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对策研究(1998)

时间:2002-08-14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565

一、 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在30年代,人口经济专家胡焕庸教授指出:从东北瑷珲(现黑河市)往云南腾冲划一条直线,直线两边的情况差距巨大。线的东边,占祖国50.78%的面积,却拥有96.3%的人口,同时也集中了中国绝大部分财富;线的西边,占祖国49.22%的面积上只有全国3.7%的人口,并且很贫穷。这条线就是著名的"胡焕庸线",它反映出东西部地区的巨大差距在旧中国就已经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东西部存在的巨大反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迅速得到改善。1952年到1978年,沿海12个省市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69.3%下降为60.9%,由于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历史上形成的发展有了很大改观。   (二) 改革开放后,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关中逐渐加大,是中国经济整体快速发展中地区发展速度不均衡出现的问题。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 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实行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方针和"加速东部沿海地带发展,带动内地发展"的发展战略,并对东部沿海地区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再一次逐渐拉大。1978西部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与东部相差70元,到1993年差距扩大到970元;1979年至1993年,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60.7%上升为66%,而西部地区由39.3%下降到34%,差距平均每年扩大0.76个百分点;1978年东部地区GDP占全国GDP总量的52.63%,到1994年已占到58.05%,西部地区由1978年47.36%下降到1994占41.94%。差距也呈拉大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差距拉大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东部地区1990年的国民收入占全国比重为53.8%,1991年为55.1%,1992年为57%,1993年上升为58.3%,平均每年增加1.5个百分点,相应地,西部地区国民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每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   (三)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再一次拉大,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的关注:1995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三次会议上,迅速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和反贫困问题,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1995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并且明确提出"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quot;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强调"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同西部地区多种开工的经济联合和合作。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对地区发展差距给予了认真的研究,纷纷献计献策,拿出了多种多样适合具体情况的解决方案。   (四) 对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性全国上下有了清醒的认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差距有逐步扩大,它会危及改革开放大业,影响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实现,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落后的西部将拖累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经济强国,使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理想落空。因此,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是一个关系全局发展的大问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少数地区、少数人先富起来,对于推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很必要的。如果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将长期落后,聚集大量的贫困人口,同时,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也会被东部发达地区吸引而去,发展将更为困难。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加快中西部的经济发展。   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各地区和中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防巩固。因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对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五) 目前,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尤其对西部地区,具有紧迫性。国家对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西部地区能否积极抓住机遇,在国家支持下快速发展自己是西部地区面临的重大抉择。   可以说,在西部地区面临的所有机遇中,国家把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作为重大战略方针和今后经济建设战略布局的重点是最为重要的机遇。这一机遇所带来的,是国家将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将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对中西部资源开发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行投资倾斜,并以国家投资为主;积极鼓励和引导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地区投资;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体系,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合作,有步骤地引导东部一些资源初级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在国家支持下要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帮助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等重大举措。西部地区必须抓紧时间,?quot;九五"末期打好基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华民族实现历史性腾飞之时跟上全国发展的需要。   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担负着中央赋予的屯垦戊边的重要使命。兵团成立于1954年,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生产队、工作队、战队的作用,新疆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是执行屯垦戊边战略任务的大型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集团,是新疆经济建设、民族、安定和巩固边防的重要力量,为祖国西部边疆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新疆兵团的重要作用将在国家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一) 经过40多年的建设,新疆兵团现在已拥有10个农业建设师、3个农场管理局和一个建筑工程师,下轄172个农牧团场,725个独立核算的工业、交通、建安、商贸企业。此外,还有附属工业、交通、商贸、建安3432个。