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弘扬兵团精神 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时间:2012-01-30 作者: 来源:学习时报 点击次数:385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2011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肖勤福就弘扬兵团精神、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等一系列问题,在北京采访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

    兵团:要成为新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

    记者:2010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在座谈会结束后做了大量工作,请您介绍一下兵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有哪些基本思路和做法?

    车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给新疆和兵团提出了两大历史任务,就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兵团来说,跨越式发展既包括兵团自身的跨越,也包括在新疆跨越式发展中发挥好建设大军作用;长治久安既指兵团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维护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又指兵团发挥铜墙铁壁作用,通过固边戍边稳固国家西北边陲。

    座谈会之后,兵团始终把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作为主线,紧紧围绕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部署推进工作。在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上,中央对兵团有一个界定,叫履行三大职能。一是成为新疆的建设大军。何为建设大军?就是有一定分量、有举足轻重影响、有较高水平,成为新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做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先锋。翻开新疆现代史可以知道,兵团在历史上一直引领和代表着新疆的先进生产力,兵团把内地先进种植技术推广到全疆各地,创办了新疆最早的现代工业,新疆发展进步中很多“第一”都是兵团创造的。兵团还将南泥湾精神和红色革命文化带到了新疆,宣传了中华文化,发展了新疆社会主义文化,促进了新疆各民族文化融合。二是成为固边戍边的铜墙铁壁。新疆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共和国的六分之一;边境线5600多公里,占我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交界的国家有八个之多。中央政府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这里实行屯垦戍边,后来一直延续不断。历史上屯垦兴,则西域兴、边境安;屯垦废,则西域乱、边境不宁,进而影响全国。中央成立兵团,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固边戍边。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兵团的固边戍边,对新疆的稳定稳固、对我国西北边防、对国家安全十分重要。三是做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中流砥柱。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中央交给兵团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增进民族团结,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兵团有很多民族团结的典型,他们的事迹非常感人。新疆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有时甚至十分激烈。兵团的存在本身,就是新疆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新疆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稳压器。履行好中央赋予的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职能,既当好生产队、战斗队,又当好工作队和宣传队,是我们兵团的存在之本。

    履行好三大职能,要有一个科学的路径,这就是中央给我们提出的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道路,这条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兵团实际、符合职工群众意愿。我们把“三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路径,进一步丰富屯垦内容、创新屯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千秋伟业靠人完成拴心留人靠教育也靠发展

    记者:自新疆和平解放以后,中央就制定了关于新疆稳定和发展的战略;兵团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市场经济时代,兵团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都有哪些新的变化?

    车俊:新疆发展稳定关系国家全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结合现实情况,建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赋予屯垦戍边的使命。打开新疆的地图可以知道,兵团的单位主要分布在新疆两大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在绿洲的最外围,沙漠的最前沿,风口的最顶端,水源的最末处。兵团所处环境的偏远和生存条件的艰苦,是由它担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党的宗旨所决定的。兵团成立之初,中央和兵团党委就确定了一条原则:不与民争利。老百姓已经开发形成绿洲的地方,兵团不能去争土地,争水源。在不与民争利的前提下,兵团自力更生,把一片片荒漠戈壁变成绿洲,新疆有106.6万公顷人造绿洲是兵团开垦的。

    千秋伟业是要靠人去完成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带着崇高的信仰和精神追求,从全国各地来到兵团,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子子孙孙在新疆固守奉献。如今,我们走向了市场经济,人员的流动性增强了。客观上应该承认,偏远地区跟内地在生活上文化上都有差距,兵团的生活条件比地方还艰苦一些,怎么样留住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留住人一方面要靠思想教育,包括党的宗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教育等等。进行这些教育非常重要,但仅靠思想教育还不够,另一方面还要靠发展,以此来满足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发展上,我们的思路是立足兵团现阶段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突出做大二产、着力做优一产、培育做活三产,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服务业长足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工商经济”转变。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对兵团来说特别重要。兵团农业在全国来说比较先进,但农业本身是个相对弱势的生产力,发展农业受水土光热局限,在新疆受水资源的制约很大,很难有大的突破,提供的就业机会很有限,职工收入增长也很难。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职工收入,提高生产力水平,加快发展兵团,才能让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为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基础。
    

    转变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城镇化

    记者:推进跨越式发展以城镇化为载体,城镇化实际上也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这种转变,兵团具体怎么操作?

