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宁夏日报:[深度] 聚焦农垦精彩转身(上篇)

时间:2009-11-19 作者:白 燕 来源:宁夏日报 点击次数:2960

  “能干的时候没舞台,有舞台的时候没激情。”

  这曾是宁夏农垦系统不少干部心中的无奈。

  “种的是盐碱田,淌的是末梢水,走的是扬灰路,住的是干打垒。”

  这曾是对宁夏农垦人生产生活的形象描述。

  创建于1950年的宁夏农垦,经历了军垦农建师、国营农牧场、企业集团公司等不同的发展时期。一代代宁夏农垦人在亘古荒原、戈壁荒滩上披荆斩棘、艰苦创业,为农垦的持续健康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然而,几十年来,农垦既从事企业经营,又承担大量的行政社会管理职能,政企社企不分,社会负担沉重,基础设施滞后,民生问题突出;加之体制性障碍,改革滞后,造成经济发展缓慢。

  要实现科学发展,农垦改革势在必行。今年2月16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为农垦系统改革发展绘制了蓝图。2月28日,自治区召开加快农垦改革发展动员大会,随后自治区审计厅对农垦系统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自治区财政厅提出8项举措,支持农垦改革发展。

  改革绝不能搞小打小闹、浅尝辄止,而要大胆探索、大刀阔斧。7月6日,是宁夏农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宁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农垦集团由管理型企业向经营性企业的转变。同时,孕育了3个月的各项改革在宁夏垦区全面推开。

  7月30日,所有干部各就各位,自治区党委决定内部的改革全部落实。

  改革围绕三句话:政企分离,社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宁夏农垦集团将原23个子公司整合成了4个直属子公司和2个控参股公司,对14个国有农场实行了场企分离改革,以其响亮品牌命名的 “贺兰山”、“西夏王”、“沙湖”3个实业公司及其所属的5个子公司和18个分公司各有使命。完成了国有农场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的剥离工作,通过土地评估注资、清理核销不良资产等,农垦集团的国有资本达到28.8亿元、净增10亿元,资产负债率由原来的70%降低到41%;与自治区20多个部门和4个地市及12个市县区进行了有效对接,使各项改革配套政策得到了落实。

  改为企业后,完成了财务预算管理改革,财务体制理顺了,计划单列、土地返还、税收返还,由于拥有了部分建设项目审批权,企业化解不良资产3.7亿元,为自治区政府、银川市提供建设用地4.8万亩。

  完成了农垦有史以来涉及范围最广、人数最多、交流调整力度最大的一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原来,农垦局机关公务员、事业、企业混编,这在全区厅局机关都是少有的。干部不出不进,有的正处级干部干了近20年,有的正副场级干部干了近30年,熬成了“阿香婆”,哪有活力?

  企业改革后,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高层管理人员,面向垦区公开竞聘实业公司及其子分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不少人才愿意放弃原来优厚的待遇,来农垦迎接挑战,企业从420多名应聘者中为新组建的3个实业公司挑选了76名中高层管理人员,使企业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7.33%。经过人员调整,18名在农垦集团公司兼任职务的处级领导干部被解聘,局机关处级干部平均年龄降低5岁多。

  干部们第一次感到震撼和危机。创业势头在危机中萌生。 (2009年11月18日 宁夏日报 头版 记者 白 燕)

责任编辑:张秋生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