现有人口235万,职工96万,拥有土地718万公顷,其中:耕地96万公顷,林地21万公顷,草场275万公顷,水域30万公顷。有配套齐全的大型灌溉工程。年引水总量8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0亿立方米,地下水8亿立方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已经自成体系。新疆兵团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 兵团的自然条件具有典型的荒漠化地区特征,所处整体生态脆弱,环境条件、交通设施不完善,相对闭塞,产业和市场发育不足,经济总量比重较小,人均收入相较低,市场占有率低,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缺乏经济良性循环的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兵团能够较快地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对于缩小整个西部地区同东部地区的差距,将起到突破性作用。   (三) 兵团的另一个特征是国有经济比重占绝对优势,国有经济中全民所有制经济占90%以上,工农业产品也体现出西部地区特点,主要是"原字号"产品:原煤、原毛、原糖、原粮等等。探索国有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能力,是国有经济长期以来面临的一项任务。兵团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指引下,能够在追赶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走在前面,将起到带动示范作用。   (四) 西部地区发展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农牧业生产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兵团长期以来为繁荣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不懈努力,通过民族团结活动、兴办教育、科技培训以至于移交建设完善的工厂等,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事实证明,兵团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传导器",起着将内地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传入少数民族地区的作用。   (五) 西部赶上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较长的时期,在这个较长的时期里,重要的是保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兵团在稳定新疆、巩固边防、民族团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兵团从创建起至今,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努力为兄弟民族办好事,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先后支援地方资金1.89亿元。帮助规划和开发工地2643万亩,修渠1万多公里,为600多万人次治病就医,先后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支持地方建设,为稳定民族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从未停止过颠覆破坏活动,颠覆与反颠覆、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需要有一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力量。兵团在60年代中印自卫反击战、1962年伊塔事件、1990年巴仁乡反革命暴乱和1997年伊宁动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兵团是一支应付突发事件、维护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保持新疆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对西部乃至全国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 新疆兵团与沿海省区经梅⒄瓜啾冉洗嬖诘闹饕?罹?br>   兵团与沿海省区在经济发展方面总体的比较是沿海省区相对较发达,兵团相对较落后。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我国大部分发达的省市,人均GNP远高于其他省区,同时,人口密集、城镇林立、交通便利,科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文化素质较高,工业化程序较高,经济实力雄厚,人民生活水平相对富足,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兵团与东部地区最根本的差距在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反映大七个方面:   (一) 地理环境差距   兵团地处祖国西部地区,主要是荒漠化环境,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干旱、高寒和风沙侵蚀的影响给人类自下而上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困难。东部沿海地区虽然也会遇到自然不利的影响,但总体生态环境优越于西部地区,人类自下而上和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的基本条件优越。 西部地区漫长的冬季、寒冷的气候,使农业生产和基本建设都只能在一种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同时,其他各行各业都受到冬季严寒不同程度的影响,给经济生产造成了大量的效率损失。冬季还使得建筑物、交通工具、管道等因御寒保暖增加了很多经济发展的成本,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同比西部投资效益不如东部,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支付在东部沿海地区都是根本不必考虑的因素。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西部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不如沿海省区便利,同样的普通物品,公路运输成本较铁路运输成本高7倍,而铁路运输成本又较海、河水路运输成本高9倍。兵团主要采用的运输方式是公路铁路,与沿海省区主要采用海运、河运相比较,差别巨大。   (二) 产业结构差异形成的经济发展差距   产业结构同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联系紧密,并呈较强的正相关性。当产业结构现代化程度越高是地,该地区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也相应越高。   据1996年资料分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全国平均是20:48.9:31.1,东部沿海省区是15.38:49.07:35.55,而兵团为44.3:23.9:31.8。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中,全国是50.5:23.5:26。东部沿海省区平均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甚大。由于农业比重较大,兵团还没有实现发达地区以非农产业为主导的发展程序,这是造成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兵团与东部省区的投资力度差距悬殊   从相对指标看,1986年至1994年,兵团固定资源投资增长6.1倍,年均增长达到25.26%,同期东部沿海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达到26.01%,年均投资者长速度与兵团接近。但兵团1986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15%,到1994年增长为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16%,比重上升不大;而东部沿海地区1986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42.56%,到1994年达到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65.83%,比重增长很快,很明显部沿海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比中西部地区大很多,同自身比虽然增长速度与兵团接近,但投资绝对额增加较中西部地工区、兵团大得多。形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一是进入80年代以来,国家采取"差别发展战略"和地区倾斜政策,使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初固定资产投资大大增加,经济重心向东部转移所至;二是东部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灵活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形成了多渠道多主体的投资格局;三是我国在高速发展时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中实行了投资重点转移,投资重点转向东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多个经济增长点,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东部再投资的能力。