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湖北农垦改革情况(2001)

时间:2002-06-05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940

一、 湖北农垦"九五"改革基本情况   湖北垦区是全国内地最大的垦区。"九五"时期,湖北农垦改革克服了许多困难,取得了较大进展,经营机制朝着市场化方向迈出了较大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农业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九五"时期后三年,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比较效益降低,农工负担加重,以及水旱灾害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农工种田积极性下降,农场抛荒撂荒现象普遍.针对这种情况,垦区农场以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为前提,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制定减负让利政策,加强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有序流转,让土地逐步向经营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使农业改革稳步推进。万丈湖农场为稳定完善承包关系,推?quot;三田制",实行责任田、福利田、租赁田"三田"并举的土地承包办法,责任田即每个"标劳"必须种植13亩责任田,对于户口在农场不按"标劳"种植责任田的,每亩收取30元抛荒费。种足责任田基础上,鼓励农工以及引进外包户承包大面积,对于50亩以上的承包大户,每亩给予贷垫20-30元的生产资料和资金,对在低湖田进行水产养殖和种植莲藕水生作物的,承包费包干为每亩150元,一定三年不变,承包期最长可达30年。军垦农场为了调动农工种田的积极性,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土地有偿流转,制定出台了五条优惠政策。一是落实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合理确定农工负担,认真执行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二是按照认真评估,合理定价、竞争拍卖的程序出售果园、茶园、山场和渔塘,经营者买断产权后,自己承担国家税收,不再向农场缴纳费用;三是对暂难以出售的果园、茶园、荒山、水面实行租赁经营,经营者的承包期必须在10年以上,租金提前一年交清,并预付一定的风险抵押金;四是除大型泵站外的农业机械、小型水利灌溉设施、仓库、水泥晒场等国有资产,作价出售给职工个人。五是减轻农工负担,农工利费上交改货币为实物,除生产资料、农机作业及抗旱费由自己负担外,每亩上交稻谷300斤,一定三年不变。目前农业改革进展也较为顺利。   2、产权制度改革有较大突破。"九五"时期,我们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对场办工商企业进行了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改革。因企施策,因场制宜,采取宜股则股,宜租就租,宜破就破,宜售则售等措施,打破了场办企业国有国营单一形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场办工商企业的经营机制得到了转换,产权制度得到明晰,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明显。到目前为止,系统内场办中小企业基本上实现了民营化。   3、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人事制度为重点的三项制度改革,坚持"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选人用人制度,因事设岗,依岗用人,竞争上岗,并实行依岗定薪,一岗一薪,做到了工效挂钩。改革中,各农场采取切实措施,精减机构,压缩人员。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全系统共精减场部内设机构278个,分流人员1741人,节约经费约1579万元。总口农场机关只保留34人(含场级领导),精简32人,每个分场只定编9人,分流131人。在精减机构,分流人员的同时,有些单位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打破了干部职务终身制,初步建立起新的选人用人机制。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在总公司党委的支持下实行了校长负责制,除校长由总公司党委任命外,原副校长和中层干部的职务自然免除,全部实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校长聘任,一年一考核。总口农场在干部管理上实行了党内职务任用制,行政职务聘用制,新提职务试用制,财务干部委派制,队务干部选举制。此外,对企业的厂长、经理,农场还制定了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部分农场还实现了年薪制,如荒湖农场在精减机构,分流人员的同时,对农场四大总公司、水电公司和五个分场的领导实行年薪制,总公司经理年薪8800元,分场党政一把手7800元,并实行百分制考核,每月只发工资的70%,30%留作奖金,满100分的30%的工资照发,不足的按比例扣发,超过的按比例增加。这些措施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农场机构改革打下了基础。   4、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近几年,农场就如何将养老保险实行社会化管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多方尝试。在蒋湖、万福店等农场加入地方社会养老统筹后,去年,中洲、军垦等农场经过努力也加入了地方社会统筹的行列,极大地减轻了农场的压力,保持了农场的社会政治稳定。   5、管理体制改革摸索前进。湖北农垦的管理体制呈多样化形式,具体讲分为四种模式,一是实行地域化管理。武汉市的东西湖和汉南两个农场管理局,设立了区的建制,是一级人民政府,享有区级政府的各种职能,企业职能相对弱化。二是按乡镇一样对待,地处襄樊的王集、张集农场,都有乡级政权机构,农场和乡政府并存。三是在农场设立管理区,龙感湖、草埠湖及襄樊的清河、车河、随阳等农场,分别都设立了管理区,作为上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并相应建立了相当县一级财政体制,四是单一国营农场,保持着建场初期的模式,除承担经济发展任务外,还负担社区内的管理工作。   省级农垦管理机构,省政府1984年明确为行政性公司,2000年省直机关机构改革中明确农垦的管理体制暂维持不变,仍为正厅级,直属省政府领导,根据省政府对机关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的批复,我们正在做机关机构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 改革的主要做法   在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立足于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探索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国营农场近几年来连续出现亏损,除了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等原因外,企业社会负担沉重,农场管理体制不顺是重要原因。1999年,襄樊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所属的清河、车河、随阳三个农场分别设立管理区,并明确管理区是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隶属市委、市政府领导,享受县(市)区政策待遇。管理区领导机构为区党委和管理区委员会,与农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各管理区建立一级财政,视同县(市)区财政管理。为了进一步明确的财政体制,襄樊市政府转发了市财政局《关于建立清河等三个区(农场)财政体制的意见》,明确规定:对管理区实?quot;划分税种,核定收支,超收全留,一定三年不变"的财政体制形式,按照"分灶吃饭,分级管理"的原则,超收全留,增支由各管理区(农场)自行负担,具体运作视同县(市)区一样对待。从襄樊市域农场体制理顺一年多的运行情况看,农场的社会负担减轻,发展环境优化,职工种田的积极性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高涨,农场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培植税源的积极性增强,享受政策的渠道变宽,企业改革的办法也增多,经济发展正逐步迈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2、立足于明晰企业产权,转换经营机制,努力深化场办工商企业的改革。农场的场办工商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成分单一,是它们的共同缺陷。农场按照因企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场办骨干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以资产为纽带,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在明晰企业产权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的扶持力度,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成立企业集团, 把大的做强,强的做大。