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通知公告 > 重要通知

2008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时间:2009-02-25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592

2008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提升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全程监管能力,探索在农业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经验和模式,在财政部和农业部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农业部农垦局(以下简称“农垦局”)承担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建设工作。一年来,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念、务实的态度、发展的眼光推动各项工作,在技术服务部门、垦区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各项任务顺利完成,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健全的工作体系是项目成功的基础。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各级管理部门和承担单位在项目建设之初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责任,细化分工。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农垦局与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共同组成了项目工作组,专人集中办公。一年来,项目工作组在项目规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研究总结等方面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各省农垦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的分管机构,也明确了专人负责追溯工作,在本省项目的组织申报、指导实施、日常监管等方面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发挥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各项目承担单位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针对项目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生产管理要求较严的特点,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引进专门人才、开展人员培训、落实相关措施,切实有效地完成了项目各项具体实施工作。为使追溯产品质量管理上水平,项目建设之初就引入了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承担了可追溯产品的检测,参与了可追溯企业质量控制方案的制定,在不断提升可追溯企业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目前,各级项目单位职责清晰、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四级工作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上下密切配合、部门相互协调、资源相互共享的良好工作局面为追溯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合理的制度体系是项目成功的保障。为规范项目的实施与管理,2008年农垦局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农办垦[2008]55号)、《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农办垦[2008]76号)和《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验收办法(试行)》(农办垦[2008]77号);委托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起草并发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通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谷物》、《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茶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畜肉》等5项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部分省级主管部门也根据本省工作实际制定了垦区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各项目承担单位分别建立了符合本单位追溯工作实际的制度体系,追溯工作制度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成,制度保障作用初步得到体现。江苏农垦米业有限公司所制定的从水稻种植到大米销售的一整套追溯工作制度,内容细致严谨、可操作性较强,在推动大米产品追溯系统建设、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信息系统基本建成

实用的信息系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2008年项目工作组会同技术支撑单位完成了追溯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硬件建设工作。软件开发包括信息系统中的定制子系统、采集子系统、汇总子系统、查询子系统,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从生产岗位信息采集到产品追溯信息查询一体化的专用软件系统。硬件系统主要是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已完成了部级数据中心和项目承担单位各信息点所需的信息网络和关键设备配置,确保了追溯软件的正常运行。追溯信息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追溯关键点与质量控制点有机结合,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为科学管理农产品生产与经营提供了有效的工作载体。一年来,通过开展追溯工作,绝大多数项目承担单位已基本达到了有效记录、链接、传输、监督追溯信息的工作要求,基本实现了通过网络、短信、语音查询可追溯产品和企业质量安全信息的工作目标,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质量安全责任和意识逐步提升

企业的诚信意识是项目建设的前提。一年的项目建设工作使项目承担单位的诚信守法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方面,企业为满足追溯工作的需要,进一步细化生产流程,完善生产规范,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随着质量追溯工作的逐步深入,企业和职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都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强化。如新疆北疆红提有限责任公司由于实施了追溯项目,承担种植任务的农户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使用投入品环节,都能自觉履行领导签字制度,未经领导签字许可使用的投入品,农户都坚决不予使用。北京金星鸭业中心的主要领导将实施追溯项目提升到企业回馈社会、体现社会责任的高度认真对待,使追溯项目的意义在更高层次上得以体现。

(五)经济社会效益逐渐显现

产品效益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开展追溯工作,提升了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形象,提高了农垦优质农产品的价值,树立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广西国有源头农场全面实施质量追溯制度后,在市场上树立了优质安全农产品的良好形象,2008年在柑橘受病虫害事件影响出现滞销的不利条件下,该场的柑橘仍以高出本垦区、本地区同类农场柑橘每公斤0.4元的批发价格供不应求,贴有可追溯标志的“源头”牌柑橘得到市场的认可,不仅有效规避了柑橘虫害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利润。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借助追溯系统对茶叶加工过程中的拼配工艺实行精细化管理,生产的可追溯茶叶在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广西区50周年成就展上得到了中央领导、国内外客商和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与青睐,公司知名度显著提高,贴有可追溯标识的茶叶售价提高了20—30%,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了质量与效益共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六)示范带动作用初步体现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目标。农垦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率先实施质量可追溯制度,不仅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农垦的发展优势,同时还为辐射带动地方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示范平台。黑龙江垦区追溯工作的开展为地方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垦区的带动下,黑龙江省勃利县大森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五方种猪场两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主动要求加入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目前已完成了项目建设期实施工作,追溯系统已进入了试运行阶段,为在地方农业系统推广追溯项目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项目准备阶段

2008年初,农垦局组织各有关垦区及项目承担单位召开了项目前期工作座谈会,统一思想,明确思路,部署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4月,按产品分四组组织垦区和各承担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进行集中研讨和修改。7月,组织召开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农垦局与14个垦区、23家项目承担单位分别签署了项目建设合同,标志着追溯项目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

