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发[200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林、农牧)、农机、畜牧、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农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现就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垦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致力于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现代物质装备水平、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科技创新转化能力等均处于我国农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加强国家大型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农垦对维护国家战略农产品供给安全的保障作用;二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农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有利于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农垦在境外农业资源开发中的带动作用;四是有利于维护国家边疆安全,充分发挥农垦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落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五是有利于农垦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促进垦区和谐社会的建设。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垦在新时期的重要作用,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
二、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推进生产要素投入集约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提高重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进一步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做大做强粮、棉、胶、糖、种、畜和热作等优势产业,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对农业的支撑保障体系;
――加快境外农业资源开发步伐,建设境外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
――进一步探索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途径和规律,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能力。
三、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
(一)加强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坚持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的方针,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装备水平,推进规模经营,重点建设好以黑龙江垦区为主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努力提高农垦的粮食生产能力。到2010年,农垦粮食种植面积要稳定在5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400亿斤以上,提供商品粮340亿斤以上,商品率达到85%以上。
(二)加快发展天然橡胶产业。充分利用南亚热带资源,加大海南、云南、广东等适宜植胶区域资源开发力度,扩大橡胶种植面积,加强农垦大型橡胶基地建设,扶持发展民营胶园,形成垦区和地方共同建设的橡胶优势区。加速胶园更新,引进培育优良品种,推广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努力提高单产水平。尽快调整加工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建设境外橡胶生产加工基地。到2010年,国内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达到75万公顷,干胶总产量达到70万吨,境外生产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
(三)加快发展棉花产业。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湖北、湖南等垦区为重点,建设大型优质棉生产基地。加快育种攻关和品种更新步伐,大面积推广杂交棉,全面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精量播种和移栽、高密度栽培、机械化采棉和促早熟栽培等技术。扩大精深加工,努力实现由单纯原棉生产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变。到2010年,棉花总产量突破200万吨,优质品率达到95%以上。
(四)大力发展养殖业。充分利用垦区的草地、水面和劳动力等资源,鼓励和引导职工积极发展养殖业。进一步提高奶牛、生猪、肉牛、肉羊、对虾等大宗优势畜禽水产品的养殖水平,加快发展鸵鸟、马鹿、肉驴等草食性畜禽,增加名特优新产品养殖比重。加强良繁基地建设,全面推行高效、生态、健康的标准化、规模化集成养殖技术。到2010年,主要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达到80%以上,养殖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达40%以上,部分垦区超过50%。
(五)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以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品牌经营,提高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加快实现农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到2010年,农垦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积极采用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集中采购等现代物流形式,建立新型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营销体系,提高现代农业的服务水平。
(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农垦特色农业资源丰富,要合理开发利用,大力培育特色产产。以种业优势垦区为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良种繁育及区域性品种区试和展示基地,创建国家或区域性品牌,做强做精农垦种业。以广东、广西、云南等垦区为重点,整合糖业资源,加快品种更新,推进甘蔗集约化种植和机械化加工的精深、综合、循环利用,努力提高糖业综合生产能力。南方垦区大力发展热带水果、剑麻、园艺、茶叶、咖啡等产业。西北垦区积极发展特色水果、干杂果、制酱番茄、园艺、酒、参茸、药材、酿造等产业。城郊垦区重点发展奶业、食品、花卉及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
(一)建立健全科研推广服务体系。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农垦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农垦科研院所的骨干作用,广泛利用社会各种有效资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强化龙头企业对生产基地的技术服务功能,形成产学研、科工贸的协调合作体系。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科研队伍和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完善科研推广服务体系。
(二)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攻关与推广活动。加快优质高产新品种、新种畜(苗)的选育。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良种良畜,加快实现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本土化。持续开展高产攻关活动,建设农作物攻关田、示范田、推广田、辐射田,提高实用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普及率、到位率和入户率。扩大精准农业、农用航空、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用现代高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农垦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
(三)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经营水平。大力推行农业生产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化,逐步在管理、技术、生产层面和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标准化和质量追朔制度,使主要产业和产品都能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到2010年,80%的农作物实现标准化生产,并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业、林业、加工业等扩展,使农产品的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等级大幅度提高。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推广一批实用节约型技术和保护生态的种植、养殖方式,全面推广测土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参与农业生物资源安全保护和利用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沃土”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沼气工程、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乡村清洁与循环利用工程等建设,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全面改善垦区生态环境。
