农药残留量。

       二、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政府引导、民间推动。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把建设福州、漳州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我省南亚热作生产紧紧依靠实验区,重点加强热带水果、蔬菜和热带花卉优良品种和热作生产、加工企业引进,促进外向型热作产业发展。由于台湾当局“三不政策 ” 的限制,闽台农业不能直接交流,我省各级南亚热作生产和科研单位在各自领域组织民间团体发挥特长,开展闽台热作良种和技术交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如福建省热作所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联合有关学会、协会和台胞,先后组织引进了西番莲、剥粒菠萝、番木瓜、杨桃、热带兰花和金线莲等良种 20多个,为后来闽台热带农业合作和招商引资打下良好基础。

      (二) 齐心协力,营造闽台农业合作的良好氛围。为了保障台资企业的权益,省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突出互惠互利,从审批办证、通关验收、投资领域、投资形式、用地形式、产业扶持、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与支持,建立项目基建联合审批、联合年检、统一收费、统一受理投诉等规范化服务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社会服务体系,提供相应指导服务。一些地方也相应制定了形式不同的各种优惠政策措施,如漳州市相继出台了《保护台胞投资权益的暂行规定》、《扩大漳台农业合作交流的若干规定》等。这些优惠政策从简化手续入手,在优化投资服务上给予政策规定,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清理税外乱收费方面为台商创立一个安全、方便、盈利的投资环境,增强对来闽台商吸引力,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和到资率。

      (三) 实施项目带动,推动热作特色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许多到闽投资的台资农业企业自带项目、资金、品种、技术设备、信息和市场,在我省热区兴办热作生产基地,兴建加工企业,形成各具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产生了“引进一个项目,开发一片土地,形成一个产业,拓展一块市场,带动一方富裕”的良好效应。目前,我省热区已形成了罗源、南靖的花卉、东山的芦笋、龙海的蔬菜加工业、安溪的茶叶产业、漳浦、平和、永春、长泰的特色水果业,有效推动我省热作产业结构调整。如安溪县引进台商建立 1100亩甜柿基地,带动了周边8.0多万亩油柿的生产开发。福清市洪宽海峡试验场,引进台湾果蔬品种36个,并已选育10多个适应当地品种,推广面积达1.0万亩。同时闽台热作产业合作也促进了我省热作产业链的延伸,台湾热作良种的引进带动了热作生产发展,热作生产发展又促进了热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热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制罐、包装、保鲜、农资、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业并进、互相配套的局面。如在龙海市,随着果蔬罐头业的发展对包装物用量的剧增,引来了联天、福贞等制罐、彩印台资企业,随着对马口铁的需求增加,又引来了统一马口铁公司,与之相配套又引来了泰山食品有限公司。

      ( 四 ) 引进台湾加工企业和先进管理经验,推进热作产业化经营。在我省热区投资的台资热作企业中,生产和加工企业各占一半,许多台商企业外接国际市场,内联生产基地和农户,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我省热作产业化经营发展。如漳州市通过外联内引,共引进台资热作产品加工企业 150家,年加工热作产品能力30万吨,使出售的产品经过加工的占40%以上,60%产品用于出口, 并 带动农户 30多万户,建设生产基地150多万亩。龙海市的台资企业,连接全市4万多农户参与,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体系,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全市还组织起2.4万人的营销大军,在全国设立1100多个营销网点,年销售产品34万吨。在全市12家果蔬速冻加工企业的带动下,年蔬菜产量达30.6万吨,加工量达12万吨,创汇4000万美元。长泰县在“大福”、“金园两家”台资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利用冬闲田种植蔬菜4万亩,创产值6000万元,每户菜农增收400元。又如天福集团,在十多年时间里,该集团现已拥有3个公司、8家茶叶、茶食品加工厂和300多个遍 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直营销售店,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成为全省茶叶龙头企业。

     (五) 通过土地有效扭转,创造社会就业。 目前我省热作生产仍以家庭分散型经营为主,规模小产品杂,而且生产组织与专业分工程度较低, 95%以上村和50%以上县(市、区)尚未建立专业行业协会,造成热作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富余劳动力多。 台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和规模生产,促进我省热区社会就业。如漳州市通过台资企业引进蔬菜速冻生产线,带动全市蔬菜业的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 3 万人,当地农户流行一举两得的做法,即先将自家承包地出租给台资企业做基地,而后到企业务工。该市漳浦县目前的 5万亩耕地经营权依法流转,其中台商租赁的有3万亩,有5000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台资企业就业,有效增加了热区农民的非农收入。

