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生物入侵 谁的黄昏

时间:2003-02-27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099

  为了满足一些人猎奇和酷虐心理,凶狠残忍的食人鱼被带到了中国。而且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身份:观赏鱼类。   食人鱼真实不美丽,扁平的外型以及素淡的体色与中国白鲳并无二致。   如果不是它生就一付嗜血的本性,恐怕绝不会有人从万里之外将其“引进”中国,如果不是它生就一付嗜血的本性,恐怕也绝不会在普通民众中引发这场前所未有的“生物入侵”恐慌并招致灭顶之灾。   真相总是在你认识它之前很久就已经存在。在食人鱼之前,生物入侵早已发生。   外来生物入侵的恶果不仅包括造成当地居民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巨大破坏。   今天,外来生物入侵已经与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共同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所面对的主要威胁。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健康的生态体系对外来生物是具有较好免疫力的,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华南地区泛滥成灾的薇甘菊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进入深圳,但由于当时深圳生态系统完好,薇甘菊并没有可乘之机。   正是由于人类为发展经济大肆对自然界进行掠夺扩张,才使得世界各地的生态体系都变得格外脆弱,也正是由于人类的经济交往使得异地物种突破自然地域进入遥远的他乡成为可能,生物入侵便在这一个个可能性下不断地发生了。   人类才是破坏生态体系的源头,是生物入侵的源头,也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源头。   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因为,到了世界只剩下人类的那一天,生物多样性丧失将不再是诸多消亡物种的黄昏。   食人鱼引爆“入侵”话题   2002年左右食人鱼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南宁、重庆、武汉等全国各地以观赏鱼或宠物的“身份”露面,售价不菲且市场看好。但不久,就有专家警告:食人鱼一旦流入某一流域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它们可能会大量地“屠杀”水中其他的鱼类,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食人鱼,也叫食人鲳,学名纳氏锯脂鲤,任何一点血腥味都会激起其群体性的疯狂攻击,因而被称为“水中狼族”。   在原产地亚马逊河流域,成群的“食人鱼”常将误入水中的动物在短时间内吃得只剩白骨,甚至将误入水中的人吃掉。巴西人称其为“皮拉尼亚”,意思是“割破皮肤的”,印第安人常将其牙齿当小刀来用。   国家质检总局于2002年11月27日发出通报,要求各口岸检验检疫局加强检疫把关,严防食人鲳流入我国,同时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业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通报情况,要求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对非法入境食人鲳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对已流入国内在市场上发现的食人鲳进行清查处理,以防流入本地江河。   2002年12月25日中国国家渔政渔港监督局日发出《关于查处食人鱼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市场上销售的以及公园、水族馆等养殖、展示的食人鱼进行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和销毁,并严禁将食人鱼放入自然水域。   由此,全国各地开展了一场对食人鱼“格杀勿论”的行动,各界舆论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报纸、电视、互连网等媒体在短时间内从多方面作了大量报道。一时间,“生物入侵”成了一个热度极高的话题。   其实,“生物入侵”在我国早有前车之鉴。据专家初步调查,世界上100种最具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已入侵了中国。因此,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和危害,已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   每年损失500亿   我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哪些重大的生物入侵事件,这些事件对我们今天的生态体系又有哪些影响呢?   对此,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叶万辉教授向记者作了具体的介绍。目前入侵我国并形成危害的物种主要有松突园蚧、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害虫;以及薇甘菊、飞机草、水葫芦、豚草、大米草等各类害草。   松突圆蚧最初“隐藏”在进口的杉材中潜入我国,先是在广东沿海,随后扩散至华南、华东并向北蔓延,其所到之处松树连片枯萎死亡,到20世纪90年代初蔓延达72万公顷。   还有一种原产美国的湿地松粉蚧,1988年随进口的一批松树穗条传入我国,此后便四处“安营扎寨”、蔓延扩展,令人防不胜防,1996年统计已损害松林27万公顷。20世纪70年代美国白蛾潜伏在交通工具中进入我国,这种白蛾有贪婪的胃口,能咀嚼几乎所有的绿色乔木,现已在辽、鲁、冀、陕、津、沪等省市发现。   薇甘菊在1919年已在香港出现,并于80年代初入侵到深圳,当时深圳的自然植被保存完好,薇甘菊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9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便给了薇甘菊可乘之机。现在薇甘菊正在迅速向珠江三角洲扩散,分布面积正急剧扩增,目前已造成危害的林地面积4万余亩。   现已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的水葫芦大约于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我国,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大部分省市。