而兵团在以上方面均表现迟缓。   (四) 区域政策差异较大,造成发展进程不一致,发展内容差别较大。建国以来,国家采用"均衡布局"和"建设经济大后方"的战略为指导,以内地和腹心区域为重心推进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沿边、沿海地区的建设和发展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兵团的经济发展着重服从于备战需要,承担了国家大量战备性和边防性任务,影响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梯度发展战略"指导下,于1979年率先在沿海地区实施了财政、金融、外汇、人才、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建立了四大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12个保税区,截止1994年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2万个,东部占88%,西部仅占5%。兵团从1978年至1995年累计利用外资仅1.65亿美元,只占全国同期利用外资额0.18%。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区域政策逐渐的利于中西部载我的发展,兵团才真正感受到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关中的宏观政策条件。   (五) 兵团与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是影响人们心理钪苯印⒆钋苛业囊蛩亍Q≡穸?垦睾J∏?械墓愣?⒏=ā⑸蕉?⒔?铡⒄憬?省与兵团做比较。在改革开放前4 1978年,兵团职工人均货币工资为649元,排在全国第12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元。同时比广东、福建、山东、江苏、浙江平均工资水平分别高出38元、52元、136元和105元。1978年后情况逐渐改革,至199折止,兵团职工人均货币工资已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工资和上述5省职工平均工资,在全国排名遗失至第30位,1995年兵团职工人均货币工资为4188元,比全国低1317元,比广东、福建、山东、江苏、浙江分别低4067元、1674元、926元、1760元和2436元。从增长幅度看,1994年与1978年相比,全国人均货币工资增长了7.94倍,上述5省区人均货币工资增长幅度也在6-10倍之间,而同期兵团职工人均工资只增长了3.84倍,这仅仅是工资表上反映出来的情况,如果把稳性收入也包括在内的实际收入反映出来,差距将更大。   与东部沿海省区的收入差距给兵团带来巨大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在兵团工作了几十年的职工对长期生活在边远地区、过艰苦的生活、承担屯垦戊边重任,却只有与东部省区相比较很菲薄的收入这个现状心存忧虑。1978年至1995年底,兵团外流人员共达30万人,严重影响了兵团持续发展。近些年来,后侵略者 老职工的子女很多都不愿接父辈的班,纷纷跳出兵团,使本已很紧缺的人才更加紧缺。收入差距的拉大,对兵团的稳定已构成威胁。   (六) 兵团与东部沿海省区体制上的差距巨大,反映为两者对发展经济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大相同。兵团最重要的体制特征是党政军企合一,采取了计划经济模式和以国有经济为主要成份的全民所有制模式,因此,市场化程度和非国有化程度很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困难较大。1996年兵团GDP中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92.5:7.5,在农业和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87.6:12.4和86.8:13.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比重占88.8%,很显然非国有经济活力不足,1996年经济发展速度仅为1.7%,而同年我国GDP中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比重分别为33%和67%,在农业和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2.77:97.23和28.5:71.5,经济发展速度高达9.7%。如果与沿海省区比较反差更大。1996年江苏省与浙江省GDP中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比例分别为18%和10%以下,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比例分别为19.47:80.57和10.75:89.25,两省区农业总产值中非国有经济比重都在95%以上,但该年江苏省和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都达到了12.12%和12.7%,高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更比兵团高出1倍多。   (七) 兵团与东部沿海省区在思想解放程度上的差距,造成了对待改革与发展认识的差距,在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上大不相同。自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东部沿海省区在改革的路子上屡有建树,"特区速度"、"温州模式"、"诸城改制"等等,让中国西部地区学了20年至今仍追不上且差距呈扩大迹象。西部地区何以总走不到前面,拿出自己的发展路子呢?这确实需要深思。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开辟了改革开放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大大解放了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思路,使中国东部再一次掀起大发展的浪潮。而反观兵团,计划经济和传统体制的惯性依然困扰着干部和职工的思想,"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战略思想仍未得到彻底贯彻,贻误了很多宝贵时光,仍然走不出一条自己快速发展的道路来。思想解放程度达不到改革的要求,发展思想难突破旧的、传统的框架。这是形成差距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四、 新疆兵团加快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兵团与东部沿海省区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缩小存在的差距,意味着兵团必须全面加快发展。只有加快发展速度才能实现与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兵团面临着一些有利的机遇和拥有一些快速发展的条件。   (一) 当前兵团面临的最大机遇、最为有利的发展条件,就是国家对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关中作出的承诺和努力。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明了我国地区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取向,把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五大再一次充实、强调和明确了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关中的战略措施,提出国家将加大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到中西部投资,发展东西部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更加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等方针。兵团必须抓住机遇,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一定会给兵团加快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使用。   (二) 国务院国发[1997]15号文化"关于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中发[1997]1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通知"中,都明确提出了兵团组建"中国新建集团",列入全国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为兵团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促进结构高速,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和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提供了机遇和条件。