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海南农垦金鸡岭农场残疾人苦学木雕成大师

时间:2008-03-18 作者: 来源:海南农垦 点击次数:4067

  据南国都市报报道,今年45岁的残疾创业人王孙文,是海南农垦金鸡岭农场人。他创建了海南省第一个残疾人木雕技能培训基地,安置38名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的劳动就业工作做出了贡献,受到邓朴方、汤小泉等中国残联领导的接见。

  日前,在“首届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论坛”上,作为海南农垦唯一代表的王孙文又获得了“首届全国肢残人自强创业奖”的殊荣。一个身体残疾的人是如何战胜自己,又是如何带领其他残疾人走向致富之路的?记者最近深入王孙文和他的木雕技能培训基地进行了采访。

  “每天他都会拖着一条假腿,在厂区各个车间里巡视一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不仅是我们这些残疾人的恩人,还是我们心中的偶像,他自强不息的性格感染着我们。”这是记者在王孙文的家具厂里采访时听到肺腑之言。家具厂里的残疾人学员大多来自省内偏远山区和经济落后的市县。他们说,是王孙文帮助他们重新获得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身体残疾高分也“落榜”

    苦学雕刻技艺自强自立

  王孙文原籍浙江,3岁那年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一只腿不利索,但这并没使得他放弃对人生的追求。初中毕业后,他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专学校,但是因身体残疾他未被录取。

  “虽然学校上不了,但不能就这样放弃自己,我要独立生存就要自己找条合适的路。”王孙文告诉记者,当时,他看到当地有不少残疾人都外出学习技术,并靠双手养活了自己,于是他决定也去学习一门技术,减轻家里的负担。就这样,17岁的王孙文开始拜大他5岁的邻居为师学习雕刻技术。

  但没多久,邻居担心技术不足以教会王孙文,就介绍另外一个师傅给他,可师傅却以双脚不便很难传授为理由拒绝接收他。“就这样,我一连拜见了几个师傅,他们都因为我的腿脚不便拒绝了我。”王孙文说,就在他伤心时,邻居在观察了几天后,发现他悟性很高,决定收他为徒。

  为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艺机会,王孙文生怕自己不如别人,他每天早上坚持7点起床,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学艺期间,雕刻的所有工序需要靠手工完成,正常人用锯子踞木块时,需要双腿在地上立马步,这对左脚残疾的王孙文来说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王孙文说,为了学好技艺,他鼓足了劲坚持做下去,通常踞完一块木快,他都会汗流浃背。就这样,3年过去了,王孙文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家具工人。   

  创办木雕技能培训基地

    让残疾人学到生存本领

  学成后的王孙文,因为技术精湛,广东几家木雕厂专门聘请他搞产品设计,销往海外。1988年,他被聘请到海南一家工艺厂从事沙发雕刻。在海南,他是第一个开辟木雕壁挂的雕刻大师,海口市许多国际性大饭店的壁画都是他的雕刻作品。从1994年开始,王孙文在海口创办了一家制作家具的公司。

  2002年,王孙文参加海南省首届残疾人技能大赛,对残疾人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当时,我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生活的困难,培养他们的生存技能。”谈起创办木雕技能培训基地的初衷,王孙文颇为感慨。比赛结束后,王孙文通过省残联招聘到几位残疾人兄弟,根据他们的残疾程度,在自己厂里安排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并让其他员工帮助他们,自己还亲自手把手将自己的雕刻技术传授给他们。

  五指山番阳村的罗坤步8岁那年一场大病后,双手开始萎缩,拿不起重的东西。因为经营不善,他用家里辛苦攒下的积蓄开的小卖店关门了。30多岁的他没有一技之长,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了王孙文的家具厂学艺。

  “一开始,我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什么也做不来,王总让我和师傅学习技术,我不但不专心还自暴自弃。王总了解情况后,时常找我谈心,告诉我只有努力学好技能才能自立自强,并在百忙之中耐心教我。”说到这,罗坤步这个七尺男儿眼里浸满了泪水。现在,罗坤步的雕刻技术有了提高,每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

  与罗坤步情况相似的残疾人,在培训基地还有不少。技能培训基地也从最初的8名员工,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名员工。

  王孙文成为一面旗帜

    残疾人把家具厂当成家

  记者了解到,这些年,在王孙文的家具厂里,还有十多名像罗坤东一样的残疾工人。他们当中,有的人兢兢业业,有的人学成出去闯天下。还有的人走出去了又回来,原因是在这里他们得到了更多关爱和照顾,更重要的是这里让他们认识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王孙文多次参加海南省和全国组织的残疾人技能木雕项目竞赛,获三次海南省第一名,一次全国第五名,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桂花获悉王孙文的事迹,亲自到他的公司视察,并挥毫题下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八个字,对他和他的企业予以高度赞扬和热情鼓励。