      ( 六 ) 探索建立新型经营模式,提高热作生产效益。台资企业兴田农牧有限公司自带 5个良种在长泰县建立近千亩水果生产基地,由公司牵头、当地23户水果产销大户自愿参加,建立我省首家由台商为班长农村青果 “产销班”,产前在附近乡镇(场)设点,集中人员进行统一技术培训,并进行现场指导,产中统一做好种苗、肥、药等生产资料共同采购,降低生产成本,产后由“产销班”统一收购,然后分级包装,按级先支付一部分资金给成员,然后统一品牌、统一运销,售后扣除各种费用和6%的“产销班”基金后,所得利润全部分配给“产销班”成员,从而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水果利润。

      (七) 充分利用招商平台,发展热作外向型经济。我省南亚热作招商引资活动主要是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 的方式进行的。如自 1999年以来,在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的推动下,漳州市兴办53家台资花卉企业,引进优良花卉品种800多个,建立了长达百里万亩的花卉走廊,形成了种植、科研、销售为一体的千家花卉企业集群,年销售额7.2亿元,出口销售额600万美元,成为我省最大的花卉出口基地。仅漳浦县,全县共引进和推广台湾大青枣、火龙果、芭乐番石榴、洋香瓜、蝴蝶兰、花蕙兰、玫瑰等优良品种70多个,果实套袋、产期调节、园艺设施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20多项,其中热带水果单位产值与投资回报率高于传统水果的2至3倍,部分热带花卉产品供不应求并自去年开始大量出口韩国和日本市场,成为该县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一大亮点。 东海蔬菜公司,投资 1000万美元发展速冻蔬菜,80%产品出口日本,20%出口欧美。

      (八) 坚持 “ 以台引台、以台引外 ” ,推动合作深入发展。一方面,只要提供创业乐园,通过台商之间相互介绍,将引来更多台商合作开发。如清流县 1993年引进台资创办青龙果蔬有限公司,开发密雪梨项目取得成功后,带动台商又创办了桦信茶果有限公司、嘉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目前全县累计批办台资农业企业已达10家。另一方面促进了热作产品出口。台资农业企业大多外向度高,生产的产品大部分销往国际市场。有的台商取得国际订单后到我省组织货源出口,或与其他外商在我省建立原料基地和加工厂,增强了我省热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据统计漳州市2004年热作产品出口创汇3.8亿美元中,其中50%以上是由台商直接或与其他外商联合创造的。 同时我们注意把台湾热作产品出口订单争取到我省建立生产基地,利用台湾热作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相当的影响和占有率,不断发展外向型热作产品生产,安溪茶叶就是其中较成功的一个例子。

      当前闽台南亚热作产业合作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福建对台经贸优势逐步弱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江、浙、沪、粤等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市,以营造低成本投资、高质量配套的投资环境吸引台商,台资企业尤其加工企业开始呈现“北上”转移的趋势;二是对部分热作品种引进的引导规范不够,存在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现象,容易导致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甚至检疫性对象带入。三是由于部分台资企业管理者大多是业主的亲朋好友,他们不懂经营、不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企业亏损或倒闭。

      三、推进闽台热作产业合作思路与重点

     ( 一 )尽快制定和完善闽台热作产业合作总体规划。随着两岸先后加入世贸组织,热作生产面对的国内外市场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原先制定的规划有许多内容已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当前要立足当前闽台热作产业合作的实际和发展趋势,坚持以我为主的工作思路,突出热作科技、市场导向以及两岸联手拓展国际市场等内容,抓紧时间制定发展规划,拓展合作交流渠道 。

      (二) 进一步确立闽台热作产业合作的工作重点。 开展闽台热作产业合作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一要积极引进台湾园艺设施、精致农业。园艺设施、精致农业(主要是果蔬和花卉业)是台湾的强项,荔枝、龙眼、香蕉、枇杷、番石榴等优质水果单产高出我省的 30%以上,特别是果蔬产期调节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和一年多熟技术,台湾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些正是我省热作产业的薄弱环节,亟需在今后的合作交流中加大引进推广力度。二是发展热作产品加工业。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在闽的台资热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为闽台两地联手拓展国际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要进一步 借鉴台湾农民经济组织的成功做法。台湾地区的农会在保障农民权益、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有许多成熟的做法,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今后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三) 继续拓展闽台热作产业交流合作的领域与层次。首先要从资源比较优势出发,加强引热作良种和技术的引进, 推广、研发、创新工作, 把对台引进与总结推广当地的优良品种和技术经验结合起来,推进热作产业优化升级;其次要重视台资热作加工企业的引进,提高我省热作产品加工比例和加工品出口比重;另外,对闽台共同关心的未来热作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无公害安全生产、热作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可选择课题,合作研究,成果共享。

      闽台南亚热作产业合作交流前景广阔,今后我办将继续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进一步探索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争取在“十一五 ” 期间取得新的突破。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