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技术与标准

如何使甘蔗高产高糖

时间:2005-06-28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783

      要使用蔗高产高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适宜的温度

      甘蔗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其生长发育和适宜的温度是:除了工艺成熟期需要昼夜温差大,最低温度在20℃以下和冷凉气候外,其余各生长期的适宜温度在25-32℃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甘蔗的生长快,各生长期所需时间短,成熟早,蔗糖份高。若温度低于20℃,则生长缓慢,13℃以下停止生长或生长极慢。但品种适应性不同,冻害起点温度又不同。-1℃左右生长点和萌动芽被冻死。-1℃以下,如果低温时间长,地上的叶片,休眠芽和蔗芽可能被冻死。甘蔗生长的适温较高也是由品种遗传性所决定的。在甘蔗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中,所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甘蔗根的萌芽(生长)最低温度为10E,最适宜温度为25℃;蔗芽萌发最低温度为13℃,最适宜温度为28℃左右;分蘖最低温度20℃,最适宜温度30E左右;甘蔗糖份积累最适宜的温度为15—20℃,昼夜温差10—15℃。另外,要求大于20℃温度最小250天/年,无霜期大于350天/年。

       二、较强的阳光

      甘蔗就象一座绿色的糖厂,在阳光的作用下,叶片细胞内的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甘蔗的干物质,包括甘蔗本身及其积累的糖份,98%左右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甘蔗光合作用需要强光,在自然光照下,光照越强,对光合作用越有利。光补偿点一般为5000Lax,光饱和点为8-10
            Lax;为光照强度与纬度和地理有关。光的日照时数越长越好,与高产是正比例关系,日照时数为平均每天8小时以上,广西也只有 5-6小时/天。

      三、良好的空气

      甘蔗生长与空气关系密切,因为甘蔗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在土壤和空气中,这两种气体的浓度对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按体积计约为0.03--0.033%,甘蔗处于43000米烛光和25℃条件下,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06%时,则出现饱和现象。据测定,以上条件下,光合强度约为36.37—68.13CO:毫克/平方分米/小时,由于叶片的厚度不同,光合强度差异最高和最低相差1-2倍。

       四、充足的水份

      甘蔗生长全过程需要很多水。据广东、广西试验结果,每生产1千克原料甘蔗耗水量85—210千克。单位产量耗水量的多少与气候、土壤、生长期长短、产量高低以及不同的灌溉方法等有密切的关系。

       五、丰富的养份

      甘蔗的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目前,已知道甘蔗植株中含有碳、氢、氧、磷、钾、钙、硅,铜,铁、硫、锰、锌、硼,钼、氯、钠、铝等元素。有些元素是生长必需的,如氮、磷、钾等,这些元素缺一不可,彼此不能互相代替。有些不是生长所必需的,如钠、铝、稀土元素,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碳、氢、氧元素占甘蔗鲜重的99%,是根从土壤中吸水和叶片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得来的,这些元素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满足需要。铜、铁,硼、锰、锌、钼、氯需要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除特殊情况之外,土壤中一般不缺乏。需要量较多的是氮、磷、钾、钙、硅、镁、硫等,称为大量元素。其中硅、镁,硫在土壤中供不应求,因此,需要通过施肥来满足生长需要。施用石灰除了提供钙之外,还有改善土壤酸碱度的作用。

       六、肥沃的土壤

                
 土壤是甘蔗根系生长和吸收水份、养份的重要场所,也是固定甘蔗植株,使茎叶分布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土壤环境对甘蔗高产影响很大。土壤的水、肥、气、热四种因素互相协调,则根系发达,吸收力强,植株旺长。如渗透性好,酸碱度浅薄,粘性大,透性不良,不保水,不保肥,酸性大,则根系生长不良,产量不高,遇到干旱年份,产量更低。

       七、高产、高糖、抗性强、综合性能好的优良品种

       采用优良的品种是甘蔗高产的重要条件,是内因,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据专家估计,近几十年来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30%—40%的功劳归于采用优良新品种。优良的甘蔗品种要求是高产、高糖、宿根性好,抗各种病害的能力强,抗旱性强,直立不易倒伏、中大茎、易剥叶,适应各种土壤条件种植等。

      综上所述,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各蔗区都不能完全满足甘蔗高产的理想要求,都必须通过人为的技术操作改变和满足各种条件。在自然条件方面,一般来说,光、气、温条件是很难通过人为的努力来改变的,但水、营养、品种则可以通过人为改变。《云凤糖业》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