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重庆三峡库区近年来外贸进出口现状分析

时间:2006-09-27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1826

      近年来,三峡库区经济外向度有所增加,对外贸易持续发展。据海关统计,2005年重庆所属三峡库区(以下简称库区)进出口总值12.9亿美元,在2004年的11.1亿美元基础上增长17%。今年上半年,库区15个区县外贸进出口总值达8.7亿美元,占重庆市(共40个区县)外贸进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其中进口5.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7%;出口2.8亿美元,增长16%。 
      一、进出口基本情况 
     (一)进口规模大于出口规模。 
     从2004年至今年6月,库区累计外贸进出口总值32.7亿美元。其中进口21亿美元,出口11.7亿美元,进口额几乎是出口额的2倍;今年1-6月,进口额甚至超过了出口额的2倍,进口与出口规模的差距继续拉大。与重庆市和全国外贸出口大于进口的现状相反,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主要由进口带动。进、出口值在重庆市同期进、出口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6%和19%。 
     (二)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和外商投资进口设备为主。 
     2004年至今年6月,库区累计一般贸易进、出口值分别占同期库区进、出口值的81%和91%,但所占比重呈缓步下降的趋势。进口由2004年的82%下降到2005年的80.3%、今年1-6月的79.6%,下降原因在于外商投资进口设备物品和加工贸易进口料件比重的增加。出口则由2004年的93%下降到2005年的90%,今年1-6月则降到88%,下降原因主要有加工贸易制成品出口比重的增加。 
      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的设备物品进口增长幅度较大。今年1-6月其进口额比2005年1-6月增长1.6倍,金额达1.0亿美元,占2005年全年的76%;2005年全年又比2004年全年增长30%,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库区招商引资的效果和投资力度的加大。 
     加工贸易进、出口基本情况与整个重庆市加工贸易规模偏小的特点相吻合。2005年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值0.5亿美元,同比增长25%;今年1-6月其进出口值0.4亿,增长81%,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4年至今年6月,库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值1.4亿美元,其中进口0.3亿美元,占同期库区进口总值的1%;出口1.1亿美元,占同期库区出口总值的9%。 
      (三)进、出口分别主要由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支撑。 
      进口方面,2004年至今年6月,库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共经营进口货物值19.8亿美元,占同期库区进口货物总值的94%;今年1-6月,则有95%的库区进口货物由外商投资企业经营,金额5.7亿美元,比上年1-6月增长78%。 
      出口方面,今年1-6月,库区民营企业经营的出口货物值占到了库区出口货物值的近60%,金额1.6亿美元,比上年1-6月增长20%;2005年库区民营企业出口在2004年的2.0亿美元基础上增加到2.6亿美元,增长27%。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则连年有所增长,比重由2004年的8%上升至今年的13%。而库区国有企业出口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45%下降到了今年的28%。 
      (四)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大幅增长,库区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日本是最大的进口货物来源国,2004年至今年6月共进口4.9亿美元,占同期库区进口总值的23%,但所占份额逐年减小,2004年占26%,2005年下降到23%,今年1-6月降为21%;美国作为第二大进口国,2004年至今年6月共进口4.5亿美元,占22%,所占份额增长较快,但今年1-6月略有下降;德国是第三大进口国,2004年至今年6月共进口4.4亿美元,占21%,所占份额变化不大,比较稳定;今年1-6月从西班牙进口增长幅度较大,从去年同期3%上升到12%。 
     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2004年至今年6月期间出口国家或地区多达154个。美国仍然是第一大出口市场,两年半时间共出口1.9亿美元,占同期库区出口的17%;对越南出口1亿美元,占9%;对印度出口0.6亿美元,占5%。 
     (五)进出口产品均以机电产品占大多数,农产品出口下降明显。 
      今年1-6月库区进口机电产品5.1亿美元,比上年1-6月增长1倍,占库区进口商品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6%上升到了今年的86%;其中,机械及设备进口2亿美元,运输工具进口2.1亿美元,进口上千万的产品有汽车零件进口2.1亿美元、活塞内燃机零件进口0.6亿美元、计量检测分析仪器进口0.3亿美元、液泵及液体提升机进口0.1亿美元。其他进口上千万的大宗产品有大豆0.4亿美元。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呈加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年进口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今年1-6月则比2005年同期增长39%。 
