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海南农垦将全面推行“三项”改革

时间:2003-10-13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4487

“三项”改革是农垦深层次改革的外围战 ——访海南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力夫
历经半年多的集思广益、调查研究和充分酝酿,海南农垦从本月起到明年止,将全面推行场办二级企业民营化经营、企业内部政企分开和橡胶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营“三项”改革。那么,农垦为什么要推行这“三项”改革?“三项”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它对垦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着哪些深层次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力夫。 记者:请问,“三项”改革出台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张力夫:“三项”改革是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借鉴全国其它垦区先行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海南农垦目前的实际情况,实施的一项基础性改革,它是农垦深层次改革的前奏曲和外围战。从全国来看,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子将会更快,改革将会更彻底。从全国农垦来看,黑龙江农垦、云南农垦、广东农垦在体制创新、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等方面的改革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海南农垦的实际来看,这些年来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沉重的社会负担和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企业经营效益不高和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目前,垦区还没有建立一个国家级的龙头企业,也没有一个象样的省级龙头企业,产业化水平比较低。在促进海南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带动海南橡胶产业化经营方面没有起到“国家队”的作用。作为全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由于投入不足、管理较为粗放,产品的深加工能力不强等原因,使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如果不加快改革的步伐,不但与全国国有企业和兄弟垦区改革的差距难以缩小,而且自身的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窄,五十多年历经几代农垦人建立起来的橡胶事业,也将难以维持下去。从垦区外部的环境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海南农垦的改革都十分关注和大力支持,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农垦改革课题组,多次深入垦区开展广泛学习调研,提出了农垦改革方案,这为加快垦区改革提供了非常好的时机。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南农垦推出了“三项”改革。 记者:“三项”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张力夫:第一项是场办二级企业全面实行民营化经营。从现在至明年六月底前,垦区所有场办二级企业都要进行转让、拍卖、租赁或者关停,全面实行民营化经营,不再存留国营二级企业。对效益较好或规模较大,有发展前景的二级企业,要通过引入职工或社会资金进行重组,改制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对经营困难、资不抵债的二级企业要转为民营或停业清盘,彻底退出国有资本。对运输、修配、建材、供销服务等一般性竞争行业中的国有资产,原则上要全部退出,实行转让。对供水、供电、物业管理、招待所、幼儿园等单位,实行股份制或由职工租赁、承包等。对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也要从实际出发,加快自身改革步伐。场办福利性企事业单位,要向社会开放,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第二项是企业内部政企分开。在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移交地方政府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先采取企业内部政企分开的办法,对职能进行内部分离。到明年底前,垦区各农场要全部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成立社区管理机构,办理内部产权登记和事业法人登记,把学校、医院、幼儿园、派出所、社会保障分局、计划生育等社会服务机构分离给社区,使盈利性机构和非盈利性机构分开,经营性资产和社会公益事业性资产分开,企业管理费和行政、社区事业费分开,建立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分账核算。 第三项是橡胶开割胶园长期承包经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全面推行橡胶开割胶园产权转让需要一个过渡期的情况下,先实行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营,赋予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营权,在垦区内国有橡胶资产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明确职工家庭是天然橡胶园的经营主体,全面实行“四到户、三费自理”制度,逐步将职工家庭培育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胶园经营实体,逐步构建以职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此项工作将于今年年底以前结束。 记者:“三项”改革对垦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有哪些深层次的影响? 张力夫:通过“三项”改革,首先将促使垦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垦区经济结构转向多元化。场办二级企业一直是垦区国有农场的亏损源,通过国退民进,实行民营化经营后,不但可以彻底切断亏损源,更重要的将促使垦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的有序退出,将给民营经济提供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大批新生的股份制、民营化中小企业将焕发出极大的生机和活力。股份制、民营经济将同国有经济一起成为垦区重要的经济元素,单一的国有经济结构将被国有、民营、混合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所替代,垦区国有经济比重大、国有资产经营范围广、国有企业效益不佳的局面将得到改变。 其次将促使垦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做强橡胶等优势产业。从场办二级企业中退出后的国有资本,将转移到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牵动力的优势产业中去。目前,海南农垦的优势产业是橡胶,从场办二级企业中转移出来的资本,将解决橡胶生产长期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增加投入,促使橡胶管理水平的提高,橡胶的单产和亩产也将随之提高。通过橡胶加工布局的调整,将有效解决橡胶加工产品档次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使橡胶产业链得到延伸。橡胶长期承包经营后,将使橡胶园逐步向生产和管理能手集中,一大批劳动力将转移到农场场部从事服务业、商业、旅游业、加工运输业以及其它种植业中去。劳动力的转移,将促使垦区一批新兴产业的兴起,将牵动场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将形成具有农垦特色的社区经济和社区文化,最终将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所以,“三项”改革最终将使垦区的劣势低效产业得到剥离,优势高效产业得到做强,将促使垦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最后将促使垦区组织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企业特点更加明显。随着橡胶向生产经营能手聚集的面积越来越大,从橡胶生产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就会越来越多,生产队的居住人员将逐步减少,队一级的现行管理建制逐渐弱化。企业内部政企分开后,社会和政府职能转移到社区,企业特点将更加明显,农场的社会和政府的管理职能将逐渐弱化,社区管理的规模相应扩大,一些规模较小的农场、生产队将进行合并。这样,农场就逐渐形成了上规模的生产基地,组织形式上相应成为橡胶生产基地专业公司,为组建加工厂 生产基地的龙头企业提供了条件。龙头企业的发展,将最终促使总局集团公司 龙头企业 生产基地 农户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形成。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