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伊犁垦区经济结构调整研究(1998)

时间:2002-08-14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193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垦区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对此研究如下,供参考。   一、 经济结构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经济结构的内涵是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产业和行业的布局和分布,同一行业中企业组织在数量、规模、空间位置上的布局,以及企业在产品、产量、档次等方面的构成情况。主要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投资结构、地区布局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结构和资源结构。由此可见,经济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且具有层次性、交叉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层次性表现为产业、行业、企业、产品的由上而下的延伸;交叉性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同产业、行业的企业在不同区域分布和布局的相互交织;关联性表现为从所有制结构到企业组织结构,从资源结构到产品结构、消费结构的相关和制约;动态性表现为经济结构是以一定时期的产业政策、消费结构变化为依据而发生的变化和更新。   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所有制结构是指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不同的产业、行业的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和构成。企业组织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组织结构包括产权组织结构、法人组织形式、规模结构、企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结构。狭义的企业组织结构仅指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结构。我们所讲的企业组织结构应从广义上理解。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具有多层次的含义,一是指一、二、三产业的构成;二是指工业、农业在工农业总值中的比重;三是指农业内部种植业与林、果、牧、渔业之间的构成关系;四是指工业内部的轻、重工业比例。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二、三产业各自所占的比例和排序,它是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源状况、市场需求和发展战略等多条件决定的。产品结构是指农产品与工业品,原料产品与加工产品,初级产品与高级产品之间的比例构成和相互关系。产品结构与资源结构、消费需求结构、技术结构相联系,并为其所制约。同时,产品结构还与市场开发紧密相连。区域布局也称生产力布局,是指不同区域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它受资源要素、原有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地区技术水平和经济体制的影响,是资源要素配置的直接结果。   二、 伊犁垦区经济结构的态势及特点   伊犁垦区属兵团"北疆边境经济发展区",有独立核算的21个农场,19个工交建商企业,40多个行政事业及服务单位。土地面积1000万亩,牧草地502万亩(优等草场占63.6%),林地75万亩,水域万亩(养殖水面约1万亩)。矿藏资源主要有煤、铁、金、铜、石英石、石英沙、耐火粘土等、石英沙含量丰富,蕴藏量分别约6.4亿吨和15亿立方米。垦区现有人口21.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8万人,职工8.6万人,其中民族职工1.1万人,农场职工6.95万人。   自80年代末期开始,垦区开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经过10年的努力,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所有制结构调整有所突破,非国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运输业和商业的个体、私营经济。到1997年,民用汽车、载货量和载客量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已占到垦区的92.6%、96.7%和98.8%。在商业上,非国有经济的商品销售额占垦区的15.6%。商业网点和人员占86.5%和47.9%。在工业产值中,非国有经济占5.4%。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从1988年的52.9:24.3:22.2调整到1997年的46.1:27.0:26.9。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和工业产值之比也由1988年的60.2:39.8调整到1997年的52.1:47.9,尤其是种植业内部,经济作物比重逐渐增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正播面积已由1988年的35.4%增加到1997年41.94%。此外,在产品结构上,农业产品中甜菜、水果、鱼的产量由1988年的1153吨、6542吨、588吨 加到1997年250634吨、24448吨、1737吨,棉花从1990年开始种植,1997年达到4.58千公顷,产量达4888吨。工业产品通过"七五"期间兴建了糖厂、毛纺织厂、水泥厂,"八五"期间兴建油脂厂、啤酒厂,改造酒精厂,新增了白砂糖、羊毛衫、羊绒衫、精炼油、水泥、啤酒、酒精等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对伊犁酿酒总厂进行扩建和技改,使"伊犁特"白洒产量由1990年年产6722吨提高到14843吨。   但是,这种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外部环境和资源状况还极不相适应,还没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主要问题是:   (一) 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虽有所突破,但非国有经济发展还待加快。   (二) 企业组织规模上的"小而全"和分散性仍未得到解决。目前,垦区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6%,产值占总产值39.7%。农场112个工业企业,大部分是规模小、产值低,设备陈旧、效益差的小型农机修配、碾米、榨油、食品、采煤、发电等,体制、管理都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场办工业中实行承包经营的占48.2%,集体企业占20.5%,租赁经营占13.4%,股份合作制占3.6%,被兼并占7.1%,出售占2.7%,关停占4.5%。   (三) 区域布局的自成体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伊犁垦区农场和企业分布在伊犁地区八县一市 ,由于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社会状况的差异,形成了中部区、西部区、东部区、南部区、特克斯一-昭苏区五个经济区域。各个经济区域的农场均以农业为基础,资源依托,形成一个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生产、生活、行政、农工商一体化?quot;特殊组织",和自成体系的产业结构。各经济区域以及农场之间,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不平衡性。中部经济区,是商贸科教卫生服务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其第三产业占垦区的31%。西部经济区拥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紧靠霍尔果斯口岸和312国道,是垦区粮棉、薰衣草、甜菜、果品主产品。"八五"期间又新建了霍尔果斯糖厂、西迪油脂厂、西部毛纺织厂(现已被八毛兼并)、霍尔果斯酒精厂等工业企业,是垦区最重要的工业农业(特别虽经济作物)区。在垦区粮食总产占37.4%,棉花占66.1%,薰衣草油占85%,甜菜占46.8%,果品占73A%,工业总产值占44.4%。东部经济区有新疆第一酒"伊犁特"系列产品及水泥、焦炭、电力、奶粉等工业和巩乃斯"粮仓"与草原,是垦区粮食就占垦区粮食的13%。南部经济区是垦区重点的棉花、畜牧区,67、68两个团场的棉花占垦区棉花总产33.7%。特克斯――昭苏经济区,海拔1800米,年均气温2.9℃,高寒多雨,是垦区最大的畜牧业粮油产品,在垦区牲畜头数占36.1%,粮食占29.7%,油料占65.3%。   (四) 产业结构总体层次低。一是二、三产业不发达,比重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国有商业举步维艰,房地产、旅游、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刚刚起步。六、七十年代垦区二、三产业总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30%左右,八十年代中期占48.7%,直到1995年才达到51.6%,1997年达到53.9%。如果剔出垦区直属二、三产业,21个农场中1997年二、三产业总和超过第一产业的只有3个团场,多数团场二、三产业仅占30%左右。二是垦区团办工业走的是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为农业和职工生活服务的路子,交通不便,远离市场,基础薄弱,缺少名优特产品,囿于内部循环,带有明显的封闭性。三是工业产值比重小,仍然没有走出卖原料的、初加工的境地。1997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占57.5%,工业占42.5%。农场中只有1个农场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多数农场工业比重都在30%以下,有8个农场甚至不到10%。四是大农业内部畜牧业虽有发展,但林牧业"短腿"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大农业产值中,1997年牧业占15.6%,林业占1.8%,1997年牧业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林业保持不变。五是在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仍然偏大。经济作物特别是高效经济作物偏低。   三、 伊犁垦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取向   (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选准调整目标。一是立足伊犁垦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边疆多民族地区,一切要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发展边疆经济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出发;二是从垦区各农场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差别性、不平衡性出发,选择结构调整的不同方向、重点和突破口;三是垦区社会经济的基础在农业和农场,没有农业和农场的发展和繁荣,就没有垦区的发展和繁荣,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头在农业和农场。   (二) 市场取向。着眼点要放在即期有效需求,开发潜在需求,创造潜在需求;同时要以资源为约束,不断使经济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和资源供给结构,既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又要根据资源状况,以可提供有效资源为基础,保持综合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还必须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办事。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有序竞争,扶持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和产品,淘汰劣势企业和劣势产业和产品。   (三) 效益取向。垦区经济结构调整要建立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我们所指的效益是垦区整体的综合经济效益,而非某一企业、农场的经济效益。根据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原则,必然有一些农场的企业,甚至某些垦区直属企业要通过兼并、拍卖、破产等资产重组方式被淘汰,但从垦区总体讲,通过扶优汰劣,壮大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的实力,则会使垦区形成集团优势,形成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从而提高垦区的综合经济效益。此外,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要以保证其社会效益为前提。   (四) 经济结构优化。一是"纠编"。通过截长补短,使现存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适应现阶段市场需求结构和资源供给结构;二是"升级"。通过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适应不断变化、发展、升级的市场消费需求结构和资源供给结构。   (五) 使命与体制的统一。兵团的组建和发展立足祖国的统一,安全、稳定,它是以国际局势和新疆社情和历代屯垦戊边的经验为依据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命系国家的安危和昌盛。