认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组建"中国新建集团",对兵团提高整体向外的经济竞争能力,扩大吸引外资的能力和扩大对外开放、走向国际市场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 国务院国函[1990]24号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调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管理体制和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国家对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加大了对兵团的扶持力度,为兵团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怀下,兵团逐步在国家各有关部门,就工农业生产、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物资分配、商业、交通、外贸进出口和对外经济合作、劳动工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不同地实现了单列。国家统一计划管理的产品以1987年实际交售量为基数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超过基数税分兵团享有经济销售权;兵团享有外贸出口权;兵团农牧团场的科技、教育、医务人员和机关干部可以报城镇户口,供应商品粮;按?quot;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有利生产、协商解决"的原则处理土地、草场、水利、矿藏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划归兵团和兵团已经开发的资源,继续由兵团使用;兵团享有国家给自治区同样的优惠政策,兵团上缴的农业特产税、教育附加费等全部退还兵团;兵团边境农场的建设人秋老、少、边、穷地区扶贫的一部分对待;国务院各经济综合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事业主管部门,要把兵团作为一个单独的、特殊的问题对待,在计划上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帮助兵团顺利完?quot;屯垦戊边"任务等优惠政策逐一交给了兵团。虽然兵团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全面单列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并有待进一步落实,但国家对兵团的关怀和帮助已经对兵团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四) 兵团具有的地缘优势与国家沿边开放政策的实行和亚欧大陆桥开通两项机遇相结合,将使内陆封闭的经济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疆是我国通向中亚的唯一通道,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并延伸到东、西欧,亚欧大陆桥的开通,建成了横贯亚欧大陆的大动脉。兵团有8个师局100多万人口分布在这条动脉的沿线,并有58个团场分布在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全疆15个岸兵团都拥有过货权,并且有130多个公司、拥有地边贸经营权。国家实行沿边、沿江、沿海开放战略政策以后,新疆相继对外开放了6个城市、15个口岸,建设了8个开发区、合作区和互市 区,开通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国际列车和航线,每年举办的"乌洽会"为兵团直接参与国际国内敞开了大门,淡兵团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 兵团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与国家开发建设大西北的机遇相结合,为兵团新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新疆是祖国的资源型省区,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和矿产资源,国家从"九五"时期开始,将新疆做为21世纪我国能源战略接替区,并把新疆做为国家优质棉商品基地,要求到本世纪末新疆棉花产量达到全国产量的一半。新疆的各项机遇也是兵团的机遇。兵团在积极投身石油化工工业的同时,棉花生产优势较自治区更为突出。同时,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逐步西移的情况下,几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的投资,新疆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改善,兰新复线通车,乌鲁木齐机场扩建,亚欧光缆开通,数字微波通讯遍布南北疆,使得兵团发展的大环境大为改善。兵团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发展具有了更为良好的基础条件。   (六) 兵团体制的集团组织优势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相结合,会给兵团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兵团自1981年重建以来,兵团事业已经得到全面恢复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已经建立起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基础,目前正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顺应全国性的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利用兵团组织严密、机械化程度高的集团优势,可以较快地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完成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五、 新疆兵团与东部沿海省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按照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确定的我国发展的战略方针,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彻底改革兵团经济体制、运行机制和所有制结构,尽快扭转经济发展和改革总体滞后东部地区的局面,迅速建立兵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坚定地把兵团大农业放诠ぷ鞯氖孜唬?卫巫プ〈罅Ψ⒄苟?⑷??档墓丶???卑哑笠蹈母铩⒏淖椤⒏脑旌图忧抗芾斫岷掀鹄矗?畲罅说氐鞫??30多万兵团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必将使兵团经济尽快赶上东部省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奋起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的目标。   (一)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业是兵团经济的基础,有很强的优势和潜力。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现传统农业向产业化地、规模化、现代化农业转变,是兵团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农业基础地位,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对农牧团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改善生产条件。重点是水利的投入,把水利事业当做首要的基础产业对待;要狠抓节水措施,强化节水农业,在节水技术上创出新路子;要积极参加新疆大河流域的联片开发和地州的联合开发。同时,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加快农机具有更新改造,促进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二是发展特色农业是兵团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挥农业优势不可忽视的战略重点。 兵团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水圭资源,完全有条件发展特色农业,抓住棉花、甜菜、粮食、畜牧、瓜果五大优势产品,引进"两高一优"的农业综合开发;对具有潜在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各类粗加工产品和出口产品进行高质量、高效益的深加工,实现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转变;团结城镇菜篮子工程,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确定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创立龙头企业,建立商品基地,依靠科技进步和良好的农业投资体制,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使兵团农业得到良好、有序的发展。兵团农业的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是逐步缩小与东西部差距,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二) 第二、第三产业的崛起是兵团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   二、三产业是兵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三产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发展融合经济。