(五)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建立农场支持、政府资助和职工积极参与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工学校和农场文化中心等场所,开展“绿色证书”、农工职业技术职称评定等形式多样的职业技术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和培训网络。有针对性地加强领导者队伍、企业家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大力开展能力培训和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防汛抗旱、水资源利用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为重点,完善排灌结合、桥涵闸配套的水利设施网络,增加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大力整治土地,改造中低产田,到2010年,使中低产田的土壤基础地力普遍提高一个等级, 50%以上的粮田达到高产稳产的标准。加强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工作,积极开展基本农田地力调查和监测,制定分等定级办法,确保粮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二)加强畜牧设施建设。加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发展高效、生态和安全养殖模式。加强草原基础设施和火情监测设施建设,实施围栏封育、禁牧舍饲、治沙治碱、退耕还草等综合治理措施,推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良种化水平和供种能力。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快速应急反应体系和动物疫病检测体系,使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以提高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和畜禽工厂化养殖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增配大功率、高效、低耗的农业机械装备,完善农机“三库一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到2010年,耕种收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
(四)加强农业支持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良种繁育、植物保护、农业气象和人工影响天气、农产品检验检测、农资和农产品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农业防灾、抗灾和服务保障能力。整体规划垦区道路建设,提高道路等级标准,改善运输条件。切实保护森林、湿地、草原和荒漠等生态资源,加强生态林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工程,改善垦区生产生活环境。
六、扎实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能力
(一)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按照产业化、无害化、标准化、高档化的要求,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宗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培育出口品牌,构建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到2010年,出口商品总金额达到375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占农垦生产总值的20%以上。
(二)积极创建境外产业基地。引导、扶持具备一定经济实力、技术研发能力和较高管理水平的农垦企业和企业集团“走出去”,合作开发境外农业资源,在境外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粮食、天然橡胶、生物质能源、棕榈油、木材等种植和加工基地,实现互利共赢。
(三)着力培育农业跨国企业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发挥农垦各种优势,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控制能力、较大境外产业规模、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农业跨国经营企业集团,成为我国农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军。
七、发挥优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活动,靠科技带动农民。充分利用农垦较为健全的技术服务体系、素质较高的技术推广队伍和标准化的生产规程,将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推广到农场周边的农民。充分利用农场的培训设施,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活动。发挥农场农业科技人才优势,积极向农村输出人才,主动为农村提供科技服务。
(二)建设示范小区,靠“窗口”带动农民。按照高科技、高效益、新机制的要求,在主要垦区选择若干个具有典型示范特征的产业或农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点带面,全面展示先进的科学技术、标准化的生产过程、产业化的运作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使之成为农业新技术研发和展示的创新基地、科技推广和普及的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和扩展的辐射基地,为周边农场和农村提供观摩学习的窗口。
(三)完善联结机制,靠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以农垦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保护价收购、股份分红、“订单农业”、价格联动等方式,与周边农民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场周边农村产业布局调整,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区域优势和品牌优势,让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加强垦地协作,靠综合服务带动农民。发挥农垦基础设施与物质装备较好和组织化、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强的优势,积极为农村提供耕种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动植物疫病防治、航空灭虫防灾等跨区作业服务。利用农垦的优质种质资源和良种基地,增加向农村的良种供应量,扩大良种覆盖率。利用农垦商贸流通企业,带动农民进入市场。
八、深化改革,增强经营活力
(一)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体制。稳定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自主权。规范土地流转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培育发展现代家庭农场和股份制公司,积极探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实现形式。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调整优化垦区的组织结构和资产结构,形成以优势企业为核心、连结农场生产基地和职工家庭农场、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专业公司。继续深化垦区的集团化改革,完善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逐步将国有农场改造成为集团公司或农业产业化专业公司的子公司或基地分公司,建立并完善母子公司体制。进一步优化产权结构,加快垦区集团总公司和农业产业化专业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三)切实减轻农工负担。认真执行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政策,采取绝大多数农工愿意接受的形式和方法,把税费改革的好处切实落实给农工。清理和规范农业承包费的收取项目和标准,严格控制国有农场面向农工的其他收费,严禁通过其他形式变相加重农工负担。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探索农场基层管理组织的改革创新途径。逐步建立规范合理、公开透明、民主管理、监管有力的防止农工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
(四)加快分离办社会职能。按照明确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快分离农垦企业办社会职能。地方政府暂不具备能力接收的垦区或农场,按照优化布局、集中管理、单独核算的要求,将社会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实行内部分开,规范管理。鼓励社会力量在垦区投资办学、办医院及其他社会事业。
九、切实加强对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导
(一)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快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无论机构如何设置,都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上下配合、整体联动、强化指导、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把农垦纳入到农业工作的全局之中统筹安排。
(二)强化规划,合理布局。各垦区要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工作主线,尽快制定规划,农场要率先编制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规划。各地要将农垦现代农业建设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在建设上统筹安排。
(三)落实政策,加强扶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项支农政策对农垦和农村要同等对待、统一安排、同步落实。农业系统组织实施的各类基本建设和财政支农项目,要重点支持农垦现代农业建设。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垦现代农业建设,逐步形成多元投资的新机制。
(四)调查研究,加强指导。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农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农垦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指导服务,有针对性的帮助农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深化对现代农业建设的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把理论研究和建设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农垦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率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建设道路。
二〇〇六年六月十四日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