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志编纂经验与体会之七:精雕细琢出精品,传承历史续华章

时间:2021-08-26 作者:邱国文 邢莹 来源:北京南郊农场 点击次数:5828

修志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公司企业修志也不例外。古今资料浩如烟海,写进志书的资料是否真实可靠,要判断、订正;资料残缺、散失,收集起来很艰难;横排门类时,不能缺项,不能割裂与孤立,内容不能失去整体性;要合体例,完全搞散文体、公文体不行,但是,也不能过于迁就体例,要有时代性、科学性、思想性。

修志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量大,要上下同步,左右协作。既要有“人自为战”的主动进攻意识,又要有协同作战的群体意识;要开门修志,更要精诚合作;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使志书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对社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

在南郊农场建场70周年之际,《南郊农场志》终于如期完成。全书近35万字,从南郊农场的建制沿革、生产经营、党建工会、企业文化、大事记等多角度记述,力求全面、翔实地反映南郊农场的发展历程。这是南郊农场建场以来的第一部志书,是农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大工程。为达到高质量的标准,集团公司史志办、农场党委、各基层单位、全体编纂人员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等百余名干部职工倾注了大量心血。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2017年10月10日,南郊农场成立修志工作(编纂)委员会,农场党委书记任主任,下设史志编纂办公室(以下简称史志办)。委员会和办公室在集团史志办的指导下,制定了详细的《南郊农场志编纂工作方案》,精选人员组建团队。

(一)反复推敲,拟定篇目

篇目作为志书的“纲”,是志书的准目录,用于指导志书编纂,需要首先确定。集团公司史志办召开会议,对各下属修志企业进行专项指导,指出:篇目设置要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要对所记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使其具备较强的逻辑性;要按照编纂志书“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要求,不能割裂与孤立、不能失去整体性。

南郊农场史志办在拟定篇目时,认真审慎,反复推敲,使之尽可能完备,并及时送交集团公司审定。集团公司史志办逐篇、逐章、逐节审定后,经过不断调整和修改,确定了《南郊农场志》的基本篇目。

按照志书“横排门类、竖写历史”的原则,初步设篇、章、节三级结构,共9篇23章84节。不仅记录各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提供经济数据,还重视记述党的组织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较充分的反映了企业历史文化,基本完成文化寻根工作。

(二)讲求方法,详制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编纂委员会和史志办成立后,制定了详细的编写工作方案,从志书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时间进度安排、资料收集及编写原则、编写内容、分工、工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角度进行了说明,使修志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

农场修志工作委员会通过下发通知、召集工作会议、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对修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编写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传达和解读,使修志人员熟悉和掌握修志过程,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协作性,使修志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精选人员,学习培训

南郊农场修志工作得到了机关各部室、各二级企业的积极响应,按照编写分工要求,以各篇牵头部门为首,成立每篇的编纂工作小组。由撰稿单位党组织领导牵头落实本单位的志书编写工作,选聘政治素质好、有专业知识和写作能力,热爱此项工作的职工作为第一执笔人和编写人员。

此外,邀请曾任农场科委秘书长的退休干部李卓平同志撰写科技类志稿,邀请曾负责农场外宣工作的退休干部陈长兴同志撰写部分成人教育类志稿,邀请农场老一代文化人士张友才同志撰写部分文化类志稿。

除了落实责任单位和部门,精选编辑人员外,为确保修志工作进度,农场史志办特从基层单位抽调一名专职编务人员,负责收集、联络、协调等工作。

由于编纂人员均为非专业志书编纂人员,且多为第一次参与此项工作,史志办积极参加集团公司史志办组织的志书编纂业务培训,建立修志工作网络平台沟通群,第一执笔人不定期向群内发送修志知识和理论文章。通过专业培训和职工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使相关人员快速掌握志书编纂基本理论,不断提高修志专业能力。


二、树立精品意识,走稳走好每一步

(一)扎实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收集资料是修志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是否“有米下锅”的问题,这就要求资料要客观、真实、准确,尽量做到系统全面。2017年10月-2018年3月,修志人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资料收集、整理、筛选工作。

史志办和编纂工作小组从多角度收集史料。一是充分查阅各级企业管理的档案和企业内部的工作报告、内刊等资料;二是充分利用企业已经编撰的史志资料,阅读所在区县的志书;三是广泛利用书籍、报刊等文献资料,先后到大兴区档案馆、卫生局、教育局等查阅大量资料;四是做好口述史,邀请农场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多次召开座谈会、访谈会,回顾历史,采集口述资料;五是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六是参观与志书相关的展览,如首都图书馆推出的南海子历史文化溯源展览。

志书资料要多而不乱,在做好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认真甄别、整理史料。资料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文字、图片、报表、实物、口述、音视频等。因此,一是要将资料文字化,如将照片、奖状等实物用文字来表达;二是要对资料进行粗加工,去除冗余、书面化;三是要求实存真、匡正不实记录。史料整理期间共组织全体沟通会7次,小组会议每周至少1次。

(二)全力做好编写工作

编辑是修志工作的重点,耗时相对较长。需要文字功底好的人承担,要把握好志书的观点、体例、行文规范、数字及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秉笔直书,横排纵写,述而不作,详略得当。

2018年4月-2019年3月,史志办带领各篇章的编写小组按照修志工作委员会确定的进度和质量要求,开展了1年的编纂工作。针对编写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困难,建立会议协调机制。农场修志工作委员会先后召开十余次专题研讨会,全面梳理问题、协调解决困难、严格把控编写进度和质量,每篇志稿平均改动8次,切实保障了南郊农场修志工作的顺利开展。

史志办不定期地向各编写小组通报情况与进度。召开全体试读会、部分篇章的试读会,通过多方征求意见,研讨交流,进一步完善和打磨作品。

(三)精雕细琢做好统稿工作

2019年3月《南郊农场志》形成第一稿,按工作流程第一执笔人初审每确认好2篇,即打印送至集团公司史志办审核,做到送审2篇讨论2篇。按照集团修改意见调整后,再送审2篇。集团公司史志办仔细、及时、高效的对志书进行审核指导,就全书的框架结构、书写风格及不足之处多次与编撰委员会人员交流,提出修改意见。农场史志办认真领会,消化各方面意见,在主编和第一执笔人的带领下,对志稿进行修改,最终于2019年3月底完成第一版修改稿。


三、广泛征求意见,志稿日臻完善

秉持“坚持质量第一,力求出精品”的原则,2019年9月-11月,为多方征求意见,最大程度减少误差,史志办开展《南郊农场志》集中校稿工作。首先对精选的18名人员进行校稿培训,然后根据人员专业特长分成3个小组,每组6人,设组长1名。校稿时1人读书,所有人员同时进行校对,针对问题商定修改结果后记录在图书上。经集体审核通过后,由史志办人员修改稿件。


(文字编校:殷甦雪)



责任编辑:发展规划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