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矗立在“农垦北极”的大豆集散地

时间:2023-11-14 作者: 来源:北大荒日报 北大荒融媒体 点击次数:6110

连日来的大雪为建边农场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白桦树也裹上了银装。11月9日,农场大豆集散地技术人员王珍宝拎着一串钥匙,顶着大雪来到单位,按顺序先后打开屋内放置着迁样机、测重仪等仪器的大门,一一检查设备运转情况。

“这个集散地存放着来自周边村镇3000多吨的粮食,所以粮食安全尤为重要,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设备运转情况,让村民把心放到肚子里。”王珍宝告诉记者,今天,他要接待一位老朋友。应约而来的是多宝山镇先富村种植大户宋艳召和农场第二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崔云杰。眼下秋粮烘干刚结束,他们一起过来看看粮食情况。

“这是嫩江市以北最大的粮食烘干塔,日烘干能力可达一千吨。”崔云杰指着矗立在集散地中心的两座高耸烘干塔自豪地说,通过传送带连接烘干塔的“黑色大圆筒”是粮仓,烘干后的粮食会在这里降温缓存,待含水量、温度等指标达标后,再送进仓储库房,静待一个好价格。

虽然集散地的名字叫大豆集散地,但是在这里“安家”的可不仅仅有大豆,宋艳召家的1100多吨玉米就存在这里。

图为崔云杰和种植户检查库中代储玉米水分情况。 北大荒融媒体记者 沈哲 摄

“以前粮食都在地里自然晾干,时间缓慢影响秋整地进程不说,还会造成损耗。今年这一建成,我立马和农场联系,把玉米存了进来,等后续市场价格回温,每斤能多卖0.01~0.02元。”

建边农场集散地不仅为周边种植户搭建了一个代烘、代储的平台,还提供了一个学习科学种田的渠道。“我们都知道这儿,以前种地靠经验、靠天吃饭,后来有了大豆集散地,我们村党支部书记让大家和北大荒学怎么种地,什么时间打药、施肥,农场非常耐心地解答问题。”种植户郑秋兰一边将晒场上自家的粮食装袋入库一边高兴地说。

“我们借助集散地这个平台优势,已经与大治村、霍龙门林场、联兴乡开展垦地合作40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县市3000余亩,真正实现让种植户种得好、收得好,还要卖得好。”崔云杰说。

建边农场大豆集散地地处嫩江腹地,周边毗邻6个乡镇、3个林场、3个农场,总占地面积7.33万平方米,可存放5万吨粮食。截至目前,一期项目的两座500吨烘干塔、1.68万平方米晒场和1座储量为1000吨的千粮囤建设已经完成,基本具备了粮食集散和运营能力。二期计划明年开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粮食集散10万吨。

近年来,建边农场以国家大豆振兴计划为契机,按照北大荒集团“三库一中心”战略要求,依托九三大豆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打造以建边为中心的区域大豆集散地,开展粮食收储及提供农业技术、农机跨区作业、土地托管、订单种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扩大粮源掌控能力、议价能力、营销能力和归集能力,实现集仓储、流通和营销模式于一体,提升粮食市场话语权,以“小切口”助力粮食集团化运营,示范引领周边乡村振兴发展,力争把大豆集散地建设成为一项繁荣垦地经济的民心工程,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李艳丽 郭利坤 北大荒融媒体记者 孙园园 沈哲 孙京浩)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