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宁夏农垦:玉米变成奶牛饲料 农场和牧场实现双赢

时间:2015-09-30 作者: 来源:经济半小时 点击次数:12005

    马磊是宁夏农垦集团巴浪湖农场的一名职工,经营着一家600多头奶牛的牧场,眼下正是秋收时节,他看好的几百亩玉米长势喜人。金灿灿的玉米颗粒饱满,但是农机收割的并不是玉米,而是把玉米和秸秆连根割起。

  种植玉米的农户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从2009年农场里这100亩地一直都是种植玉米,但是以前秋收,农户们收获的是玉米本身,那时候可以说是靠天吃饭。一旦天气不好,玉米颗粒不饱满,农户这一年的辛勤劳作基本就是白忙活。不仅如此,玉米作为广泛农作物经常有价格波动,赶上价格不好的年头,农户的收入根本无法保证。 

  收入不稳定只是一个方面,而除了利润不能保证以外,卖玉米还有一个隐形的因素影响着农户一年的利润,那就是人力成本。人力成本高,利润还不稳定,直到马磊的牧场开门营业,农户才找到了另外一条市场销路——那就是青贮饲料。

  宁夏农垦国营巴浪湖农场牧原牧场负责人马磊:这是我们收割出来的青储,明显看到现在它这个籽粒,现在籽粒全部破碎,而且它的长度就是1.7厘米,完全符合现在养牛的要求,这样的话我们的奶牛如果要是吃上这种的青储饲料,每头牛多挤一公斤到两公斤奶,提高利润率,降低我们的成本。

    原来玉米连带秸秆整体破碎后作为一种青贮饲料,不仅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还能解决农户种植玉米收入低的问题,由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饲料收购的价格也相对稳定,因此农场里种玉米的职工和马磊建立的长期联系,实现了合作双赢。

  农户:像我这十亩地,现在就能收得一万七八(元),比过去多收8000块钱,品种也更新,牧场需要这个品种。

  马磊:这一片作为我们的基地,既给职工增收,又提高了我们的收入,我们的奶的蛋白质量也高,牛奶蛋白基本上都能达到3.3以上。

    根据以往的经验,最好的玉米收割期只有不到一个星期,所以,几百亩的玉米全部都要在这一周之内收割完毕。随着收割机轰隆隆地运行,看着一车又一车的青储饲料安全地收割装车,马磊的心里踏实了很多。马磊的爷爷是宁夏农垦的第一代,到马磊这儿,就是标准的垦三代。以前的盐碱地早被开垦成良田,就算是在短短的六年前,他们也不敢相像会有今天这样的幸福。当时的巴浪湖农场已经连续经营亏损长达20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农场。 

  这间已经坍塌了一半的土坯房,就是马磊的父亲在农场工作时所居住的,从残留的房屋来看,当时的住宿条件十分艰苦,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勉强过日子。

  马磊的父亲马维军:农耕系统的农场最穷的就是我们巴浪湖农场,是最穷的一个农场,工资就七八十块钱的工资,都是几个月,三四个月才能发一个月,一般拖到年底,都拖,甚至跨年度才能把工资补齐。

  收入低,产量小一度成为巴浪湖农场摘不掉的帽子,农场的八家场办企业也因为技术落后而相继倒闭,下岗的职工回家种田,本来土地就少的巴浪湖农场,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最穷的时候,农场甚至无法承担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员工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层出不穷,农场债台高筑,成为垦区的特困企业、问题大户。

  宁夏农垦国营巴浪湖农场场长丁立东:当时形成的就是大量的社会历史债务,我们农场企业经营资产负债率达到185%。形成了将近8000万的遗留债务,历史债务。当时人均收入只有2400多钱,职工人均收入才是7000块钱,所以企业经营这一块入不敷出。

责任编辑:于鹏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