新疆经济大体可分为三大块,即中央企业、生产建设兵团和地方经济,其产值比重大体为55:14:31。中央企业和兵团对促进新疆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三大块经济条块分割自成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三大块经济的联合与协作有所加强,而条块分割的局面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造成重复建设,人、财、物浪费,对经济发展不利。三大块经济互补性强,如能形成合力,其释放的能量将更大,对于实现"九五"规划,守成第二步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九五"期间可以资源开发为融合点,以资产重组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合作方式,通过参股、合资、联营、承包、租赁、代理、委托经营、兼并、拍卖等,建立起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利益共同体。   二是加速资产重组。二、三产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在资源重组,受兵团和银行财力的限制,资产高速增量不可能大范围的进行,只能靠资产的存量调整推动兵团二、三产业的发展,加上二、三产业的改革进程也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淡资产的重组创造了条件,而资产的重组使各方面都能获得良好的得益,重组将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界限,使经济的割据、行政对企业的限制、政企不分等问题得到解决。   三是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二、三产业中支柱行业或龙头企业,特别是那些以新体制改革或建立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要改革目前粗放型的工业生产方式,由初加工、粗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发展,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辅之以广告宣传,创名牌、创信誉,开创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三产业要以信息产业为重点,团结为一、二产业及自身发展服务来开展建设,增强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 积极培育和完善要素市场   兵团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发育迟缓,市场容量较小,对推进产业发展的作用有限,这是兵团经济发展缓慢重要原因之一。提高市场容量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培育市场、推进市场发展也是不可忽略的方面。   要培育市场主体,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同时,积极推动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国有经济发展。兵团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尽早解决团场内部二、三产业保存期是非国有经济税收征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调动团场和个人诸方面积极性。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提高职工收入稳定职工队伍的重要方面,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发展非国有经济还必须提高思想认识,那种将非国有同国有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是要不得的,必须树立所有经济成分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观点,在壮大国有经济的同时,大力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要注意培育商品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并注意同自治区的衔接和相互促进。一要设法通过试点摸索使劳动力和人才能流动起来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方面支持,早日建立兵团内部的资本拆借市场如内部银行、财务公司等;三要积极试点探索使土地经营权合理流动的途径。生产要素的流动意味着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从而将会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当然,这种流动也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改革的深化和制度的创新、意味着经济的发展。   积极培育市场,还须加强市场环境的建设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兵团团场自己的公路建设、通讯设施、代具、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会缩短产地销地的距离,缩短产品的销售时间,加快商品化和社会的专业分工发展,这将有助于发挥兵团的集团优势,促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四) 进一步深化改革是促进兵团与东部省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可靠保证   1. 坚持兵团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是保持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的基本体制不变的原则。在此条件下坚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兵团基本制度不变,这既是实现新疆发展稳定的需要,也是屯垦戊边伟大事业的需要,同时,还是大规模制度创新初期的理性选择和渐进式兵团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是从兵团实际出发,坚持屯垦戊边,坚持经济任务与政治任务"两兼顾"的原则。既要坚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坚持发挥"三个队、四个力量"的作用。要把政治作用和发展经济统一起来,把屯垦戊边和屯垦兴边统一起来,在改革中要赋?quot;屯垦"和"戊边"以新的内容。"屯垦"的核心是加速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戊边"的目的是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兵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多作贡献。   三是坚持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和兵团企业的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兵团企业改革首先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般要求和原则,但要结合兵团企业的特殊性,制度创新要有兵团特色。   四是坚持改革的效益原则。要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行政运行机制,加强国有资产运营监管机制;坚持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能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积极性,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五是坚持改革的民众性原则。要广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兵团改革。   六是强制性变迁同诱导性变迁相结合的原则。兵团在重视强制性变迁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自下而上的诱导性变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衡量改革成效。   2. 准确把握兵团改革的突破口   从兵团实际出发,围绕"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这个核心问题,应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理顺政资关系,营造国有资产运营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求企业"经营权独?quot;,还要求企业"产权独立",并且多元化。为此要实现三个分离,塑造三个主体,即资产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分离,塑造所有者主体;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塑造企业法人财产权主体;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分离,塑造企业家主体。   