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948”计划实施8年硕果累累之二

时间:2003-09-02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777

参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 全面提升我国稻米品质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和年产量均居我国各类农作物之首。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矮杆品种的选育推广和70—80年代杂交稻的培育推广,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使我国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近二十年来,水稻产量徘徊不前、杂交稻的米质较差、抗虫性差、高产品种施肥量过大、水稻生产受水资源短缺影响严重,迫切需要培育出一大批高产、优质、抗病虫、肥料高效以及耐旱的新品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而来的科技全球化,国际间、区域间的经济与科技合作也将越来越活跃,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加入国际农业科技主流,才能把我国农业研究带入一个新的平台,推动我国部分农业研究进入世界前沿,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更新换代,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从2001年开始,“948”计划开始设立参与国际重大合作研究项目,农业部首先用1000万元启动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教授主持的参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项目,开辟了我国农业科学家主动参与世界性重大农业科技合作研究之先河,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水稻育种研究与国际社会的有机融合,加强了国内育种单位的广泛合作与交流。   “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是1998年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发起。该计划是集中来自世界上各水稻主产国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通过大规模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鉴别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将这些品种资源基因(染色体片段)导入到各国的优良品种中去,从而实现优良基因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的大规模的国际交流,培育出大量的只有个别基因不同,其它遗传组成基本相同的近等基因导入系。一方面,可以大规模地鉴定和发掘优异的基因,较大程度地减少遗传背景对基因效应分析的影响,提高目标基因的鉴别效率和精细定位的能力,另一方面,各国的育种单位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当地的育种目标,从中筛选出所期望的育种材料,培育新品种。   参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项目,由华中农业大学主持,联合上海农业基因中心、沈阳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水稻所、辽宁省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江西省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广东省农科院等十多家科研单位共同研究。目前已创建和完善了理论分子标记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品种资源的利用与品种的培育相结合,大规模导入外源种子培育新品种的一套新方法,使整个育种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最后到推广的一个完整体系。该项目还集中进行了分子标记实验室、抗虫筛选、耐旱性筛选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其中,由华中农业大学和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分别承担建成了近6000平米的耐旱鉴定试验大棚和3000平米的抗旱筛选基地,现已实行开放式运行,服务于项目的各筛选计划。   据张启发教授介绍,应用分子标记于大规模资源鉴定及品种选育方法,是分子生物学与常规方法相结合进行作物改良的一次重要尝试。实践表明,应用这种方法,只需要3年的时间就能选育出新的品系,与常规技术相比,大大缩短了品种选育的周期。我国通过实施参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项目,目前,已从26个国家引进了含有优良基因的优异稻种资源200多份,并已将其优良基因分别导入到代表我国5个稻作生态区域的15个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中,共获得了约30000份近等基因导入系种质,陆续登记编目后将贮藏到上海农业基因中心等国家级种质资源库,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水稻品质资源。同时,全面展开了导入系的优良目标性状的筛选,如抗病虫(白叶枯病、稻瘟病、稻飞虱)、营养高效(耐低磷、低氮)、抗逆行(干旱、冷寒),优质高产等性状的筛选;以及利用近红外光谱扫描技术对单粒稻谷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非破坏性测定分析。现已获得了大量抗病、耐旱、抗逆、优质等具有潜在育种利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新种质。培育出了一批优良的品系,参加了国家及省级品种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试验。已育成的丰华占、矮秀占、中旱3号等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及省级审定。选育出的高产、优质、抗病虫、肥料高效以及耐旱新品种,充分体现了“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特色,全面提升了我国稻米的品质,为我国水稻育种常年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国西北部干旱、贫瘠的地区种植水稻不再是梦想。使东南部水稻主产区,能够有效降低农业耗水,增强抗虫性,肥料得到高效利用,使土壤退化和富营养化能够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农药施用量和施肥量的减少,降低了农民的成本投入,提高了稻米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使农民摆脱了“卖难”的困扰,增加了农民收入。 图为:6000平米的耐旱鉴定试验大棚及配套设施。 农业部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