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普济圩农场发展优质稻侧记

时间:2002-09-24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558

安徽省普济圩农场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湿,耕地面积8万亩,以生产水稻为主。近几年来,农场生产的水稻销售遇到了困难。于是,农场注意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把农业发展的“支撑点”定位在品牌农业上。全场齐心协力,共创“金迈” 品牌。目前,“金迈”系列优质米已有一定影响。1998 年曾被评为安徽畅销农产品,同年被国家批准为绿色食品,2000年被省政府授予名特优农产品称号。连续几年粮食商品率达95%以上,农户们的种粮积极性得到了保护,保持了农场经济稳定发展的态势。 一、 充分认识发展品牌农业意义 实践中该场认识到,现在农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没有销路,也就没有出路。这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后追求消费精品所提出的新要求。于是农场积极与科研院校联合攻关,开发出“金迈”牌配方米、营养米、酿酒专用糯米等精制米。诸如“紫香糯”、“红宝石”、“珍珠米”等。并通过广告使广大消费者逐步认识并接受。该场遵循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在种植品种上力求100%优质率,注重选择适应性强、米质优、口感好,具有一定特色的水稻品种。几年来,引种优质品种达40多种。 二、 狠抓“第二车间”基地建设 普济圩农场农业实行农场、家庭农场双层经营体制。产品生产经营实行统分结合。在搞好农业“第二车间”建设上,一是实行优质优价,二是统一茬口、统一品种、统一植保、统一购销,这样既可有效地保证了品种的可供量、品种的纯度,同时减轻了农户的市场风险。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旱涝保收程度。自1998年以来,农场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机遇,先后争取治理土地项目3期,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7万亩,基本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的格局。目前,农场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到十年一遇的标准。四是努力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做到生产一代,试种一代,开发一代。2000年,该场共引种新品种17个。 三、 努力提高转化水平,促进品牌农业上档次,增效益 农场投入资金一千多万元,新建和改造了大米加工厂,使日产大米能力提高到150吨。1999年又投入资金240 万元购置粮食烘干机等配套设备,日烘干粮食达200余吨。同时,对大米包装线进行改造,购置电子秤、抛光机、色选仪、真空包装机,这样使大米加工档次有了提高。为提高米产品的附加值,还开发出米糠油、饲料等。据统计,全场通过大米加工带动粮食转化率达30% 以上,增加附加值30%以上。为打开“金迈”大米的销路,农场抓住每次的展销活动,认真组织,精心筹备,参展人员不辞辛苦,身背样品和展板北上北京,南下广州,西进川陕,产品知名度逐渐提高。目前,“金迈” 牌大米已成为杭州“旺旺”、绍兴“古越龙山”黄酒、嘉兴“五芳斋”大肉棕、重庆米花糖等食品厂家的定点原料,江苏、福建、上海等粮贸企业也与农场结成长期合作关系。 (安徽省普济圩农场:万德义 王建国)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