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

时间:2005-09-12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326

      1、区域布局科学合理化方向
      经过近20余年的发展,我国总的蔬菜面积、蔬菜产量、人均占有量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蔬菜产业低水平扩展甚至是盲目扩展在效益、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得到遏制,区域布局在区域农业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蔬菜种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等综合比较下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如海南亚热带气候下的周年露地栽培基地,高光照条件下的西北、东北冬季日光温室生产基地,沿海地理条件下的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外向型生产基地,经济高收入条件下的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加工型蔬菜基地等将可能相继形成。今后,中国蔬菜总体规模增长可能会比较缓慢,但不排除局部区域的快速发展。
      2、质量标准化方向
      绿色环保,内部品质、外观质量高要求是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蔬菜产品端上国际餐桌的前提。目前,国家已经着手制定大量的蔬菜产品质量标准、操作技术规程,并通过认定审批程序、市场准入制度等予以落实。这些已不单单局限于产品农药残留量和卫生指标,而是涉及到产地环境、种植管理方法、操作人员安全、包装规格、注册商标品牌等蔬菜生产整个过程和多个方面。这些标准或技术体系还将逐步与国际,特别是蔬菜产品的进口国接轨。
      3、初加工和深加工方向
       初加工指蔬菜产品经过简单的分级、清洗、包装甚至预冷等过程,减轻蔬菜腐烂,减少城市垃圾,方便居民烹饪。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已实现了蔬菜包装进超市,但大部分城郊、农村仍然是未作任何处理就销售,购回后2d就难以食用。深加工指蔬菜产品的再生产,需要一定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以蔬菜为原材料,或改变蔬菜原有形状,或提纯特有成分,或浓缩产品营养,简化食用过程,提高贮运效率,拓展交易领域。蔬菜加工是中国农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它已严重影响到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素质和效益发挥,国家“十五”期间已经在科技上给予了较大投入,未来可能会有显著改善。
      4、产业化经营方向
      1993年山东省在总结农业和农村发展经验时,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战略而首先提出。进入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实施按产业化组织农业生产的新思路,组织引导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工商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蔬菜的产业化经营实际上就是着力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中的2大问题:即小规模生产与国际化大市场的问题,蔬菜产业链延伸的问题。目前中国菜农95%以上处于种植层面上,自身从资金、技术、知识、管理能力等各个方面尚不具备产业延伸能力和面对大市场的能力。采取何种途径将某个区域的菜农联系起来,采用何种方式将各地零散的蔬菜原材料集中起来,采取何种方式将国际化大市场供求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生产决策中等必须很好解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服务效率、质量效益以及产业效益。多年的实践证明,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5、出口外向型方向
      蔬菜产业向外向型方向发展,是中国优越条件的使然,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中国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样的气候资源可以生产某些国家或某些国家某个季节无法生产的蔬菜,非常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周边国家众多,国内蔬菜总量日趋饱和,国际间贸易平衡的需要等,决定了中国蔬菜产业可以走出口外向型,也必将走向出口创汇型。相信随着蔬菜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国际贸易环境的日益改善,蔬菜在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比例还将快速上升。   摘编自 《中国食物与营养》 作者:尚庆茂 张志刚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