  “现在,看到这些残疾人兄弟能获得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看着他们一件又一件的作品呈上工艺台,我的心里特别欣慰。”王孙文告诉记者,他将带领厂里的残疾人兄弟,一起努力做大木雕产业。他们不仅要向社会证明自己的决心,更是希冀更多的人来关心残疾人事业。强不息的性格感染着我们。”这是记者在王孙文的家具厂里采访时听到肺腑之言。

  家具厂里的残疾人学员大多来自省内偏远山区和经济落后的市县。他们说,是王孙文帮助他们重新获得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身体残疾高分也“落榜”苦学雕刻技艺自强自立王孙文原籍浙江,3岁那年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一只腿不利索,但这并没使得他放弃对人生的追求。初中毕业后,他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专学校,但是因身体残疾他未被录取。“虽然学校上不了,但不能就这样放弃自己,我要独立生存就要自己找条合适的路。”王孙文告诉记者,当时,他看到当地有不少残疾人都外出学习技术,并靠双手养活了自己,于是他决定也去学习一门技术,减轻家里的负担。

  就这样,17岁的王孙文开始拜大他5岁的邻居为师学习雕刻技术。但没多久,邻居担心技术不足以教会王孙文,就介绍另外一个师傅给他,可师傅却以双脚不便很难传授为理由拒绝接收他。“就这样,我一连拜见了几个师傅,他们都因为我的腿脚不便拒绝了我。”王孙文说,就在他伤心时,邻居在观察了几天后,发现他悟性很高,决定收他为徒。为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艺机会,王孙文生怕自己不如别人,他每天早上坚持7点起床,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在学艺期间,雕刻的所有工序需要靠手工完成,正常人用锯子踞木块时,需要双腿在地上立马步,这对左脚残疾的王孙文来说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王孙文说,为了学好技艺,他鼓足了劲坚持做下去,通常踞完一块木快,他都会汗流浃背。就这样,3年过去了,王孙文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家具工人。创办木雕技能培训基地让残疾人学到生存本领学成后的王孙文,因为技术精湛,广东几家木雕厂专门聘请他搞产品设计,销往海外。

  1988年,他被聘请到海南一家工艺厂从事沙发雕刻。在海南,他是第一个开辟木雕壁挂的雕刻大师,海口市许多国际性大饭店的壁画都是他的雕刻作品。

  从1994年开始,王孙文在海口创办了一家制作家具的公司。2002年,王孙文参加海南省首届残疾人技能大赛,对残疾人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当时,我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生活的困难,培养他们的生存技能。”谈起创办木雕技能培训基地的初衷,王孙文颇为感慨。

  比赛结束后,王孙文通过省残联招聘到几位残疾人兄弟,根据他们的残疾程度,在自己厂里安排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并让其他员工帮助他们,自己还亲自手把手将自己的雕刻技术传授给他们。五指山番阳村的罗坤步8岁那年一场大病后,双手开始萎缩,拿不起重的东西。因为经营不善,他用家里辛苦攒下的积蓄开的小卖店关门了。

  30多岁的他没有一技之长,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来到了王孙文的家具厂学艺。“一开始,我觉得自己是个残疾人,什么也做不来,王总让我和师傅学习技术,我不但不专心还自暴自弃。王总了解情况后,时常找我谈心,告诉我只有努力学好技能才能自立自强,并在百忙之中耐心教我。”说到这,罗坤步这个七尺男儿眼里浸满了泪水。现在,罗坤步的雕刻技术有了提高,每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

  与罗坤步情况相似的残疾人,在培训基地还有不少。技能培训基地也从最初的8名员工,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名员工。王孙文成为一面旗帜残疾人把家具厂当成家记者了解到,这些年,在王孙文的家具厂里,还有十多名像罗坤东一样的残疾工人。

  他们当中,有的人兢兢业业,有的人学成出去闯天下。还有的人走出去了又回来,原因是在这里他们得到了更多关爱和照顾,更重要的是这里让他们认识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王孙文多次参加海南省和全国组织的残疾人技能木雕项目竞赛,获三次海南省第一名,一次全国第五名,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符桂花获悉王孙文的事迹,亲自到他的公司视察,并挥毫题下了“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八个字,对他和他的企业予以高度赞扬和热情鼓励。“现在,看到这些残疾人兄弟能获得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看着他们一件又一件的作品呈上工艺台,我的心里特别欣慰。”王孙文告诉记者,他将带领厂里的残疾人兄弟,一起努力做大木雕产业。他们不仅要向社会证明自己的决心,更是希冀更多的人来关心残疾人事业。

责任编辑:袁燕梅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