     今年1-6月库区出口机电产品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占库区出口商品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3%提升到了今年的61%,其中摩托车出口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而2005年在库区出口总体水平增长的情况下,全年出口机电产品却比2004年下降了4%。农产品的出口受到较为明显影响,今年1-6月比2005年同期下降28%。今年1-6月出口上千万的大宗产品还有纺织纱线与织物及制品出口0.1亿美元;2005年全年出口上千万的大宗产品有鲜及冻猪肉、丝绸、亚麻及苎麻机织物、原电池、汽车零件、摩托车等。 
     二、库区外贸存在的问题 
     重庆所属三峡库区外贸进出口值占重庆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比之其行政区划15个区(县)占重庆市40个区(县)的38%的比例,仅少5个百分点。库区外贸水平从总体上看与全市差距不大,但实际数据显示,库区内部外贸发展状况极不平衡,地区差异非常明显。 
     (一)库区临近主城地区的外贸经营活动活跃,纵深地带则较为迟缓,渝北区一支独秀,且差距继续拉大。今年1-6月,库区有进出口实绩的区县有11个,其中渝北区名列榜首,进出口值达5.6亿美元,增长89%,占同期库区进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达64%;巴南区名列第二,进出口值1.4亿美元,增长26%,占同期库区进出口总值的16%;涪陵区进出口值0.7亿美元,占同期库区进出口总值的8%;长寿县进出口值0.5亿美元,占同期库区进出口总值的6%。以上4个区(县)进出口值占库区外贸总值的94%;其余7个区县加起来仅占6%,其中江津市占2%、万州市占1%;奉节、巫山、巫溪三地近年仍无进出口;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近年无进口,石柱县也仅是今年上半年才经营进口了三千多美元的货物。库区进出口名列前茅的地区,随外贸形势的发展趋势,进出口大多继续滚动增长,排列靠后的地区则增长的绝对规模相对较小,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二)少数企业支撑了8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库区15个区县近年来在海关注册登记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共有671家,但自2004年以来实际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不到一半(仅318家),在实际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中,进出口贸易又向少数企业集中。今年1-6月,库区有进口业绩的企业98家,而85%以上的进口集中于其中的4家企业;有出口业绩的企业161家,80%以上的出口集中于其中的28家企业。一旦这些企业特别是摩托车或汽车行业的企业进出口波动,就会影响到整个库区的外贸进出口。 
     (三)大宗拳头出口产品较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下降。 
      库区出口产品品种多而分散,2005年全年出口上千万的大宗产品仅有冻猪肉、初级形状的聚乙烯醇、桑蚕丝机织物、瓷制卫生设备、车用发动机、原电池、摩托车等。今年1-6月,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大宗产品出口下降,冻猪肉的出口额仅为上年同期的一半。 
      库区高新产品的出口创汇值较低,不到库区出口总值的十分之一,今年1-6月份还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下降了8%。 
      三、对库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库区外贸的发展与当地整体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其外贸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的拉大,实际上体现了库区整个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这种状况主要缘于传统的经济体制与经济基础、交通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信息较闭塞,外贸人才缺乏,物流成本偏高,对拓展国际市场信心不足,这些是制约区县外经贸发展的重要因素,将影响库区长远的对外开放和发展。为改变库区大部分地区的经济落后与不平衡现状,建议: 
      (一)库区企业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寻找商机,扩大库区出口创汇规模;在出口品种方面,积极引进、稼接、开发新产品,以商品找市场,以市场促进新产品开发,搞好出口产品的深加工。 
      (二)建立社会“输血造血”帮扶机制,努力培育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帮助它们解决生产、经营和产品开发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和扩大信息来源渠道。 
      (三)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方式,做好重点外来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库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本地企业是不够的,一方面要利用西部大开发和三峡移民的优惠政策,把更多的投资商请进库区,另一方面还要积极落实改善投资环境的措施。 
     (四)加速外贸人才培养,提高库区企业外贸经营能力和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有针对性地培育企业现有人才;另一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吸纳外地优秀人才为库区经济发展出力。     海关统计资讯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