江泽民同志1998年7月视察新疆和兵团工作时,再次肯定了兵团在维护新疆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中的重大作用。但是,兵团这种集党政军企一身的管理体制又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实现兵团使命与体制的统一。中央已批准成立"中国新建集团",专事企业职能。这一体制既能保证兵团承担的特殊职能得以完成,同时,能够摆脱政企不分、行政命令,冲出计划经济的束缚,从而使兵团企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从伊犁地区的角度来看,经济结构调整与体制调整可能会带来一些矛盾和磨擦,这就需要从兵团的使命与体制的统一,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出发来协调解决。   四、 伊犁垦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途径   (一) 所有制结构调整   根据十五大精神,垦区应把调整所有制结构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内容,与调整企业组织结构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主体,多元结构"的垦区所有制结构,为此,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 农业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这种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前提下,在畜牧业上继续推进"租赁承包"、"融资承包"、牲畜"作价归户"等多种形式,放开支持私有牲畜的发展,师、农场着重发展育种、育肥、畜产品经销、科技、防疫等服务。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吸引个人、集体、社会力量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水土开发。推进农?quot;私有公管"。   2. 加快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和个体以及联营的工业加工业可以围绕团场农产品资源搞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把团场的小工业(包括效益好的或不好的)拍卖、出售、租赁给职工个人,或搞成股份合作制,让职工自己去经营;也可以通过典型示范,把职工自营经济搞大,通过职工自愿结合,或雇工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大中型工业企业要通过优势互补,资产重组,实施兼并、收购、破产,发展成股份制企业,也可积极与内地或外商接触,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其对垦区工业企业的投资,搞成股份制企业或合资、合作企业。通过培养和政策引导,结合解决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使一部分下岗职工在第三产业上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具备条件的要组织起来,形成股份合作形式的家庭服务,中介服务等组织,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城市下岗职工和团场待业青年到团场搞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形式的农业开发性生产。   (二) 组织结构调整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 按照《公司法》加快公司制改造。在目前伊犁酿酒总厂改制为上市公司运作之后,加快霍尔果斯糖厂、西迪油脂三和、南岗水泥厂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在商贸流通企业,组建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引导社会资金向这些优势企业集中。在改组、运作公司制企业时,不应受地区、部分、行业和所有制的限制。特别是同属兵团的国有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经兵团、师的国有资产部门认可,可以实行跨地区、师(局)的无偿划拨。   2. 加大兼并与破产力度,发展优势企业,淘汰落后企业。以伊犁酿酒总厂上市为契机,通过收购、兼并等低成本扩张手段,实施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实行企业兼并,企业收购时,兵、师要给予必要的政策鼓励,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避?quot;拉郎配"。要尊重企业的意愿,从企业的优势互补上考虑兼并,收购的可行性。对资不抵债,确实扭亏无望的企业,应依法实施破产,但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按法律程序办事。总地来说,应该是多兼并少破产,以减少震动,保证稳定。   3. 以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为原则,放开搞活小企业。要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对小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出售等形式。对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小企业要给予扶持。通过技术改造重组,使其成为小而专、小而精的企业,积极与大中型企业进行配合和协调。   (三) 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   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一定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垦区的资源优势,适合市场需求。中央已确定把新疆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和重要的畜产品基地、糖料基地和粮食基地。依据国家这一区域布局和产业政策,第一,垦区一、二、三产业结构,200年要调整为40:30:30,2010年调整为28:35:37。第二,面向市场调整好种植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把种地与养地,扩大耕地面积与主攻单产提高,效益、品质、产量结合起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把种植业二元结构变为三元结构,发展农林牧相结合的立体生态农业结构,加快林业、牧业的发展。林业、牧业增加值在第一产业中比重从1997年的1.8%、15.6%提高到2000年的2.5%、20% 和2010年4%和30%。