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新时代农垦】加快农垦产业数字化建设

时间:2023-12-15 作者:杨瑞太 来源:农民日报·新时代农垦专刊 点击次数:16955

农垦有着优越的数字化转型基础条件。2004年,各垦区、大型农垦企业就积极响应原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号召,谋划建设垦区信息网络体系,创建信息员队伍。近年来,农垦数字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海南农垦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要素确权,广西农垦利用数字化技术绘制垦区土地三维地图,建立时空一体化多源异构数据底座,形成农垦土地“一张图”。北大荒集团将多种高新技术与基础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全面捕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形成“大数据云”,构建“农业大脑”。广东农垦依托荔枝产业大数据中心,实现荔枝市场行情信息精准触达、生产环境实时监控。农垦企业正在以设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场景化应用为抓手,全方位培育壮大数字农业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然而,农垦产业数字化仍存在不足。目前,农垦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少,在动植物传感器、专用智能芯片、高新技术融合集成、农业生产可视化等方面自主技术研发滞后,并且自主研究力量薄弱,在数字化实践积累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实效还不足,导致农业理论技术落地难度较大。从经济层面看,由于农业生产数字化技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农垦企业在数字化建设中首先考虑的是直接采购无人机、智能农机等“见效快”的方式,其配套使用的农业数字化作业平台通常也是由外包团队进行开发,数字化建设普遍受制于农业系统外的技术壁垒。此外,农垦还面临农业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缺乏,数字化标准体系缺失、数据壁垒有待打破,农垦数字化建设囿于局部、推广体系有待建成等问题。

推动农垦产业数字化建设,首先要注重技术人才培养,聚集创新动能。充分调动垦区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和职业学校等资源优势,以数字农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支持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形成一系列数字农业战略技术储备和产品储备。建立常态化数字人才培训计划,建立数字农业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提升农场职工的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

其次,健全合作带动机制,激发内驱动力。鼓励垦区集团强强联合,构建垦区引导、农场参与的共建共享模式,合力推动数字农业发展,消除数字鸿沟。鼓励农垦企业与系统外企业加强合作,支持引导农垦企业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建立务实合作、开放有序的联合创新机制。加强垦地合作,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强与地方县域、乡村的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创新和应用示范。

第三,科学构建数字规划,释放数字红利。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农垦整体产业数字化建设方案,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确保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数据安全性。做好需求分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农垦一体化数字服务平台,实现一次开发、多方共享。做好数据接口,针对现有数字化系统,开发大数据交流中台,开放统一接口,建立农垦大数据库,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

第四,深入挖掘数字应用,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数字化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健全农作物种植培育、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产品销售流通、农村特色旅游等全产业链应用。瞄准品质优良、销路畅通的发展路径,推动农产品加工数字化、农产品营销网络化,打造出一批基于互联网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导农垦集团构建业态多元、竞争有序、互动高效的农产品产业体系,打造一批产业领军企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发展新范式。

(作者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