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宁夏日报:[深度聚焦] 宁夏农垦漂亮转身

时间:2009-12-01 作者:白燕 来源:宁夏日报 点击次数:3401

  “能干的时候没舞台,有舞台的时候没激情。”

   ——这曾是宁夏农垦系统不少干部心中的无奈。

  “种的是盐碱田,淌的是末梢水,走的是扬灰路,住的是干打垒。”

   ——这曾是对宁夏农垦人生产生活的形象描述。

  创建于1950年的宁夏农垦,经历了军垦农建师、国营农牧场、企业集团公司等不同的发展时期。一代代宁夏农垦人在亘古荒原、戈壁荒滩上披荆斩棘、艰苦创业,为农垦的持续健康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然而,几十年来,农垦既从事企业经营,又承担大量的行政社会管理职能,政企社企不分,社会负担沉重,基础设施滞后,民生问题突出;加之体制性障碍,改革滞后,造成经济发展缓慢。

  要实现科学发展,农垦改革势在必行。今年2月16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为农垦系统改革发展绘制了蓝图。2月28日,自治区召开加快农垦改革发展动员大会,随后自治区审计厅对农垦系统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自治区财政厅提出8项举措,支持农垦改革发展。

  改革绝不能搞小打小闹、浅尝辄止,而要大胆探索、大刀阔斧。7月6日,是宁夏农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农垦集团由管理型企业向经营性企业的转变。同时,孕育了3个月的各项改革在宁夏垦区全面推开。

  7月30日,所有干部各就各位,自治区党委决定内部的改革全部落实。

  改革围绕三句话:政企分离,社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宁夏农垦集团将原23个子公司整合成了4个直属子公司和2个控参股公司,对14个国有农场实行了场企分离改革,以其响亮品牌命名的 “贺兰山”、“西夏王”、“沙湖”3个实业公司及其所属的5个子公司和18个分公司各有使命。完成了国有农场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的剥离工作,通过土地评估注资、清理核销不良资产等,农垦集团的国有资本达到28.8亿元、净增10亿元,资产负债率由原来的70%降低到41%;与自治区20多个部门和4个地市及12个市县区进行了有效对接,使各项改革配套政策得到了落实。

  改为企业后,完成了财务预算管理改革,财务体制理顺了,计划单列、土地返还、税收返还,由于拥有了部分建设项目审批权,企业化解不良资产3.7亿元,为自治区政府、银川市提供建设用地4.8万亩。

  完成了农垦有史以来涉及范围最广、人数最多、交流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原来,农垦局机关公务员、事业、企业混编,这在全区厅局机关都是少有的。干部不出不进,有的正处级干部干了近20年,有的正副场级干部干了近30年,熬成了“阿香婆”,哪有活力?

  企业改革后,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高层管理人员,面向垦区公开竞聘实业公司及其子分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不少人才愿意放弃原来优厚的待遇来农垦迎接挑战,企业从420多名应聘者中为新组建的3个实业公司挑选了76名中高层管理人员,使企业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7.33%。经过人员调整,18名在农垦集团公司兼任职务的处级领导干部被解聘,局机关处级干部平均年龄降低5岁多。

  干部们第一次感到震撼和危机。创业势头在危机中萌生。

  机制的改革和转换,使农垦人主动融入经济大潮,划出了一条光荣与梦想交相辉映的上行线。

  几个农业发展公司不约而同组织生产队队长100多人,去观摩中卫市在千年荒漠边缘创新建设的“沙漠温棚”,学习“三苦精神”。农垦舞起宁夏现代农业的龙头。平吉堡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灵武农业发展公司的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贺兰山实业公司茂盛草业公司的万亩牧草示范区,平吉堡奶牛示范区,灵武生猪养殖示范区等,都在引领宁夏农业在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道路上阔步向前。今年,农垦培育的水稻、玉米良种推广面积达240万亩,为近50万户农民增收18.3万吨粮食,增加收入2.81亿元。今年,垦区比往年提早1个月全面完成秋粮收割任务。

  平吉堡奶牛场进行了数据化管理,牛奶质量稳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奶价高于区内平均奶价40%以上。前进农场生产中上阵各种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万千瓦,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8%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灵农畜牧公司面对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不利因素,积极调整市场运作方式,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1万元,创历史最好成绩。

  金秋,农垦的田间地头湖泊厂区,各地客商持币待购。蔬菜、葡萄、枸杞、苜蓿、水产品、牛羊肉、鲜奶、各种酒源源不断运向区内外市场。

  宁夏农垦一望无际的冬麦收割后的复种区,绿盈盈的生菜、西兰花、黄瓜、茭瓜、芥菜、梅豆;鲜灵灵的西红柿、娃娃菜、萝卜、土豆、莴笋交相辉映,营造了又一个“夏季”。职工喜滋滋地算账:麦后复种每亩可增加纯收入400元-1500元。麦后复种区迎来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农业部等领导密集视察。自治区领导高兴地指出,农垦积极探索的冬麦复种模式是宁夏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成果,将引领加快全区冬麦北移。

  从夏到秋,宁夏农垦收获的不仅是金灿灿的粮食,还有科学发展的硬道理。3个月里,他们攻坚克难,保持了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真正做到了改革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机制与观念的转变,使行者无疆,赢得更大的视野。管理与经营的转变,使长袖善舞,触摸市场的“臂”加长。

  宁夏农垦全力承办了由国家商务部和自治区政府主办的“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世界顶级专家聚集银川,他们的真知灼见,妙方良策,使农垦人脑子更开窍,为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埋下伏笔。

  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宁夏农垦揽回8亿元,且见缝插针考察学习香港市场的经营理念、营销手段、管理模式。首届中国(宁夏)园艺博览会暨第五届中国西部特色农业(宁夏)展示合作洽谈会,宁夏农垦再与安徽、江苏、云南、上海等区外大企业签订了8个项目,总投资达4.8亿元。

  喜讯频传。西夏王葡萄酒业6万吨葡萄酒技术改造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全面启动;贺兰山清真牛羊产业集团获“中国穆斯林企业百强”;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将“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实验站”的牌匾授予宁夏农垦种羊繁育中心;农垦首创枸杞白酒在国际上取得成功;农垦用占全区3%的耕地生产超过全区10%的粮食;南梁鲜枸杞上了宁鲁餐桌……

  改革涉及几百名干部的利益,千丝万缕联系到成千上万人的变动,却没有以往的上访现象。显然,改革也赢得了民心。

  安居1.8万户,3年解决,垦区所到之处都能看见新建的职工住宅拔地而起;道路建设也列入了国家计划。职工生活城市化,农业生产机械化,产品加工自动化,商品销售市场化,靠近黄河搞产业带、小城镇。巴浪湖作为改革试点3年脱困,已经起步。

  点击宁夏农垦信息网,振奋人心的信息天天在更新:垦区退休和在职职工全部纳入社会养老统筹和医疗保险范畴,参保率达100%;1760户农垦低收入家庭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国家发改委将宁夏农垦列为全国农垦文化建设惟一试点单位;中央专项资金700万元、配套188万元改善农场职工就医条件;农垦水库移民工程竣工验收,1.7万移民受益;平吉堡、长山头农场1.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解决;黄羊滩农场结束出行难;前进农场广场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巴浪湖农场600多名育龄妇女进行健康体检……

  改革,将农垦12万群众实现小康的节奏加快。

    (稿件来源:2009年11月18、19日 宁夏日报 头版 )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