第三,把粮食、油料、甜菜、畜产品作为垦区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大开垦宜农荒地,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水土开发基金,扶贫基金,以工代赈基金和粮、糖、棉基地建设基金,加强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力度;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坚持"公养与私养相结合,以私养为主;草原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相结合;以农区畜牧业为主,放牧与舍饲相结合,以舍饲为主;垦区团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畜牧业发展方针,加快畜牧业基地建设。在以主导产业为重点的基础上,相应发展林果业和其他经济作物。第四,工业以农业产品为基础,进行深加工,实现产品转化、增值。如酿酒、制糖、油脂、酒精、淀粉、果酒、果汁、奶粉等,开展综合利用。要利用垦区的资源优势,发展采煤、焦炭、水泥、玻璃制品,使其成为退款区的主导产品。要加强科研力量,从开发新产品入手,改造设备、改革工艺,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工人技术水平,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结构。第五,高度重视产品结构调整。伊犁垦区的农畜产品,工产品都存在销售困难,究其原因,不仅是流通不畅,更重要的是品牌、质量、款式问题。要积极开拓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把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结合起来。农牧业以种子工程为重点,引进优质新品,运用科技新成果,使农牧产品由低质、低产、低效向优质、高产、高效转变。   (四) 区域布局   根据垦区各团场、企业所处伊犁河谷的不同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垦区区域布局大致应划分为中部区、西部工业――农业区、东部农牧――工业区,特克斯――昭苏农牧区、南部农业区。   1. 中部区。位于垦区机关所在地伊宁市,为垦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该区域的发展重点以商贸、建筑、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商贸流通要以连锁经营、推行代理制,建立分布于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口岸、都拉塔口岸、木扎尔特口岸和各团场的大流通网络,建筑安装要大力发展城市居民建设,中介服务业为企业中介服务,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大教育、科技的发展力度,以及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2. 西部工业――农业区。该区包括伊宁市以西、伊犁河南岸至哈萨克斯坦国界的以东地区6个团场2个中型工业企业。区域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特别是天山南坡的逆温带的气候特点,为林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该区域一方面要以高产农业为基础,努力改善生产条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效益,建立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适当发展甜菜、棉花等作物,同时,加强苹果、梨、桃、杏等优质果品基础建设。另一方面,该区已经建立起以糖厂、油脂厂、油精厂等骨干工业企业为主,以团场兴办的轧花、果品加工、香料加工等为辅的农产品加工工业生产体系,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形成垦区西部特色的工业――农业区。   3. 东部农牧――工业区。该区包括伊宁县以东的伊宁县、巩留县、新源县、尼勒克县4个县境内的5个团场以及垦区最大的工业企业伊犁酿酒总厂和南岗水泥厂、焦化厂、淀粉厂、链条厂等一批工业企业。1997年工业增加值占垦区国内生产总值55.6%。该区位于伊犁河谷东部丘陵及山区,特点是降水多、热量低、水源充足。种植业有小麦、玉米、水稻、甜菜、高粱等。该区发展的重点应以白酒为龙头,带动葡萄酒、奶粉、淀粉等农产品的加工工业,同时,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发展建材、焦炭等。   4. 特昭农牧区。该区位于伊犁河谷南天山中西部的特克斯县和昭苏县。地处边远高寒、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水多热少、草原广阔,是垦区主要粮油畜产品产区。由于该区农区大部分是旱田,水利设施不足,气候恶劣,雹灾频繁,因此要尽快改变农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通过特克斯河北岸大渠工程的尽快实施和加大对畜牧业的科技投入和政策投入,努力提高种植业的单产水平和畜产品产量,形成垦区重要的粮油、畜产品基地。   5. 南部农业区。该区位于河谷西部的伊犁河南岸地区的察布查尔县,与西部工业――农业区隔河相望,有3个团场。该区以农业为主,宜农可垦荒地潜力很大,是水土开发的主战场。但其发展障碍,一是水利设施不足;二是开发资金匮乏。因此,以水利建设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吸引外部资金来此进行开发投入,是该区域发展的主攻方向。   五、 伊犁垦区经济结构调整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动态性,把阶段性的战役调整与中长期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   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讲,既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社会有效需求,也是通过新产业、新产品的开发,创造新的社会需求。由于市场、社会需求是一个动态序列,是历史的、社会的变量,既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又要创造新的需求,必然要调整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过时的经济结构,建立起与变化的市场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更重要的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原料、材料的开发和运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必然要求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更重要的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原料、材料的开发和运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必然要求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就伊犁垦区来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经济结构主要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边疆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战备的要求,是粗放发展型农业结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结构逐步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转化,沿着实现"两上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进行调整。