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热作新闻

端稳“糖罐子” 走好“甜蜜路” ——象州县打造甘蔗产业链亮点扫描

时间:2023-12-27 作者:刘润金 覃宝强 来源:来宾网—来宾日报 点击次数:7147

甘蔗种植是象州县的传统农业支柱产业,全县共有种蔗户1.68万户,蔗农达5.94万人。作为全国22个糖料蔗生产基地县之一,象州县是名副其实的“糖罐子”,甘蔗种植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近年来,该县多措并举,加大力度推进甘蔗产业,逐步形成一条集种植、榨糖、糖加工、环保餐具生产于一体的“甜蜜产业链”,真正做到“一根甘蔗吃干用尽”,不断增加甘蔗产业的附加值,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综合效益。

推广良种和机械化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走进石龙镇花山村委的万亩甘蔗种植基地,只见一根根甘蔗笔直地挺立在田间地头,又高又壮,连片的甘蔗汇成一片绿色的“蔗海”,蔗叶随风摇曳,激起层层绿浪。

根据自治区关于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推广实施方案,象州县大力推广桂柳05/136、粤糖00/236、桂糖42号、44号、55号等高产高糖良种,新植蔗良种率达98.5%,比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除了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该县还不断推广种植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快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象州镇沙兰村的糖料蔗水肥一体化试点片区,成片的甘蔗长得郁郁葱葱,甘蔗平均高度可达3米左右。蔗地里,铺设着一根根水肥灌溉管,可以定时、定量把配兑好的肥液和灌溉水滴灌到甘蔗根部的土壤,省时又省力,有效提高甘蔗的产量、节约生产成本,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

“滴灌施肥把化肥的利用率由原来的30%提高至70%以上,有效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甘蔗的产量,实现平均每亩增产1.5~2吨,一亩甘蔗增收800~1000元。”使用糖料蔗水肥一体化设备的种蔗大户钟思业说。

今年5月-6月份,该县通过政府主导、糖企扶持、群众自筹等方式,着力推进水肥一体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县落实糖料蔗水肥一体化建设试点48个片区,实施面积1.12万亩,完工并投入使用1.09万亩。

因受农村劳动力缺乏、种蔗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机种、机管、机收逐渐成为种蔗大户及合作社的首选。全县5.84万亩新植蔗中选择机种的就达1.2万亩,劳作强度和成本进一步降低;推广的1.2米以上宽行种植技术正在被大多数蔗农所接受,为全程机械化操作打下良好基础。

“甜蜜原料”变钞票  蔗农生活甜蜜蜜

12月13日,在运江镇石鼓村成片的甘蔗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砍收和搬运甘蔗,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这些甘蔗将拉到糖厂榨糖,只要甘蔗一称重过磅,甘蔗的品种、价格等短信即时发送到蔗农的手机上。看着“甜蜜原料”稳稳地变成钞票,蔗农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广西来宾东糖石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甘蔗经过压榨、澄清、煮炼、分蜜、装包等程序,一袋袋白砂糖源源不断地传出,成为各大饮料厂、制药厂的重要原料。

“目前,东糖石龙公司日压榨能力达6000吨,年可处理甘蔗60万吨,年产白砂糖8万吨。本榨季进厂原料蔗预计40万吨,预计总产糖5万吨以上,加上蔗渣、糖蜜等副产品,可实现产值约4亿元。”来宾东糖石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晓玲说。

目前,全县共有广西来宾东糖石龙有限公司、广西博华食品有限公司2家制糖企业,今年1-11月制糖总产值达1.8亿元。

蔗渣循环利用  提高经济效益

据了解,榨糖过程中产生的蔗渣可用于发电,制作餐具、生活用纸等,实现蔗渣的循环利用。

在东糖石龙公司,蔗渣经过除髓机分离,分出渣髓和蔗渣纤维,把渣髓送至锅炉内燃烧,产生的蒸汽用于发电,可供应整个厂区的生产用电。蔗渣纤维则运送到来宾东糖集团纸厂,作为生产纸浆的原材料,所生产出来的纸浆,提供给各环保餐具厂、纸厂,用以生产餐具和生活用纸,“一根甘蔗吃干用尽”体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广西家得宝日用品有限公司车间,只见生产线快速运行,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序地作业。该公司利用蔗渣浆作为原材料,专业生产碗、碟、盘、快餐盒等一次性纸浆环保全降解餐具,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地,同时也向国内大型商超、餐饮连锁店供货。

据来宾市商务局反馈,2023年1-10月,象州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745.84万元,其中环保餐具产品出口额5587.9万元,占全县进出口总额72%,为全县外贸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热作发展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