二是理顺政企关系,转变兵师机关职能,构造新的行政运行机制。实现政资分离,要求兵师机关管理职能转变,专司行政职能,不再过问企业经营管理事务。从资产经营领域里退出来,进入服务、规划、协调、监督、调控领域。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四句话,每句话里都有兵团机关要改、要做的内容。"产权清晰",国有资产控制权分别掌握在兵团机关一部分部门手中,要明晰产权就要求各部门放弃自己部分或全部权力。这样一个权力大调整的改革,只能由兵团机关自己来完成。"权责明确",即明确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对企业中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的权和责。要明确其权责,只能由兵团机关来主持。"政企分开"这项工作的主动权也掌握在兵团机关手中。"管理科学",需要有优良外部环境,有体制和政策的支持,如领导体制、组织人事制度、市场体系的发育、中介机构的健全等,也都是兵团机关的主要职能。   在此基础上,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点:第一,建立新型的企业管理机制,企社分设,剥离企业负担。营造企业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发展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以"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为核心内容的多种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第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第三,积极改善兵团外部环境。争取理顺兵地关系,为兵团自身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 兵团母锏恼?蹇蚣?br>   兵团改革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在宏观改革方面,要坚持兵团特殊职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统一,实现兵团国有制与现代企业体制的统一,社会目标怀企业目标的统一,政治任务与经济任务的统一。其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中心思想,实现双层分离,两条线运作,落实三大转变。"   一个中心思想:树立以发展兵团经济为中心,巩固和壮大兵团的政治地位,增强兵团经济实力,实现政资分离,转变兵团机关职能,明确行政与经济的权责,塑造市场主体,构造市场运行机制,提高企业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中心。   实现双层分离,两条线运营:即实现兵团行政管理与资产运营监管相分离,资产前进观察监管和资产具体经营权分离;实现行政、社会管理与资产监管经营两条线运行。既要加强兵团的职能和作用,又要促进兵团经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落实三大转变:一是转变政资不分的资产结构,政企不分的管理结构,社企不分的社会结构,建立能代表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兵团国有资产运营监管机构,授权建立国资运营中介公司,如: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经营公司。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放开投资形式和渠道,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二是转变经济运行的调控方法,增加调控手段,形成二级调控体系;第一是兵团财务、金融、审计、监督察、经济司法的行政法律监督调控。第二是国资委及投资公司,经营公司对入股、参股的企业进行资产经营监督调控。完善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有效控制。三是转变兵师机关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政策、信息引导,协调服务,培育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承担社会管理职能,不再直接介入经济经营活动。   兵团企业微观改革要在兵团宏观改革的基础上,改变原有那种政企不分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形式,塑造企业新的财产关系和运行机制。具体可概括为"三个层次,三个系统"的改革。   所谓三个层次,一是团场。社企分设,形成两大块:一块按经济运行规律进行组织和管理,一块按社会生活来管理,一个党委两个机构。二是连队,场办企业。农业连队根据特点设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生产组织,条件成熟的可改制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有条件的团企业可逐步赋予其法人地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与团场是母子公司联系。三是职工,不断完善承包责任制、家庭农场经营的形式,加?quot;两费自理"力度和范围,提高土地租赁经营的推行力度,建立费用自理的成本收益个人帐户,完善"四到户"的服务体系,提倡职工自愿组成股份合作制经营实体,提倡职工发展非国有经济成份。   所谓三个系统是指:建立和完善生产服务系统,社区管理系统,社会保障系统。   总之,兵团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相结合,从产权明晰、政企分开入手,实现兵团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改革必须使兵团经济焕发勃勃生机。   (五) 消除资金、技术、人才瓶颈制约是兵团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   1. 资金因素   资金匮乏是兵团经济发展缓慢的严重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在:   第一, 水利、交通、运输状况难以改善。部分团场,特别是边境贫困团场,担负着屯垦戊边的历史使命,承担着社政职能,上交国家税岍,自己却仍过着贫穷的生活。许多耕地无水浇灌,滴、喷灌设施无力安装,农作物产量很低,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路况很差,又地处偏远,运费比腹心地区高几倍,一些边远团场仍处于雨季道路泥泞,夏季灰尘满天,初冬封山,来年春天才能下山的状态,交通极为不便。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才能解决行路难,而兵团自身无力解决。   第二, 第国有工业企业资金缺乏。很多企业历史债务沉重,无法继续发展,还有部分企业淡团场自筹资金建起,一建厂就开始了庞大的财务费用支出。缺乏资金导致企业只能以贷款维持简单再生产,造成大量厂房、设备闲置,投资收益率偏低。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改资金却无力筹措,"九五"期间,兵团技改资金平均每年需投入14亿元左右,而自筹资金比例仅为其8.2%,银行则要求企业必须有30%的技改资金投入,重点企业技改投入一般都在千万元以上,而兵团工业每年自筹资金能力仅为0.3亿元。   第三, 农牧团场社会负担沉重,靠贷款维持简单再生产,财务费用支出庞大。消除这一瓶颈制约的途径有以下几个:   首先,国家扶持。建议将58个边境线上的贫困团场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对水利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其公路修筑、维护和通讯基础设施的费用列入国防公路务防通讯建设计划。   其次,建议将国有企业的部分债务转为资本金,做为国易什??跚崞笠蹈旱!;蛘叽酉钟泄?凶什?星谐鲆豢椋?榛罹????笠蛋焐缁岢锛?式鸩⒋??溆嘧什?媪吭擞??br>   再次,出售、拍卖部分国有资产,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   最后,"外引内联",利用兵团的资源优势及劳动力丰富的条件,吸引东、中部地区的资金及外商来兵团投资。   2. 技术、人才因素   兵团人才流失严重。不少的兵团职工子女一心通过考大学等多种途径跳出农门,且毕业后不愿回新疆回兵团;外地大学毕业生大多也不愿来兵团;以致兵团内部的人才向自治区,向内地沿海流动。兵团应站在科教兴兵团的高度通过有力措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如内地大学毕业生可将其户口留在原户籍所在地,工作期限定为五年,工资相对较高;本区大学毕业生将其户口留在城市,鼓励其到各农牧团场服务等等。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了人才就有了技术。兵团农业技术人员不足,工业技术人员更少,高级管理人才少,除了大力培养兵团部分的技术、管理人才外,还需要从科技发达地区引进人才。   (6)推动科技进步   兵团要在争取国家支持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改变目前科研经营严重不足的状况,对于经费筹集可采用多渠道筹集解决,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向科研项目投资,或鼓励企业建立类似基金会之类的机构,支持兵团科技事业。   完善科技进步的激励机制,从两方面着手解决。一要想方设法提高科技人员待遇,提高科技研究活动的预期收益。