(二)项目实施阶段

2007年底,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着手开展追溯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和农垦可追溯农产品标识的版权注册工作。2008年7月,农垦局组织举办了追溯信息系统软件使用培训班,各相关省级主管部门及项目承担单位的业务主管和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8月,在各单位前期工作基础上,农垦局组织软件专家、质检中心专家分赴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现场指导,搭建软件系统、调试查询渠道,检测产品质量、完善质控方案,完成了追溯系统现场实施工作。11月底,23家项目承担单位已基本完成了追溯信息系统的搭建工作,陆续进入了系统试运行阶段。

(三)项目检查阶段

2008年11—12月份,农垦局组织信息、质量、管理和生产等方面专家,分六组对已开始试运行的各项目承担单位追溯系统建设情况进行建设期验收和考核评分。其中,20个项目承担单位通过了项目建设期验收,最高分95.5分;3个单位未通过验收,最低分68分。通过开展建设期验收工作,深入了解了项目建设第一手材料,准确把握了2008年项目建设情况,为2009年更好地推动此项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年1月,农垦局又邀请了13个垦区的30名专家和代表,共同研讨了2008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工作,与会专家和代表为项目的更好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对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2008年农垦局还组织开展了项目日常性管理和宣传推广工作,重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部署2009年项目申报工作。年初,组织制定了《2009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申报指南》并下发垦区;5、6月份,对各省推荐上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8至10月份,派员分赴新疆兵团、重庆、湖北、新疆农业、新疆畜牧、宁夏、海南等垦区对10个申报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11月初,组织召开了2009年项目专家评审会,对76个申报项目进行论证,最终初步确定了27个单位承担2009年项目建设工作。二是为促进工作的交流与提高,全年共编发工作简报43期,形成了内外沟通、上传下达的良好窗口。三是追溯项目宣传工作。7月,农垦局组织召开了“北京金星鸭业中心北京鸭实现质量可追溯发布会”,邀请20余家新闻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特供产品北京鸭实现质量可追溯进行了重点宣传和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新疆北疆红提公司、广西农垦茶叶集团、广西国有源头农场、安徽垦区、上海垦区也都分别针对本垦区产品实现质量可追溯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共同营造了农垦可追溯产品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项目的认识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垦区和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复杂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垦区主管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项目承担单位只对产品是否可以挂上可追溯产品标识感兴趣,忽视自身能力的建设与提高,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

(二)组织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项目工作组以产品分类的管理模式存在效率偏低的缺陷;垦区主管部门尚未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监管协调的作用;项目承担单位机构健全、分工明确、措施到位的良好工作体制尚未有效形成。

(三)规章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完善。有的项目承担单位没有形成有效的适合于自身追溯工作的制度,存在制度内容空泛、人员职责不清、语言表述不准、编写不够规范等问题。还有一些制度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与项目的管理要求仍存在差距。

(四)技术支撑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现行的追溯信息系统仍需细化功能、扩充内容。如完善定制、采集、汇总子系统,优化界面设计,丰富组件功能,增加标签监管功能;开发后台汇加系统、网上质量监管系统、信息上报监管系统、标签使用监管系统、权限管理系统等。

(五)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推进。项目承担单位的人员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一,有的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身兼数职,不能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工作;有的只懂管理,不懂技术,缺乏必备的操作能力;有的项目承担单位技术人员流动性大或留不住人才,影响了项目的持续开展。

四、2009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围绕农垦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优化信息体系,壮大人才队伍,强化监督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扩大可追溯产品规模,扩展可追溯产品种类,延伸可追溯产品链条,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品牌信誉度高、安全保障能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的可追溯产品和龙头企业。主要工作:

(一)加强项目管理。项目工作组将继续指导、监督2008、2009两年的项目承担单位做好有关工作,不断规范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水平。垦区主管部门重点强化对本垦区追溯项目的监督指导,落实措施,做好垦区与项目工作组、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协调服务工作。项目承担单位要强化对标识和标签的管理,规范使用程序,严格使用要求;加强对追溯信息的监督管理,确保追溯产品信息真实、及时上传;规范资金使用,确保专款专用。

(二)完善规章制度。农垦局将有针对性地认真研究已试行的追溯工作制度,对不完善的地方予以修订。同时,督促垦区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完善本级制度,并指导项目承担单位进一步完善本单位追溯工作规章制度,为项目科学、有效、可持续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三)优化信息系统。农垦局将委托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结合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可追溯信息系统定制、采集、汇总、查询、监管、网络后台维护等子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追溯信息系统的规范、简便、灵活和可操作性。

(四)开展培训宣传。各级项目主管部门将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人员培训,提升广大从业人员能力。同时,多渠道宣传推广可追溯企业和产品,扩大社会影响力。

(五)加大监控力度。农垦局将继续委托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和7家部级质检中心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加大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监控力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六)组织交流研究。农垦局重点在追溯专项技术、信息平台、国际标准、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研究,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农垦可追溯工作能力不断提升。

 

 

 

 

 

 

 

 

 

 

 

 

-----------------------------------------------------------

责任编辑:王勇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