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在适宜条件下每5天就能繁殖一新植株,也能开花结实产生种子而进行有性繁殖,一支花大约结300粒种子。水葫芦引入滇池以后,由于滇池水质过肥,水葫芦“疯长成灾”,以至于滇池内连绵1000公顷的水面上全部生长着水葫芦。   飞机草与紫茎泽兰均属菊科、泽兰属,原产中美洲,大约于解放前后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我国云南南部,现已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的很多地区,并以很快的速度向北推移,仅云南目前发生面积即达2470万公顷。目前它们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许多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另外,上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豚草,60—80年代分别从英美等国引进的用于保护滩涂的大米草,目前都已经扩展成为一种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形成全国性威胁的害草。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松突园蚧等森林害虫入侵危害森林面积达150万公顷。豚草、薇甘菊、飞机草、水葫芦等的大肆蔓延,造成了农业生产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给我国造成经济损失约500多亿元人民币。   不仅中国面临这一问题,在全球交往日益频繁,交通更加便利的大趋势下,“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据美国、印度、南非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称,这3个国家每年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500亿美元、1300亿美元和800多亿美元。这还不包括那些无法计算的隐性损失,如外来生物引起的人们的伤害和死亡、导致本地生物物种的灭绝,以及由于改变环境景观带来的美学价值的丧失等等。另外,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中,大约有35-46%是部分或完全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   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入侵者进入当地生态体系的过程中人类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人祸”猛于虎   对于这次清查食人鱼引起的人们对“生物入侵”途径的关注,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安全办公室副主任柏成寿介绍说,外来物种的入侵方式有三种:包括有意引进、无意引进和自然飘落等。   其中无意引进是指外来物种随包装箱、海轮、入境旅客携带进入我国(如松材线虫的传入)。自然飘落是指植物的种子顺风或河流移落到别的地方,或是被鸟吃掉后带到了另一个地方,飞机草、薇甘菊就是靠自然因素侵入我国的,目前已经给云南和广东造成损失。   在我们国家,这三种形式中目前最值得警惕和重视的是“有意引进”。因为这些引进在短时期内可以为一些经济团体带来一定的经济或其他效益,引进者的积极性高。比如食人鱼,由于中国没有,一些人获得丰厚的利润,就不经批准擅自引进、繁殖、销售。   对于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叶万辉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完全弄清楚,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   针对生物入侵经历的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中,有的生物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生长,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现象,学者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假说:生态位空缺假说、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群落物种丰富度假说、以及迁入前后干扰假说。   生物因子失控假说是目前最有说服力的,这种观点认为,外来入侵种在新区域得以生存和繁殖,是由于它们偶然到达了不具备天敌或其它生物限制的新环境,因而快速扩散造成灾害。该假说是解释外来种成功入侵最直接的假说,并促使人们在入侵种原产地去寻找其天敌以进行生物控制。   据总部位于瑞士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一份文件介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关键方面就是生物体通过贸易、运输、旅行和观光从世界的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并指出:   ①尽管一些物种有能力入侵到那些受到良好保护且未被干扰的生态系统中,但似乎外来入侵物种更容易入侵到人类干扰过的地方,例如农田,人类集聚地和道路;   ②是人类把卵、种子、孢子、植物部分和整个有机体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特别是通过现代化的全球运输和旅行,人类应对外来入侵物种问题负有很大的责任;   ③一些外来物种是因为经济原因而被特意引进的,主要是人为的;   ④外来入侵物种问题的各方面特点是由人类定义的,对外来入侵物种的反应行动也是由不同的人群设计和完成的,因此对不同的人群也带来不同的影响。   因此,外来入侵物种问题首先是一个人为问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文件中也指出,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目前外来入侵物种的数量和影响正在快速增长,贸易和经济的普遍发展导致了更多的外来入侵物种现象的发生和发现。越是和全球贸易体系联系紧密的国家,外来入侵物种也越多,这与地球上的运输网络发展、移民比例、旅游人数、商品交易等方面呈正比的关系。   无疑,在生物入侵发生的过程中人类起着关键作用,破坏生态平衡、引进外来生物、排放温室气体、毁灭热带雨林……,诸多行为让我们的环境日益脆弱,我们的世界日益单调。   想起一句话:人祸猛于虎。   