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黑龙江垦区2002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时间:2002-08-07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714

今年上半年,按照农业部和黑龙江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精神,黑龙江垦区以市场为导向,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加快发展,效益与速度同步提高。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000万元,增长22.5%;第二产业增加值85000万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 20600万元,增长7.3%。企业实现利润-10857万元,同比减亏15801万元,其中农业亏损13447万元,工业盈利2957万元,商品流通业盈利607万元,垦区经济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质量效益型农业不断发展。   2002年,黑龙江垦区农业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垦区各类企业生产绿色产品126个,占全部播种面积的六分之一,其中监测面积272万亩,比上年增长35%,垦区正在由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变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向优质、专用并适合加工需求的方向发展,今年完成播种面积297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649万亩,比上年下降3.6%,在全部作物中的比重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非粮作物面积达到327万亩,比上年增长21.5%,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今年垦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大麦五大粮食作物的专用优质品种的比重达到80.4%,其中,水稻占98%,增加1.9个百分点,大麦占99.6%,增加5.3个百分点,玉米、大豆、小麦分别占50.1%、59%和100%。在国家大豆振兴计划项目的实施带动下,垦区大豆品种的优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大豆面积中高油、高蛋白及“双高”的品种比例明显增加,高油大豆(含量21%以上)达473.71万亩,占55.6%,高蛋白大豆(含量45%以上)5.05万亩,占0.6%,“双高”大豆(含量合计62%以上)达24.09万亩,占2.8%。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奶牛存栏16.53万头,同比增长36.1%;鲜奶总产19.7万吨,同比增长38.6%,商品率80%以上;肉牛存栏21.29万头,同比增长45.3%;生猪存栏 64.83万头,同比增长13%。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9%,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   二、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重点龙头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今年以来,垦区各级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中心工作来抓,通过调整结构、改造升级,以完达山乳业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垦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牵动力量。“完达山”、“北大荒”、“九三”等一批品牌在全国叫响。上半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45736万元,占垦区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的58.7%,占全部工业企业的85.3%,同比增长10.8%。其中,10户产业化龙头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636万元,占垦区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的50%,同比增长37.4%,完达山乳业、九三油脂、九三制粉、北大荒麦芽、完达山药业等重点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1.5%、19.9%、147.3%、167.5%、25.5%。今年正式运行的北大荒米业累计生产大米20.2万吨,在整合中保持了正常开工生产,基本实现了产销平衡,其产量占全局大米总产量的52.3%。上半年,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利润3777万元,占全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的50.6%。其中:完达山乳业实现利润2121万元,同比增盈445万元;完达山药业实现利润1387万元,同比增盈435万元;九三油脂实现利润681万元,同比增盈177万元;北大荒米业实现利润389万元;九三粉业实现利润225万元,同比增盈135万元;北大荒麦芽实现利润215万元,同比增盈117万元。6户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018万元,占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的67.2%。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0.3,同比增加2.5,高出全局总体水平的4.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指标,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1%,同比增加1.7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4次,同比提高0.3次。龙头企业效益的提高推动了垦区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   三、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垦区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1、推行农场内部政企分开,垦区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内部政企分开是垦区管理体制的一次历史性重大变革,对维护垦区的完整性、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结合垦区实际,遵循先试点后分开、既积极又稳妥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了农场内部政企分开。目前,垦区内部政企分开工作已接近尾声,104个农场都能如期按新体制运行。   实行内部政企分开对垦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推进作用十分明显:一是改变了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的管理体制,保证农场集中精力抓生产经营,党委集中精力抓党建,社区集中精力抓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二是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了社会负担。