    车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同时也是转变生活方式的过程。兵团最基层单位是连队,连队相互之间有的距离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有的连队有上百户人家,有的甚至只有一二十户人家。一些连队居住很分散,极个别的,在边境线上只有一户人家。这就带来了两大问题,第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简陋;第二公共服务没办法满足,文化、教育、卫生等一系列的公共服务难以充分满足。

    转变生活方式最重要的依托是城镇化。城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过程和载体,是先进生产力、文化发展和商业发展的体现,城市能够积聚人口、人才和产业,提高文化、教育、医疗水平,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要继承弘扬老一辈兵团人创造的兵团精神,但同时也应该通过城镇化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兵团职工群众能够和内地人一样享受现代文明生活,进而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青年在兵团干事创业,使兵团事业更加辉煌。

    在推进城镇化上,我们坚持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思路,坚持规划先导、突出重点、统筹发展、全面提升的理念,在新疆城镇体系总体规划框架下,着力构建兵团城市、垦区中心城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为节点发展的城镇体系,加快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变。我们现在根据兵团城镇化建设规划,正在把职工群众向团场城镇、向中心连队集中,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一些作业点,方便职工群众从事农业生产。这样,每一个团场和中心连队人口集聚起来了,各方面的生活条件就容易改善了。对于从事畜牧业职工,主要采取定居兴牧富民,总体上准备用三到四年的时间,使所有的牧工都定居,真正做到“搬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迁”。2011年,兵团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8.6万户,其中,保障性住房15.3万户;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1950户,1.88万户职工群众收看电视问题得到解决。2012年,我们将再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7万户,其中保障性住房13.3万户,农村安居工程4万户,游牧民定居工程2000户。

    要创造适宜人居的现代文明生活

    记者:实际上这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就是文明的角度,来诠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兵团提出的“三化”和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三化”有没有一些差异,或者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车俊:应该讲兵团和地方的“三化”总体上是相同的,但是在提法、重心和推进实施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地方上是把新型工业化放在第一位,然后是农牧业现代化,最后是新型城镇化,中央对兵团提出的是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是有针对性的。兵团与地方乡村不同,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团场为主的现代化大农业,团场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和社会管理比乡村要健全很多,具有向城镇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兵团的使命要靠人来完成,只有城镇化,才能容纳更多更高的生产力,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文明生活质量,才能创造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更多岗位把人留下来。因此兵团必须把城镇化放在第一位。兵团人是响应中央的号召从全国各地支援边疆建设发展的,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我们要创造适宜人居、能拴心留人的现代文明生活,让兵团职工感觉跟内地城市没有太大的差别,甚至在有的方面还要更好一些,这种做法已经引起了良好的变化。

    提高文明生活质量是兵团“三化”建设的目标

    记者:我强烈感受到您所讲的“三化”,都紧紧围绕着人,以增加人的收入,改善人的生活,同时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开展工作。下面请您谈谈在“三化”实施过程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切实提高人的文明生活质量?

    车俊:我们以组织实施民生建设的“十件实事”为抓手,把安居与富民、便民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千方百计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转变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千方百计增加职工群众收入,实现安居、富民、便民多重目标。先说城镇化。在中央的支持下,兵团党委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争取用三到四年的时间,使每一户职工都能够在团场城镇或中心连队有一户现代化住房,80平方米左右,有自来水,有卫生间,有电,有宽带网,有集中供暖,有天然气的地方还要把天然气引进去。我们的政策很优惠,利用了保障性住房的政策,腹心地区团场一般每套房子能够补贴2.5万元左右;边境团场我们的政策扶持更大一些,大概每户补贴4.5万。大家都在团场集中居住和生活,团场就形成规模了。有了规模,市场、服务以及二产、三产也会很快发展起来。我们按照现代城市的标准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了这些条件,团场的文明生活质量就会有一个大的提升,那些退休的老同志就不再去城里买房了。我们还通过减轻负担和全面推广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等加快改变职工生产方式,提高职工收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在,兵团出现两个可喜的迹象。第一个是过去很多老职工到快退休的时候,转移到附近的城市里面去买房。现在,兵团搞了“三化”,很多人开始从城里回来买房。第二个是现在一部分劳动力回归了,要求承包土地。过去是撂荒走人,现在是纷纷要求回来,要求承包土地。我们欢迎他们回来,承包土地只是一种选择,随着“三化”的推进,还会有越来越多二产、三产的岗位可以提供,让职工有多种选项。

    安居工程是民心工程有利于定居扎根,也有利于发展

    记者:安居才能乐业,安居工程也是扎根工程。这个有战略意义,这就把中央提出来的两大历史任务结合在一起了。这应该就是推进“三化”战略的动力所在了?

    车俊:安居工程太重要了,有利于定居,有利于扎根,也有利于发展,是民心工程。兵团留不住人尤其留不住年轻人是个大问题。只有留住人,才能落实“三化”战略,才能促进发展,才能履行三大职能,才能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上面说的两种迹象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们把以安居保障工程为重点的民生建设作为两大历史任务的结合点,贯穿在“三化”建设之中,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也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项工作。

    从面上的情况来看,贯彻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效果非常明显。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GDP的增幅是16%,全国应该是9%多一点,自治区大概是11%到12%。我们工业的增幅是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是14%,农牧工家庭人均收入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中,60%到70%是靠招商引资,从市场渠道引进来的,30%到40%是靠中央投资。中央投资增加了,招商引资更是大幅增长。我们的产业结构,2010年是36:34:30,基本上还是处于一二三这么一个位置。2011年工业比上一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这个力度是很大的。预计三次产业结构可以达到 32.5:40.2:27.3,变成二一三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

    要充分认识困难和问题更要看到优势和机遇

    记者:从兵团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总体上还比较落后,目前距离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还比较远,但是你们把它们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追求目标,你们的信心从何而来?