生物多样性的黄昏   2000年2月于瑞士格兰特召开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第51次会议通过的《防止外来入侵种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指南》指出:生物入侵已经与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共同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所面对的主要威胁。   生物入侵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危险的,而且通常是不可挽回的。从全球范围来讲,它们对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危害,足以与生境的丧失和恶化所带来的危害相比拟。   数千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作为天然屏障,为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提供了进化所必需的隔离环境。然而,在短短数百年间,全球的各种力量结合在一起,使这些阻隔失去效用。   全球化、商业和旅游的增长,以及对自由贸易的重视,为无意或有意的物种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因此,数百万年的生物隔离已由于疏忽而被破坏,这已经成为重大的现实问题,影响着发达和发展中国家。   无论在生态或经济方面,外来生物入侵都在全球范围带来巨大损失。在所有生物分类群内都能找到外来入侵种,这些外来入侵种入侵并影响了地球上几乎每种生态系统中的本地动植物,使数以百计的生物物种绝灭。其生态代价是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无可挽回的丧失。   生物入侵造成巨大生态危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对当地生态体系的破坏。正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所指出的那样,世界各地出现的天然生境、生态系统和农田退化(如植被丧失和水土流失、土地和水道污染),使外来物种更容易立足并成为入侵物种。生境被破坏,竞争随之减少,许多外来入侵种因此从中获益,而成功成为优势物种。   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一个促进外来入侵种扩散和建立的重要因素。例如气温上升可能会令外来带菌蚊类的分布范围扩大——人类正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元凶”。   据科学家估计,目前每天从地球上消失的物种超过一百种,人为因素让物种灭绝的速率是自然灭绝速率的一万倍以上,也因为如此,人类必须忧心忡忡地保护物种及其栖地生态,假如物种灭绝的速率无法改善,到了2050年,世界的生物将有超过1/4的种类消失,而人类也将更难生存,美国哈佛大学演化生物学教授威尔森就曾直言指出:“后代子孙最不能原谅我们的就是生物物种的灭绝”。   全球性的外来生物入侵现象其长期结果虽然尚无法预测,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未来物种会出现相当多的转移。整体的影响则可能是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生态人士称之为“地球村”。无论人类,还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是这个村落中不可缺少的“居民”。   然而,在人类的全球性“自利”行为面前,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毁灭性打击。这不仅仅是那些悄然消失的物种的悲哀,同样也是人类黯淡未来的悲哀--在地球生物多样性黄昏的余辉中,分明可以看见亚当子孙们的末路。   补牢   为解决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人类目前已通过40多项国际公约、协议和指南,有些国家甚至建立了相关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但叶万辉教授告诉记者:“我国却至今无一本专业书籍,也无专门机构,部门协调、法规条文似乎更为遥远。”   我国的检验检疫机构参与了一些国际动植物检疫标准、法规如《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等的制订和修订。我国还参与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公约。我国的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制定工作,我国政府2000年还签署了这个议定书。   2002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共同举办了防治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座谈会,专家们对如何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破坏和威胁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加强立法,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建立引进外来物种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活动的管理,防止外来入侵物种的无意引入;加大生物入侵预防、清除和控制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和完善防治生物入侵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手段;加强防治工作的科研,针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以及生物入侵机制、危害机制及其控制等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开展防止生物入侵的科普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危机意识等六个方面。   专家们的建议无疑是中肯的,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涉及如何走出我们社会正面临的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两难困境--而这也许才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包括防止生物入侵)的入口。   羊已亡,牢待补。 作者: 周启梁  转自: 知识经济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