据对第一批试点农场调查,31个试点农场精简机构93个,精简管理人员217人。三是摸清了农场经营性资产和社会公益性资产底数,为今后实行科学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四是理顺了党、政、企关系,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国有企业管理非国有经济的问题。   2、大力推行上市公司“五分开”,加快北大荒农业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北大荒农业股份公司所属的16个分公司与所在农场实行业务、机构、人员、资产、财务“五分开”,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了股份公司顺利上市,实现垦区融资方式的历史性突破,为垦区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管理体制创新闯出了一条新路。   3、加快龙头企业改制重组,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重要进展   按照总局党委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尽快实现垦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部署,通过改制和重组,垦区的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龙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种植业和养殖业拉动力明显增强。   到目前,完达山乳业、九三油脂已经成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龙头企业和集团40余家,联结了104个农牧场、21.9万个家庭农场和2.3万户垦区周边农民。   在龙头企业的拉动下,垦区种植业和养殖业更顺利地进入市场。完达山乳业先后重组省内外乳品企业28家,辐射垦区内外奶牛17.3万头,巩固了在国内同行业中的地位,也使2万多农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更好地走向市场,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到6月末,全垦区共签订各类作物订单面积211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二强,比上年同期扩大了11.5%,59%的水稻、71.4%的小麦、73.4%的大豆实行了订单种植,642万亩经济作物全部有了买主。   4、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国有经济布局趋向合理   据对164家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调查,这些企业实行拍卖的有100家,进行股份改造的21家,实行租卖结合的31家,分立经营的4家,破产的9家。164家企业处置国有资产17.95亿元,退出国有资产17.53亿元,国有股权入股4171万元,出售拍卖资产所得收入11844万元。这些企业安置职工15010人,占在册职工总数的98%,其中内部退养791人,退休301人,置换职工身份8476人,保留职工身份的2395人,离岗安置的3051人。   目前,垦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呈现新的特点。一是由注重国有资本退出转向注重搞活龙头企业。垦区各级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在国有资本从弱势企业中退出的同时,大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按照产业化经营战略,把国有资本等经济资源向米、面、油、乳等优势主导产业和名牌企业集聚,扶强构优,搞活龙头企业。二是产权制度改革由生产领域向社会公益性事业延伸。本着社会公益事业“谁能办好谁来办”的原则,加快社会公益事业单位的改革,实行社会公益事业投资和管理的股份化、民营化。三是推动了现化企业制度建设。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垦区将一些基础较好、有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改造成多主体投资的公司制企业。现在垦区公司制企业达到101家,比1999年增加了42家,股本总额10.62亿元,比1999年扩大了116.3%,其中个人股本扩大了160.6%,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制度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   5、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增强   一是垦区的土地承包比较顺利。垦区共兴办各类家庭农场21.9万个,占全部农业经营组织的99.9%。家庭农场共承租耕地201.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5万公顷。家庭农场购买农机具的热情高涨。垦区目前拥有26963台套大型农机具,其中由农场转让和职工自购的占99.7%,在上年增加了1.9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0.1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农机到户。   二是“两费自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利费水平与上年大体相当。今年垦区每亩耕地需投入直接生产成本为139.16元,直接生产成本41亿元,家庭农场生产费自理率为99.7%,比上年又提高了2个百分点。生活费自理金额14.74亿元,做到了生活费全部自理。   三是土地长期固定面积有所增加。到目前,全垦区土地固定2-3年的44.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了2.9万公顷,固定3年以上的耕地面积94.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031公顷,长期固定的耕地占全部耕地的46.8%,比去年略有增加。这种变化是垦区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加速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结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体现。   四、全面推行财务刚性预算管理,促进垦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年初以来,黑龙江垦区把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刚性预算管理放在首位,在垦区企事业单位全面开展刚性预算管理,取得阶段性效果。一是实行刚性预算管理,促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企业在强化预算支出刚性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两费自理”的工作力度,各分局建立责任制对农场贷款实行分局审批制度,有效控制了垫支现象的发生。垦区上打租金7.1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总局直属机关事业单位以预算管理为契机,加大改革力度,总局已对局直直属71个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撤销银行账户53个,通过对各单位的业务审核,纠正了个别单位擅自聘用临时工和提高工资标准问题,1至6月节约人员经费2万多元。总局建工集团采取压缩组织机构,将原建筑总公司的八个土建分公司压缩成五个,年减少管理费用360万元,将多个专业公司承包给个体经营,实行上打租金,费用比上年节支180万元。建三江分局撤销局直53家行政事业单位独立核算,成立集中核算中心,仅分局机关全年可减少支出400万元。