组织公正客观而严格的科技鉴定机构,对研究成果进行公正评定,将成果与待遇等挂钩,鼓励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科研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要设法降低科研人员的投入"成本",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7)扩大对外开放   一是扩大兵团向国外的开放。兵团具有发展沿边贸易的优势条件,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促进地边贸易发展,加强向中亚国家和其它有关国家的劳务输出和参与工程建设招标,积极加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利用我国与境外市场的互补性加速发展兵团经济。边贸发展方面,要积极国内地和自治区优势企业的联合,在边境沿线条件好的地方建立出口加工区。要特别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树立长期经营和名牌意识,把地边贸易?quot;出口创汇"型提高到"市场拓展"型,积极为兵团经济发展服务。   二是兵团要扩大向内地省区的开放,尤其是要向发达省区的开放。这既包括官方的"政府间"合作,又包括民间(企业间、事业单位间的经济和其它业务)合作。兵团向内地的开放应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社会、科教文卫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另外,还要积极开展干部交流,这对转变领导观念,提高干部业务素质有重要意义。要扩大向内地的开放,还要特别注意改善兵团的投资环境(包括软硬两个方面)。   三是要扩大向自治区的开放,加强兵地团结,发展兵地融合经济。首先在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方面,兵团要积极主动同地方合作,事实证明,只要真正在互惠互利、得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兵地融合经济就会有大的发展。其次,兵团要在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方面向地方开放,而不能建立自己封闭的市场体系。最后,随着社会化专业化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兵团还应在社会事业发展方向向地方开放,加强同自治区的合作,尤其是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科教文卫、第三产业方面更要加强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六、 新疆兵团对外部环境改善和国家给予扶持的要求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兵团要达到在2050年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总体持平的目标,关键在于加快兵团经济建设的步伐。国家、自治区对兵团实行政策倾斜,改善外部环境,为兵团事业营造一个类似国家重点发展东部时的外部环境,甚至更加优惠,是加速兵团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   认真贯彻中发[1887]17号文件精神是兵团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党政军企合一的体制下,与发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进一步理顺兵团与国家、兵团与自治区的关系至关重要。   理顺兵团与国家的关系主要是进一步解决好计划单列的问题。要解决好三个不到位问题:一是兵团的科技和社会事业发展计划要真正到位;二是兵团的财务预算作为在国家财政部一级预算要从原有的只进入财政部农财司的计划渠道,而全面进入财政部各司的计划渠道;三是改变兵团只有农业银行这一个融资渠道的局面,能在各有关银行融资。近几年在计划单列中的三个不到位使兵团不能够得到国家的全力支持,在能通过其他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妨碍了兵团的整体发展。在贯彻中发[1997]17号文件中理顺兵团与国家的关系,实现真正的计划单列。现已将兵团纳入国家财政一级预算,使兵团的财政来源有所保障,融资渠道也得以拓宽,为兵团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理顺兵团与自治区的关系。过去,由于兵团有关行政管理职能权利的不到位,在水利、土地、草场、矿产等资源的利用与开采以及所有权上时有争执。国函(1990)24号文件规定:"关于土地、草场、水利、矿藏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自治区划归兵团已经开采的资源,继续由兵团使用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兵师两级机关在自己的辖区内很难行使资源行政管理权,兵团与地方在这些方面常用纠纷发生。另外,由于双方关系不顺,经济亦难以融合,出现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重复上项目的问题。为了经济的共同发展,这一关系急待理顺。   (一) 争取国家支持   第一, 明确兵团的法律地位。造成兵团目前困难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兵团的性质、地位没有在法律、法规上予以明确,从而导致兵团与国家、兵团与自治区以及兵团内部三个层次关系不顺。因此,在理顺上述三个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和健全兵团必要的行政管理并立法予以保证,是兵团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此,建议中央和自治区组织调研组,对兵团进行专门调查,以制定出符合兵实际,有利于兵团巩固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并在条件成熟时,制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以规定兵团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第二, 尽快完善兵团在国家的全面计划单列体制。将兵团的发展列入国家西部发展战略的重要序列,在产业布局、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将兵团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通盘考虑,统一安排;将兵团科技、社会事业发展列入国家计委及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计划,并直接下达兵团;将兵团的信贷渠道由农业银行扩大到国家各政策性银行和专业银行总行,并在自治区信贷计划中,?quot;其中"形式列出。以上各项多已在中发[1997]17文件中得到明确,兵团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使上述各项早日得以落实。   第三, 将兵团62个贫困团场(其中边境团场58个)全部在国家"九五"扶贫计划中单列,享受国家对贫困地区的种种优惠政策,建议国家返还贫困团场税赋,并增加对贫困团场管理费和事业拨款;将边境团场2766公里道路修筑维护费及通讯设施建设列入国防公路和国防通讯建设计划,以提高边境团场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加快其脱贫步伐。   第四, 请求投融资政策支持,加快兵团制度创新。批准兵团采取适当形式建立内部资金融通机制和相应的机构,比如,在组建中国新建集团时批准建立财务公司,帮助兵团拓展融资渠道,除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将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投资、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安排给兵团外,允许兵团经过国家批准通过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以及BOT等方式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以适当形式拨给一定经费支持兵团建立健全新型的社会保障体制;同时,在西部实施东部地区主导产业政策、减免税收,东部地区到兵团投资兴办支柱产业;向西部引入特区的某些对外开放政策,加快外资的引入。   第五, 落实中发[1997]17号文件关于"制定吸引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的政策,提高兵团人员素质,国家教育、人事等部门要有计划地培养、定向培训和选调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兵团开发建设。同时,要从兵团职工队伍中选拔培养人才,充实加强兵团干部队伍的指导精神。进一步请求给予兵团必要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将兵团每年所需大、中专毕业生的名额列入教委毕业生分配计划,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兵团工作,凡自愿到兵团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可落在其家庭所在地,工作年限可规定为5年,工作期满后,允许其回内地,需要组织安排工作者,由组织安排工作;对自愿到兵团工作的其它科技、管理人才,实行与支援西藏人员相应的优惠政策。   第六, 中央和自治区适当减轻兵团负担。建议中央适当增拨团场行政事业费、社政建设费,把团场武装建设费和民兵训练费列入军事预算;增加离、退休费的补助,将现有拨付建国前离休人员的做法逐步扩大到1954上底兵团成立前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的退休费;减免边境团场税收,延长扶贫期限,增加扶贫投入,设立边境农场综合开发专项基金;推迟直接用于建设粮、油、糖、畜基地进行贷款还款期限;开展智力支边和科教支边活动。