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广东农垦:“走出去”做强做大橡胶产业

时间:2013-10-21 作者:李 炜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点击次数:4415

    因橡胶而立,因橡胶而名。由新中国华南垦殖局沿袭而来的广东省农垦集团,而今在全球橡胶业界声名显赫。从2004年开始,广垦集团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陆续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贝宁等国开办橡胶加工厂,开辟橡胶种植园,实现了“海外再造新农垦”的重大目标。

    “走出去”是被逼无奈,也是主动出击

    雷勇健,典型的“垦二代”,作为广东农垦集团的掌门人,不仅对我国橡胶的家底了如指掌,而且对橡胶业的发展看得透看得远。“天然橡胶以其独具的高弹性、高强度、高伸长率、耐磨、耐撕裂、耐冲击、耐酸碱、耐油、耐腐蚀、耐高低温和绝缘性好、粘合性、密封性强等特点,始终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天然橡胶经历60多年的发展,建成了海南、云南、广东三大天然橡胶种植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近100万公顷,年产量70万吨左右。2012年,我国天然橡胶消费量超过380万吨,而国内的天然橡胶产量仅68万吨,缺口达85%。”雷勇健向记者介绍说,预计今后5至10年内,国内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每年将以5%的速度增长,天然橡胶需求缺口将越来越大,主要是国内轮胎工业的迅猛发展所致。

    广东农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吕林汉向记者提供的资料表明:自2001年起,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进口地主要来自全球橡胶主产地——东南亚的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尽管中国是橡胶进口和消费大国,但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缺失话语权,并为此付出巨大经济代价。主要产胶国已经开始建立天然橡胶“欧佩克”,极力把我国排斥在外,实际是想剥夺我国对国际橡胶生产、价格、市场等规则的参与权。

    国际形势与我不利,再把眼光投向自身:广东农垦是我国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之一,每年产量最高也只有5万吨,并且波动较大。雷勇健坦言,主要受到三大制约:一是垦区农业经济结构多元化,土地资源日渐稀缺;二是仅有的宜胶土地容易受到寒害和台风的袭击,影响较大;三是橡胶实施机械化难度大,橡胶人工成本高。

    “外困内忧,迫使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开拓新的橡胶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做强做大橡胶产业。”雷勇健说,广垦集团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具有组织、技术、人才和销售等比较优势,可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扭转我国在橡胶资源方面过多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广东农垦率先开启海外收购和并购,成为国内橡胶行业海外扩张的先行者。从2004年起步,至今广垦橡胶已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建成和在建11个项目,初步形成天然橡胶加工和种植基地,年产橡胶30万吨,海外项目资产总额达25亿元。预计今年集团海外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互利中低调扩张,双赢中务实推进

    广垦橡胶“走出去”肇始于2004年。从一开始,广垦集团就确立了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的战略扩张目标,提出了“低调进入,务实推进,早见成效”的十六字方针,发展策略是“先主要产胶国,后次要产胶国;先投入加工业,后发展种植业;先控有现存资源,后开发未来资源”,基本原则是“合作共赢,资源共享”。

    经考察论证,广东农垦将战略眼光锁定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和越南,这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国提供了全球将近7成的产量。选择东南亚的另一个原因是,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已全面放开进口橡胶非关税的所有限制,橡胶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后,东盟地区主要产胶国凭借其较低的成本优势,以及占世界大头的产量规模,形成了对中国的橡胶产业的冲击。只有与他们建立共同市场,构建紧密的互利合作关系,才是应对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提高我国对天然橡胶这一短缺型战略资源控制力的战略首选。

    没有隆重的剪彩与庆典仪式,2004年,广东农垦收购泰国南部的一家加工厂,成立泰国广垦橡胶(沙墩)有限公司,这被视为广东农垦低调扩张下出的第一枚棋子。该海外项目由广垦集团投资2945万美元,于2005年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9公顷,厂房面积22370平方米,设有3条干胶生产线,年产干胶能力达9.6万吨,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内。

    2007年,广东农垦又在泰国建成了第二个项目——广垦橡胶(董里)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2800万美元,年产浓缩乳胶88700吨、胶清胶7000吨。项目占地面积12公顷,产品90%返销国内。

    两个海外项目的建成投产,无疑进一步激发了广垦集团的投资信心。接下来,广东农垦在马来西亚再下一城,2007年下半年,广东农垦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首批租赁管理了当地胶园1万亩,与当地合作新种橡胶15万亩。马来西亚种橡胶有着天然的优势,在那里一年12个月份都可以割胶,而国内每年有3个多月是停割期,这就意味着,马来西亚的橡胶单产要比广东高出近30%,而且马来西亚地处热带地区,橡胶树种植期短,5年左右就可采割,而国内需要7-8年。2008年,又投资建成了年产标胶4万吨、复合胶3万吨的橡胶加工厂。同年9月,在马来西亚沙巴州签下种植18万亩橡胶的合作项目,该项目投资达8000万美元,合作期50年。

    2012年5月20日,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旗下的广垦橡胶集团与海外企业集大国际投资集团在广州举行柬埔寨橡胶种植项目协议签约仪式,规划种植橡胶90万亩,项目总投资达4.25亿美元。

    迈出一步天地宽。8年时间,广东农垦在东南亚形成了集种植、管理、采割、加工于一体的橡胶产业体系。

    “在海外建立橡胶基地,办橡胶加工厂,对当地经济也是一个带动,扩大了当地就业,增加了政府财政,促进了技术合作和交流,因此受到了所在国政府和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与欢迎。” 雷勇健说,这几年,广东农垦接待来自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财团商会络绎不绝。

    对外延伸国内优势,打造跨国企业集团

    在海外拓展农业资源,面临着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管控风险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年在“走出去”进军农业领域的国内企业与财团中,败阵折戟者可谓屡见不鲜。广东农垦之所以能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游刃有余,凭借的“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勇健的答案是“把好五道关”---科学决策、规范管理、国际品牌、社会责任、跨国人才。

    据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吕林汉介绍,广垦集团建立了海外定期产销调度视频会议制度,统一海外企业的原料收购和产品销售;成立了汇率风险管控小组,规避汇率变动风险;在全球注册了“广垦橡胶”、“GKR”中英文商标,统一产品包装与标识;以新加坡为中心建立海外销售网络,构建了国内外网络、电子商务、期货套保的全球营销体系;海外企业帮助当地提升产业水平和提高民众收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公益事业建设;择优选派德能兼备的人才到海外企业进行岗位锻炼。

    一系列国内优势的延伸,为广东农垦向跨国集团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造N个“海外新农垦”,已近在眼前。

    按照雷勇健等“集团一班人”的目标,“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40亿元,建设7家年产4万吨干胶加工厂,实现海外工厂年加工干胶49万吨,建立起总面积达160万亩的自种橡胶基地和租赁经营一个10万亩的胶园,年产干胶16万吨。到“十二五”期末,广东农垦在海外橡胶产业达到12个橡胶加工厂和170万亩海外橡胶种植基地,形成年产干胶80万吨的规模,销售收入2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橡胶公司之一。

责任编辑:姚远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