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产业经济

广西创新实施“红格善治”工程 以网格化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时间:2023-09-01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 点击次数:7666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探索实施“红格善治”工程,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乡村治理工作模式,建立起架构完备、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城乡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在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一、把准“红”字,明确治理方向

强化党建引领,建强网格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好红色资源,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龙头”作用。筑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桥头堡”。开展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建立四级网格长责任制,由设区市、县、乡镇党政“一把手”和村支部书记分级担任网格长,以自然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为网格骨干,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网格管理、村民参与”工作格局。扎实开展示范县乡创建行动推动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累计命名星级村党组织7150多个和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县4个、示范乡镇30个。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1.5万个村逐一“过筛子”,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后进)村党组织833个,推动基层组织提质增效。百色市开展“争创五旗”活动,2022年评选红旗乡镇25个、红旗村558个,建设6条党建促乡村振兴市级示范带,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乡村治理夯实基础。

二、厘清“格”字,疏通治理脉络

全面推进“建格、管格、用格”建设,织密织牢织细基层网格,建立“一图说网、一网尽责、事在格了”网格化管理治理模式。实现网格覆盖全域化。按照地域特点,全区共划分城市社区网格2.51万个、农村地区网格8.81万个、抵边抵海地区网格2454个。各地将基层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做到“网格建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实现网格力量多元化。按照“一格一员”或“一格多员”的要求,配备18.97万名网格员。同时组织90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动员178万余名志愿者进入网格,全面组建“党建+网格”联勤队伍,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网格管理信息化。升级改造广西社会治理信息一平台,研发全区网格化电子地图,开通网格员手机端账号10.97万个、电脑端账号8.62万个。网格员通过手机“APP”或电脑客户端,实时采集录入基础信息8000万余条。贵港市覃塘区全面推进“建格、管格、用格”建设,织密织牢织细基层网格,全区共划分大网格10个、中网格146个、小网格2664个、微网格25个、专属网格304个。

三、聚焦“善”字,提高治理效能

聚焦广大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在防范风险和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到隐患在一线消除、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有效服务农村疫情防控。建立市县乡村屯(组)疫情处置网格化防控“五级包保”工作格局,建立并及时更新网格信息数据库,实现智能化防疫防控全覆盖,并对“五类重点人群”全覆盖落实包人包户制度,发放健康包,常态化开展线上随访、线下“敲门行动”,村“两委”、驻村第一书记和战疫服务队及时帮助解决就诊、转运、医药、农事、饮食等实际困难,实现了农村疫情平稳转峰。有效消除公共安全隐患。2022年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3万件,协助排查治安隐患2.03万个、消防隐患6.61万个、防溺水设施隐患1739个,治安案件、火灾事故、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分别同比下降9.5%、7.84%、37.8%。有效纾难解困服务民生。通过“网格+代办”服务模式,共累计为群众办理低保、看护留守老人儿童等32.25万件,开展卫生健康服务17.23万余人次、就业帮扶5.87万余人;深入村屯(社区)开展法治宣传7000余场次,防范电信、养老诈骗宣传活动2600余场次,发放疫情防控等安全常识宣传单4000余万份。来宾市武宣县为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关切的难题,创新建立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急难事、期盼事”一体治理的“五事共治”机制、规则和工作闭环,通过“五事共治”收集到各方面民情民意、问题建议共286件,协调解决254件,群众满意度达92%。

四、抓实“治”字,务求治理实效

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方法,强化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深入推进“两制两化”典型治理方式,务求乡村治理实效。积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2022年底,全区共有2598个行政村、10483个自然村推广“积分制”、1237个行政村推行“清单制”,平均每县设置村级事务80项、小微权力监督指标19项,加快推进全区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和农村民主决策制度有效落实。柳州市柳江区莲花屯文明实践“积分超市”共有181户村民参与,累计总积分达40万分,兑换积分超市物品556件,“兑”出移风易俗新风尚,以“小积分”促进“大文明”。探索乡村治理“数字化”打造数字乡村。完善“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村安工程等农村数字化设施建设,在乡镇农村地区建设视频监控47万个,公安机关整合联网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8.1万个,同比上升170%;15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视频监控系统、12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视频监控联合整合到雪亮工程平台,视频监控覆盖率73.6%、联网率56.6%。以“网格化”扎实推进乡村法治服务。推进“网格化”服务,强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全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区已有“法律明白人”1.3万人。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