二是实行刚性预算管理,促进政企分开的进程。按“五分开”的要求,各级财务部门根据社区编制在保证社区经费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认真核定社区经费,推动政企分开的进程。三是通过刚性预算管理,科学测定利费水平,保证企业实现利润的稳步增长。通过预算管理,垦区企业积极开展内部挖潜,努力实现目标利润,从预算上报利润看,90%以上农场预算盈利,亏损企业均比上年大幅减亏,亏损农场比上年减少4个,比上年减亏2410万元,亏损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四是通过刚性预算管理,保证了“两个确保”的实现。今年各单位在落实刚性预算过程中,把“两个确保”放在首位,列为刚性化支出管理范畴,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欠发教师、离退休工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上交养老统筹费用实现100%。五是通过刚性预算管理,建全了监督机制。各级成立了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自身特点出台刚性预算实施方案和刚性预算管理办法,并实行了财务公开,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实行按月跟踪,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资金使用监控机制的建全,减少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促进了经济环境的改善。六是通过刚性预算管理,垦区企业的各项费用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垦区企业按照保稳定、促发展,积极压缩各项费用支出的原则,加大了企业管理费用和事业单位经费等支出的控制。2002年企业管理费用预算支出20.4亿元,比上年实际节支8021万元。农牧场内部预算支出比上年节支36196万元,内部预算收入比上年增加18272万元。为垦区实现利润3亿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基本建设支出管理方面,各分局、农场坚持量力而行,严格控制自筹基本建设和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2002年企业预算自筹基本建设支出81425万元,比上年减少30458万元。   五、强化资金管理,继续打好清理回收欠款的攻歼战   几年来,垦区把清理回收欠款工作作为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各级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层层落实回收欠款工作目标,2001年末垦区四项应收款累计余额93.68亿元,与上年相比净下降6.95亿元。今年垦区又进一步加大清理回收欠款的力度,在2001年四项应收款下降6.95亿元的基础上,再净下降7亿元。截至目前垦区企业已清理回收以前年度欠款4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57%,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二00二年垦区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史十五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全力推进垦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以农业产业经营为重点,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确保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预计2002年垦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6亿元,同比增长8.4%,力争10.8%;企业利润3亿元,上缴税金5.8亿元,力争企业利润3.5亿元,上缴税金6.3亿元;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3800元以上。   七、进一步做好2002年下半年垦区经济工作   在认真总结分析上半年财务工作的同时,我们认为,尽管垦区财务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经济运行中潜在的矛盾在不断显现,入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又给垦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一是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弱,企业扭亏增盈工作还十分艰巨。虽然上半年垦区整体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部分行业和企业的亏损问题还比较突出;二是结构性、体制性和机制性矛盾仍很突出,深化改革和战略性调整任务相当艰巨;三是企业管理薄弱的环节没有根本解决,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上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解决,下半年突出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一是完达山乳业,要继续整合省内资源,加快二期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开发多样化精深加工产品。今年日处理鲜奶能力要达到1080吨,力争3-5年形成日处理鲜奶2500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在全国乳品行业取得领先地位。 二是北大荒米业,要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全力抓好综合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稻壳发电,开发生产米糠油、植酸和粉末植酸盐等精深加工产品。 三是九三豆业,要迅速在垦区内外购并扩张,抓好“糖改油”等工程项目建设,发展有机、无公害、非转基因大豆,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加快天然维生素E、皂甙、异黄酮和甾醇等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今年大豆加工能力要达到200万吨,近期内要形成年加工大豆350--400万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成为我国最大的油脂加工集团。 四是小麦粉加工业,要继续抓好重组联合,加快低成本扩张步伐,开发多样化系列产品,向餐桌食品方向发展,有序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同时要抓住时机进行重组整合,最终构建成为一个企业集团。今年小麦加工能力要达到80万吨,力争3-5年形成年加工小麦100万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成为东北三省最大的麦业龙头企业。 五是大麦芽业,要通过契约连接,扩大基地和加工规模,抓好三期工程项目建设,今年大麦加工能力要达到20万吨,力争3-5年形成年加工大麦30万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近10亿元,跻身于全国大型麦芽加工企业行列。 六是加快推进北大荒种业集团建设,扩大各类优质作物种子生产,良种覆盖率、统一供种率、种子加工率和包衣率要达到95%以上。提高辐射供种能力,尽快实现覆盖全省、带动地方的目标。加快草业发展,加快牧草品种和栽培试验,新建草块加工厂,建立优质牧草生产基地,积极培育草业龙头。 (二)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 一是大宗农产品生产上,坚持“调早、调优、调专、调特”的原则,充分发挥垦区集约化经营优势,实行专品种种植、管理、收获、销售、储藏和加工,满足不同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原料均质化的要求,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水稻生产,在大力推进水稻“六化”建设(种子产业化、旱育秧田规范化、本田建设标准化、全程机械化、高新技术普及化、家庭经营规模化)栽培模式基础上,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增加内在营养和适口性,提高单产和品质,降低成本,扩大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 2、大豆生产,以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为契机,提高“三垄栽培”技术的到位率,推广应用“深窄密”、“大垄密”、“平作行间覆膜”、“原垄卡种”等先进技术,使大豆产量再提高15—20%,努力实现农业部提出的“一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五年打翻身仗”的目标,肩负起振兴我国大豆产业的历史重任。 3、小麦生产,以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为主,实行规模经营、单品种种植、专品种生产和均质销售。充分发挥垦区多年形成的先进配套栽培模式、优质春小麦品种及机械化优势,采取公司加农户方式,建立稳定的优质麦生产基地,实行合同订单种植,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 4、大麦生产,垦区已选育出垦啤2、3号等优质大麦品种,品质可与国外产品媲美,效益可比小麦亩增收60-70元,现形成了配套的栽培模式和加工技术。要充分发挥大麦生产加工优势,实现与国内大型啤酒生产企业的对接和加工增值。 二是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加快推进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的发展。垦区上下已形成共识,环境也是生产力,最佳的生态环境才更有把握生产最安全的食品。黑龙江垦区于2000年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到今年7月1日,除总局外,九个分局104个大型国有农场的建设规划已全部通过专家评审并发布实施,截止目前,已有宝泉岭分局和291农场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挂牌,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我们要充分发挥垦区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土质肥沃、开垦时间短、无工业污染的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突出抓好花卉和蔬菜等亩效益在300元以上的出口创汇特色和优质农作物种植。抓住北京、天津、上海对大宗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的时机,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无公害食品生产体系,减少化肥用量,合理施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量。同时扩大生物肥、生物药、有机肥、复合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食用安全性,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以质量和诚信保证“北大荒”品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把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加快构筑“半壁江山”格局。实施以“两牛”(奶牛、肉牛)为重点,坚持“三调”(调整区域布局、调整畜禽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原则,加快“三化”(规范化饲养、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强“四个体系”(畜禽良繁体系、疫病控制体系、饲料生产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构建“半壁江山”格局的畜牧业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奶肉牛“双十、百、千、万”发展计划。到2005年,奶牛、肉牛存栏分别达到32万头和24万头,鲜奶、肉类总产量分别达到80万吨和16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四是提高标准化水平,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尽快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今明两年内把农业生产强制性标准执行率提高到100%。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通过推进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在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上的差距。 (三)继续推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一企一策的原则,把垦区的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到位,使垦区国有经济布局进一步趋向合理,集中精力、财力和人力资源发展龙头企业。 (四)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垦区实际,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减轻垦区办社会的负担。 (五)进一步完善刚性预算测算、执行、和监督检查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报表体系,根据企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统一规范费用定额标准,使各项指标测算更加科学。二是进一步强化刚性预算支出管理,弹性支出要实行零级预算管理,做到以收定支,留有余地,刚性支出要保证,弹性支出要控制。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增强执行财务刚性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减少随意性,树立“预算就是决算”的思想。三是进一步加大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对未有实行报账制的农场和两级局直事业单位要抓紧推进到位,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设账、分户核算”。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从源头上解决部分单位财务核算不规范,支出标准不一致问题。 八、进一步促进农垦小城镇健康发展,培育垦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垦区现有100多个小城镇,今年上半年又有新发展,这些小城镇已成为发展二、三产业,吸纳农业分离人员,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载体,每年拉动国内生产总值2.5个百分点。下半年要加大局域布局规划调整,加大撤队并场力度,加快农垦小城镇建设步伐,使黑龙江垦区不仅经济发展,而且要社会进步,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二00二年七月十一日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