因此说,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条件有不同的经济结构。一成不变的、静态的经济结构是没有的。   (二) 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是要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产业结构的升级,产品的更新换代,垦区经济由传统的资源型或初加工型经济转变成高技术、深加工的技术型经济,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垦区工业要以产品开发为龙头,设备、技术、工艺改革为主体,全面提高骨干工业的素质。当前要着重主攻皮革加工技术、品牌、款式,以及低度白酒、保健白酒、高强度速凝水泥、团结牌奶粉、花粉啤酒、伊珠牌葡萄酒的开发和科技含量的提高。农业要以优质、高效为重点,推广优质新品种,推广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等。   (三) 经济结构调整的层次性   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层次性推进过程。就伊犁垦区讲,它包括垦区与区外师(局)、地区之间的层次性和垦区内部师与团场,团与团场之间层次性。但是,伊犁垦区作为兵团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来讲,经济结构调整的层次性集中焦点还是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和各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尽可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做到结构优化,效益最高。   (四) 把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   伊犁垦区经济的增长目前处在高投入、低产出、高数量、低质量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合理投入、最大产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之中。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当成增长过程的两个方面,以结构调整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结构调整。   (五) 经济结构调整与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与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交织在一起的,既包含原有经济结构的调整,又包括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孕育、成长。一是用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原有产业的同时,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带动产业升级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伊犁垦区的畜牧业,粮、油、甜菜及其粮食、油脂、皮革、酿酒等加工业已形成支柱产业,关键是通地新科技成果运用,加大技改力度,开发系列品牌;优化产品结构,农业要调整好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调整好农林牧和品种结构,工业上品牌上档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二是优先开发伊犁河谷东段、西段的38万亩土地,河谷西段的30万亩,尽快建成棉花基地。以综合开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建设好粮食、油料、糖料、棉花、果品、牧业基地,发展"伊犁特"为龙头的包括原料基地,白酒、葡萄酒、啤酒、印刷、玻璃工业和旅馆、商贸、酿酒集团,以支柱产业带动垦区经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六) 经济结构调整与扩大开放,发展融合经济相结合   一是团场之间,师(局)垦区之间相互开放,达到资产、资源等生产要素重组,实现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二是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界线,向社会开放,吸引东部、中部和各种社会力量来垦区搞水土开发,发展二、三产业。   (七) 政策引导和支持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政策指导和支持。首先是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离开了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就失去了强有力的保证和方向。各团场和企业都必须明确近期、长期国家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特别是要了解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和鼓励支持发展的产业,使垦区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一致。二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和支持产业结构调整。要尽快改变目前国家、自治区对粮食、棉花的定购价、保护价出台不及时,难以发挥价格调节作用状况。三是国家和上级的金融财政支持。银行应通过调整贷款力度和结构,支持新产品开发,支持优势产业。支持交通、能源、通讯、水土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相应增加对个人、集体开发的支持,对有资源,有市场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四是继续对垦区边境未脱贫农场扶持的同时,对非边境贫困农场也应进行开发式扶贫,帮助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转换战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龚联辉 课题组成员:贺新录 苏 英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