建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按照国务院中函[1990]24号文件的规定,将兵团上缴的农业特产税、教育附加费等全部返还新疆兵团,在计划上和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助。   (二) 改善政策环境   第一, 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一切陈旧观念,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和旧的思想观念的双重束缚,制约着兵团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环境的改善。解放思想,就是要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换脑筋,在改革的目标模式,经营思想、所有制结构、所有制实现形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手段等各方面,从"左"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树立起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价值观念、效益观念,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第二, 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已给兵团的各项政策。在过去若干年内中央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兵团发展的政策,包括中央对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指导性 政策措施以及自治区颁布的适用于兵团的政策,但与开放地区相比存在着不系统、不完善、不配套、不明晰的特点,对政策的运用和落实带来了障碍。应当千方百计地清理、落实这些政策,用足用好,以一种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态度开创兵团经济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   第三, 积极参与和争取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变兵团的资源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通过项目带动发展开发型经济,交换本地区不具备优势的产业,获得更多的资金积累,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要力争在交通能源、邮电通讯等基础产业上占有一席之地。   第四, 兵团对外应追求均衡发展,以缩短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对内则应坚持非均衡发展,对边境贫困团场(垦区)、腹心团场(垦区)和城郊团场等不应片面强调均衡发展;在效率与公平两者间,着眼点放在效率上;培育一批自己的增长点或发展极,使先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产生聚集将就,从而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吸引中心和扩散中心。   第五, 按照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合理的原则,统筹安排兵地产业结构和布局。   兵团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国家与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大系统之中,统筹安排、协调发展,避免相互争夺资源及其所有权、市场和重复建设,谋求共同发展之路,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支持兵团兴办一些跨世纪的工业、水利工程、农牧业基地建设项目,实现下世纪前十年兵团经济与东部地区的发展总体速度持平的宏伟目标。兵团与自治区各级党政部门,应把兵地经济合作,共同开发,共同发展作为新时期密切兵地关系的新内容新形式。   (三) 国家对兵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给予扶持,是为兵团经济发展建立有力的支点,解除后顾之忧在重要举措。   第一步,理顺兵团在国家计划单列在社会管理方面的管理体制和投资渠道。   国函[1990]2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轩鉴定几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明确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务院实行单列,中共中央中发[1996]7号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兵团的地位和作用,对兵团发展社会事业的补偿提出了总的原则:"武"的部分按军事部门的要求,由国家拨给相应的经费,办社会的费用国家相应给予补贴。兵团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仍实行在国家计划中单列。   兵团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族、计划生育、武装等社会事业分别列入国务院有关部委规划、计划,归省一级单位管理,拨给行政事业费,并给予适当优惠照顾。   农牧团中小学教育经费,由只拨人头费改为全额拨款,工交建商企业办的学校,由企业办学改为社会办学,国家全额拨款。兵团的各级各类学校,属于国民教育的,改为国家办学,把学校从企业中彻底分离出来。   第二步,国家给予政策性扶持,建立具有兵团特点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住房保障在内的全兵团统一化、法制化、社会化、基金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鉴于兵团最初是由大批转业官兵构成,兵团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和兵团对国家、自治区的超常贡献,兵团成立以前的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费用应由国家承担。建议1954年以前参加兵团工作的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医疗费、福利费、安置费及其他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财政按统一标准足额划拨兵团。   由于兵团长期执行低工资制度,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用于开发土地、农田水利建设和负担离退休费,为保持职工离退休后生活水平不致大幅下降,应允许兵团让渡一部分土地使用权开展补充养老保险、职工离 术后,划给4-5亩地作为补充养老田,职工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出租获取收益,死亡后,土地使用权由团场收回。   第三步,按照中发[1997]17号文件要求,建设城市,并加强小城镇规划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垦区职工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   兵团城镇人口已占总人口的48%,一些垦区已形成兴建城市的条件,为发展兵团经济,要按中央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参照石河子市的管理方式,在农一师、农二师、农六师和农十师所在地兴建阿拉尔、呼木休克、五家渠和北屯等四个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此外,在其他师(局)驻地和团场场部已形成一批初具规模的小城镇,改变目前仍存在的部分规划不当,基础设施不配套,交通、水电、通讯和社区管理水平低,社会化服务网络没有形成的状况。为提高垦区城镇建设水平,应做到:   ① 编制兵团小城镇规划,结合经济发展,有条件的团部要建成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的小城镇,适当集中连队居民点,规划建设小康连队。   ② 量力而行,分期分批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小城镇成为当地经济、教育、文化、科技、通讯、交通中心。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采用多种形式建房、售房,使职工享有舒适、经济、适用,达到小康标准的住房。   第四步,建立具有垦区特色的基层政权组织,为发展社会事业服务。   协调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维护垦区人民的合法权益和提高垦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建议根据垦区、团场的作用和管辖范围的大小,建立一批团场社区管理委员会,行使基层镇政府职能,发挥社区功能,为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社会发展差距发挥应用的作用。 课程组组长:陈忠 课题组副组长:潘仁源 张玉华 课程组主持人:陈忠 课题组成员:陈 忠 潘仁源 张玉华 周国胜 公开亮 方浦成 过常徵 张叔俊 金勇钢 胥 静 张静亚 张建国 潘新刚 杨满社 胡 军 刘宗芸 刘亚东 毕英霞 何 芳 课程执笔人:公开亮 杨满社 张建国 潘新刚 胡 军 刘宗芸 刘亚东 毕英霞 何 芳

责任编辑:xiong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