龙感湖农场雪龙集团通过网上招商,引来两家公司投资和参股,现已发展成为集纺纱、织布、制衣为一体的大型规范的股份制企业,2000年实现产值3.02亿元,利税1700万元,人民大垸农场依托农业资源优势按照"四三二一"种植结构模式,在原有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批企业集团,依托四万亩棉花基地组建金硕棉纺集团,依托3万亩甘蔗基地组建鄂南糖业集团;依托2万亩粮食基地发展饲料产业,组建润丰集团;依托1万亩种子基地加盟农垦富悦种子集团。企业集团壮大了农场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场办中小企业,农场以国有资产的有序退出为目的,或股份,或承包,或租赁,或出售,或破产,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襄樊市域农场在管理体制理顺后,大胆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对那些能卖掉的中小型企业,一次性卖断产权,改为私营;对一些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能破产的,坚决依法破产;对那些卖不出,破不了又难以改制的企业,或整体或化整为零地实行租赁经营,扭转了企业亏损的局面,减少了国有资产的经营风险,三湖农场采用的"先租后售,切块转民,制定政策,鼓励私营"的办法,加快了企业的民营化步伐。   3、立足于增加农工收入,稳定承包经营机制,稳步推进农业企业改革。农业的改革主要是以稳定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为基础,从"农业增效,农工增收"的角度出发,从市场引导,结构调整,科技推广、产品回收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湖农场充分发挥棉花基础较好的优势,通过龙头连基地,基地牵农户,发展棉花产业化经营,通过"生产强素质,加工上档次,销售增份额,机制添活力",实现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农场让利惠民,以每担皮棉高于周边15-20元价格收购农工的产品,并及时向农工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农场开展的"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资供应,统一?底饕担?骋豢购蹬爬裕?骋徊?废??quot;等"六统一"措施,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三湖农场农业现代化实践,为新时期农业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   在推进各项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比较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努力搞好三个结合。一是改革与开放引进相结合。在改革进程中,我们多次带领农场领导走出去,引进来,解放思想,换脑筋,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一些农场在参观学习后,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加快开放引进步伐,推动农场改革的深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是改革与体制创新相结合。东西湖农管局按?quot;只图所在,不图所有,只看效益,不看身份"的原则,对241家国有企业实施全面改制,进行体制创新,改制后的企业甩掉了国有国营的诸多弊端,焕发出新的活力。三是改革与加强管理相结合。管理出成果,管理出效益,人民大垸农场学习邯钢经验,采用"成本倒逼"法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节约生产成本;草埠湖农场取消生产队核算,实行队帐(分)场管, 零户统管的政策,加强财务管理等,强化管理为农场扭亏增盈工作成绩的取得立下了功劳。   三、 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农场情况复杂,条件不同,湖北垦区农场改革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农场改革步子大,成效显著;有的农场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二是农场改革的难度大,步伐缓慢。以场办企业改革为例,农场场办企业应该退出国有资本,加快企业民营化步伐,但农场没有财政返还,除了上交税收外,还要自费办社会事业,还要维持自身的运转,这些都只能靠收取农工提留和企业管理费来实现,如果将场办企业卖给私营老板,实现民营化,农场一无权收它的税,二收不到管理费,改革以后农场根本无利可图,所以农场领导顾虑重重,企业改革难以开展,难以深化。三是由于湖北地处内陆,而农场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干部职工的流动性小,竞争意识差,市场观念淡薄,思想解放不够。干部职工改革意识不强,观念陈旧。   四、 下一步改革设想   1、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抓好工业企业改革和战略性改组。改革和改组的总体思路是:投资主体多元化,中小企业民营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品牌产品名优化,职工身份社会化。重点抓好六个方面:一在"放小"、"活小"上取得新突破。对场办小型企业,有的可以以资产作股份,加入社会企业集团;也可以吸收社会资本加入,组建新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有的小型企业和商业门店,可以出售给个人,变成私营企业;也可以由职工出资入股,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二在"抓大"、"壮大"上取得新进展。打破地域界限、部门界限、所有制界限,通过联合,组建、培育一批农垦知名产业化集团,促进农垦工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三在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上取得新成效。降低国有经济比重,提高国有经济质量,发展多元资本联合的经济,形成多种所有制工业经济竞相发展的大格局。四在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档次上迈出新步伐。五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农垦传统工业和优势工业,带动农垦工业结构的提档升级。六要放手大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必要条件,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以稳定土地承包为重点,抓好农业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和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政策,正确处理农场、分场和农工的利益关系,合理确定农工上交提留比例,努力减轻农工负担;认真研究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效益。有条件的农场可以学习借鉴先进垦区农场的做法,积极探索农工先交钱后种田,以减轻农业经营的风险。   3、以建立职工养老统筹为重点,抓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好工作,力争尽快将农场职工养老纳入地方社会统筹。在抓好职工养老保险的同时,要尽早研究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费保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4、抓好农场机构改革。通过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减少农场管理费用支出,减轻农工负担,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农场经济效益。   5、抓好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是改革选人用人方式和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营造一个干部能上能下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对领导干部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对企业的经营者实行聘任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改革劳动用工制度,重点是建立“职工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是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并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部分直属企业在明确经济目标责任的同时,核定企业法人代表的经济收入,按不同情况实行年薪制。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