    车俊:我们紧密结合兵团实际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从已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看,效果非常明显,当然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第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索兵团的特殊体制跟市场机制的接轨,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兵团长期以来是一种计划经济的体制,这种体制跟市场怎么接轨,在思想观念,在体制机制方面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央给兵团的定位叫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到底哪些是党的职能,哪些是政府的职能,哪些是公共职能,哪些是社会职能,哪些是企业属性和企业职能,具体怎么实现,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积极探索。包括前面说到的“三化”,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一开始也有一些不同认识。有人认为,兵团就是搞农业,搞农垦的,怎么能把农业丢掉了去搞工业呢?实现城镇化,那么多的农田怎么办?那么多的人怎么办?这个观念不转变,“三化”就根本无法实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国家对我们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但国家给的总是有限的,而市场能给的却是无限的。我们的干部过去是向中央要政策、要支持,现在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市场意识,实现从主要依赖“国家支持”向主要依靠“招商引资”转变,向市场要项目、要资源、要效益。这里面就有个观念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大力解放思想,在内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第二大难题是缺乏人才和留不住人才。兵团的农业人才比比皆是,连长指导员、绝大部分师团领导,他们都是农业生产或种植业的行家,但从生产到经营、从产品到商品,简言之,就是对怎么走向市场,大家还不太熟悉。兵团的城镇化工业化做起来特别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城镇化的人才和工业化的人才。过去兵团发展主要靠青年、靠劳动力,“三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实现从“青年优势”向“人才优势”转变。随着我们发展思路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更为紧迫。第三大难题是怎样尽快形成自我发展、良性发展、持续发展的机制,包括怎样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怎样发展文化和教育,怎样改善民族关系、促进文化认同,等等,都需要加大探索。

    虽然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对实现两大历史任务、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充满信心。我们之所以有信心,第一是有中央的重视和支持。中央把新疆包括兵团的历史定位、作用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给了前所未有的很多支持。第二是有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注重处理好三大关系,包括屯垦与戍边的关系,特殊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兵团与地方的关系。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兵团很重视、很支持,积极推动解决了一些制约兵团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税收的问题,干部的交流问题,资源分配问题,推进城镇化问题等等,为兵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第三有全国各地的对口支援,力度很大,十分务实,非常有用。第四有兵团自身良好的基础,我们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特别是有一种能够凝聚人、鼓舞人、教育引导人的兵团精神。第五我们已经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举措,这些思路和做法已经被证明符合中央精神、符合自治区党委要求、符合兵团实际,得到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响应和拥护。

    兵团精神根本上说是一种热爱祖国的情怀

    记者:兵团精神应该是推动兵团人建设、发展和稳定新疆的内生动力。请您具体阐释一下兵团精神的深刻内涵。

    车俊:兵团精神主要有四个方面: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其中,热爱祖国是兵团人的核心追求,也是兵团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无私奉献是兵团人的精神品格,也是支撑兵团人行动的基石;艰苦创业是兵团人的历史写照,是兵团创业实践的具体体现;开拓进取是兵团人的时代风貌,是兵团事业永葆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这是几代兵团人用他们的鲜血和实践凝聚成的一种精神,是兵团人在半个多世纪屯垦戍边实践中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的价值追求、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是兵团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的具体成果。兵团精神的每一个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有生动的实践积累,有很多感人的事迹,有兵团几代人奠定的现实基础。这是兵团人的传家宝和精神旗帜。

    兵团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热爱祖国的情怀。我们兵团185团的一个哨所,只有夫妻俩,男的叫马君武,是2011年的全国道德模范。他们生活的地方是全世界四大蚊虫集中地之一,讲话的时候,蚊虫会飞到你嘴里。如果你身上有一个部位暴露在外面,会被咬得受不了。他们家的狗就被咬死了三条。他的父亲是第一代,他夫妻俩是第二代,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子承父业已经有十几年了。在那里,有四句非常感人的打油诗:我家就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上牧牛羊。他们家就在路尽头,所有的路到他们那儿到头了,到边境线了,后面就是界碑铁丝网。他们的庄稼就种在界河边上,放牧就在边境线上,一边生产,一边守卫边界,这就是马君武夫妇生活的真实写照。每个早晨,他们会把国旗升起来,傍晚再把国旗降下来。我就问他,你为什么会主动做这件事情?他回答说,我看到对面哈萨克斯坦的军营也升国旗,降国旗,他们能做我咋不能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就是一种热爱祖国的情怀。这个精神是我们非常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履行三大职能、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根本保证和动力。(原载《学习时报》1月9日第一版)

责任编辑:姚远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