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岁月如歌,歌中有你有我。也有人说历史总是充满了惊喜和巧合。似乎是老天眷顾,31年后,我加入母亲参加工作时的农垦战线。
1979年,我的母亲在云南省景洪市国营东风农场参加工作,在那里度过了她的青葱岁月。小时候听过很多母亲讲的在农场的趣事。她告诉我,那会她在农场住的是茅草屋,一排大概是八九间,三人住一间。母亲说,有一次打雷把橡胶林点燃了,风一吹,火苗窜到了屋顶上,烧毁了五间。不远处是分场的食堂,经常吃的是南瓜煮面、蔬菜煮面。母亲在林山脚下开垦了一块荒地,种上了水果和蔬菜,改善伙食。
那会儿由于母亲年纪尚小,连队只让她负责38亩林地。每天早上5点,她扛着锄头、砍坝等工具,套着蚂蟥袜,跟大家一起到林地里种植和管理橡胶树。这可不是个轻松活,景洪气候好,橡胶树长得快,野草野树也长得快,常常有个把人高,砍一天野草野树,手上要磨出好多血泡。放工后,连队有时会组织大家在草屋前的沙坪里看黑白电影,有时会带领大家进行打靶、队列等民兵训练。分场里有拖拉机队,平时主要是运生产生活物资,周末还承担着接送孩子们上下学的任务。分场里只有小学,大些的孩子要到20多公里外的总场去上中学,由于隔得远,都是在学校寄宿。拖拉机队周六下午把孩子们接回分场,周日又送回学校。就像毛主席说的“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农场的生活虽然苦,但大家的干劲都很足。母亲口中的农场清贫而美好,生活单纯而欢乐,同事们朝气而奋进。我梦到自己变成了一棵橡胶树,沐浴风雨,在农场的山林里努力长大。
时光荏苒,2010年,我竟然也来到了农垦这块土地,来到了母亲奋斗过的农垦战线,继续母亲的农垦事业。我看到的农场虽与母亲说的景色、面貌有诸多不同,但不变的是农垦人不服输、敢拼搏的劲头和一张张向日葵般的笑脸。
印象最深的人是贫困户蒋海舟,他通过参加柑橘技术培训、自学,掌握了一套科学种植和管理柑橘的技术,2018年他家柑橘亩均产量达到6000斤。他科学合理地选用生物防害、太阳能防虫,减少低毒农药的使用,使柑橘的品质更好,更绿色安全。解决了柑橘产量和质量的问题后,他又向销售渠道单一、售价不高的难题进军。在一次培训中,他了解到国家提出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战略,思路豁然开朗。他多次到外地学先进经验,参加各类电商培训,坚持晚上自学,从销售自家柑橘开始,开启网上销售柑橘模式。他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与淘宝、京东、社区、社群、团购新模式合作,仅2018年就卖出28万斤柑橘,销售额160万元,销售价格较传统销售价格翻了3倍。他还带领邻里街坊共同致富。他家所在的田美村有23户人家,现在有19户开启了电商销售模式,田美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商村,户户搞电商,人人奔小康。
印象最深的事是共和农场职工休闲广场一副对联“没有共产党,想都不敢想;建村七百年,变化就半年”。事情要从2014年8月份说起,那年共和农场开始了农垦危房改造,拆除了347栋12262平方米的废旧杂房,采用“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统一分房”方式,集中连片建房67栋。农场还进行了“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序化”工程,硬化了1300余米道路,种植了2万余株桂花树、樟树等树木,绿化面积2万余平方米,安装40余盏太阳能路灯,新建了休闲广场、景观山塘、村民文体活动中心等。阿姨们最爱在休闲广场跳广场舞,孩子们最爱在景观山塘周边捉迷藏,老人们早晚都要围着农场散散步。陈场长说:“农场改造才完成的时候,我爱人把在景观河旁拍的照片发给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子以为她又去旅游了,原来就在我们家门口!”他一边说一边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如今的共和农场,一草一木皆是景,真是人在场中走,如在画中游呀!
最兴奋的是见证和参与了农垦改革发展历程。这些年农场的喜事一件接着一件。湖南农垦纳入了全省“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农场的交通状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央财政加大了对贫困农场的扶持力度,贫困农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场产业兴旺;国家危房改造政策惠及垦区,一栋栋小洋房、一个个居民区在农场拔地而起,职工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后,农场包袱轻了,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小学、初中。农场更美了,产业更强了,职工更富了,生活更好了。
我要当一棵树,深深扎根在我热爱的农垦土地上,尽我绵薄之力,愿它更富更美!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垦管理服务站)
责任编辑:农垦经济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