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一线来风

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大数据”让三河牛产业更“牛”

时间:2023-12-13 作者:李奇 来源:呼伦贝尔农垦 点击次数:3791

在呼伦贝尔广袤的大草原上,有这样一份荣誉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付出和执着追求。1958年,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有限公司因在发展奶牛改良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奖状,题词为“谢尔塔拉牧场三河牛育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时光荏苒,这份荣誉成为草原人民心中的骄傲、成为三河牛发展的指路明灯、成为鼓舞草原儿女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三河牛产业的萌芽、发展、壮大,每一步都凝聚着呼伦贝尔农垦人的智慧和汗水。2023年12月,三河牛信息中心正式运营。走进三河牛信息中心,一块讲解屏幕模拟还原当时历史场景,仿佛引人跨越时空隧道,切身感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转身看向主屏幕,可以看到“智慧牛场”系统内的详细信息。“这是针对公司三个牧场整体开发的一套智慧牛场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了解到牛只的数量、产奶量、健康状况、喂养情况,还有冻精和环境监测等各个方面的详细数据。”谢尔塔拉农牧场有限公司畜牧林草部副部长陈军兴致勃勃地介绍道。

据了解,三河牛信息中心总投资411万余元,建设面积132平方米,室内布局主要由三河牛历史、现状、规划、核心群生产、生态草牧业建设、发展目标及愿景6个部分组成。结合国内外现代农牧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分布式、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和优化农牧业信息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科技创新,为企业实现农牧业生产、监管、服务一体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第一牧场,三河牛耳朵佩戴有两个淡黄色的耳标还有一个项圈。“你别看这些耳标、项圈不起眼,但作用可不小,第一牧场共有2773头牛,这些耳标就是牛的电子身份证,在挤奶的时候,可以详细记录每头牛的日产奶量。这些项圈更可以对牛只运动量、反刍次数、发情情况进行监测,相关数据都会及时录入信息中心,进而判断牛只是否存在蹄病,是否需要调整饲料”第一牧场员工月萍说道。

在三河牛饲喂过程中,第一牧场员工郭有良说:“这是精准饲喂系统,在车上和搅拌罐内有多个传感器,我们只需按圈舍内牛只头数录入饲料单,就可以精准地添加青贮、苜蓿及其他饲料,每天每头牛吃了都少斤饲料,信息中心都会有详细记录。”

“智慧牛场”是中科院为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量身打造的信息中心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牛只存栏、产奶、健康、喂养、冻精以及环境监测等模块,综合分析各个牧场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各项指标数据,帮助牧场实时掌握实际养殖情况。

“我们在‘智慧牛场’的分支——冻精系统中,可以通过查看三河牛种公牛采精量、采精次数、冻精活力、精液密度等信息,推算出牛只是否健康、是否需要改变牛的饲料,以此更好地做好三河牛育种体系建设、数据测定分析、冻精产品质量管控等工作。”第三牧场副场长杨柳青表示。

三河牛是中国培育的第一个乳肉兼用品种,经过几代农垦人的努力,三河牛逐步形成了一个体大结实、耐寒、耐粗、适应性强、乳脂率高、乳肉兼用性能好、体型趋于一致、遗传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生产潜力的品种。

三河牛产业是谢尔塔拉农牧场公司的立场之本、发展之基,从1958年荣获周恩来总理亲笔提名奖状,到被列为国家种业振兴企业,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被评为“中国农垦标杆牧场”“农垦高寒生态牧场”……三河牛产业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信息化手段推进三河牛现代化进程,构建完备、清晰、先进的信息化体系,全面提升牛只存栏、产奶、健康、喂养、冻精及环境监测能力,既是呼伦贝尔农垦三河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应时代需求,为畜牧业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事业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