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2001年魏克佳局长在农垦专业会上的讲话

时间:2002-04-16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6757

加快发展 提高效益 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农业部农垦局魏克佳局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垦专业会上的讲话 (二00一年一月五日) 同志们: 这次农垦专业会主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九五”特别是2000年农垦工作,研究部署“十五”及今年的工作。两天来,代表们听取了温家宝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陈耀邦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刚才,张宝文副部长又作了重要讲话。这些,对指导农垦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农垦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请各垦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农垦系统当前形势、“十五”思路和今年的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当前形势 2000年是“九五”最后一年,回顾过去的五年,经过农垦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五年间,全国农垦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5.7%,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其中,第一产业年递增5.6%,第二产业年递增4.6%,第三产业年递增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6%。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通过增加投入,农业生产物质技术等基础条件得到改善,“九五”期间,新增耕地38万公顷、农机动力144万千瓦、灌溉面积90万公顷、橡胶定植2.4万公顷、果树定植10万公顷、造林20万公顷。特别是百亿斤商品粮基地、棉花基地、橡胶基地等一批 重点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以平均年生产能力来衡量,粮食产量达到1610万吨,比“八五”时期提高了44%;棉花69万吨,提高了60%;牛奶111万吨,提高了37%;干胶34万吨,提高了20%。 (三)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一是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初见成效。到1999年,非国有经济已占农垦经济总量的24%,提高了14个百分点,打破了国有经济成分一统天下的局面。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995年的43:36:21变为目前的42:33:25。农业方面,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扩大,畜牧等养殖业比重上升,农产品的品种优化、品质提高;工业方面,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业及其他行业中的一些高附加值工业,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方面,以发挥区位优势为特色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连锁经营等新的服务方式的尝试和运用,使农垦服务业焕发出蓬勃生机。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九五”期间,农垦发展了一批产业化经营企业,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据24个垦区统计,农垦已建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473个,实现销售总额204.9亿元,创汇总额1.2亿美元,为农垦职工增加收入13.7亿元。在去年8部委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农垦系统占了11家。 (五)科技进步成效显著。“九五”期间,全系统有36项科研项目获国家、部级科技奖励,其中4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项居国内领先水平;育成动植物新品种57个;种子工程、旱作农业、精量施肥、旱育稀植、橡胶割制改革和胚胎移植、饲料营养配方等一大批实用新技术的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了示范。此外,农业标准化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进展也为“九五”农垦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六)改革有重大突破。全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确立了深化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以延长土地承包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完善,橡胶作物的家庭经营有了实质性进展;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取得积极成果,有15个垦区已初步改造为集团体制,大多数中小企业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国有经济的布局进一步优化,非国有经济的比重进一步加大;经过垦区和当地政府的积极努力,农垦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有了新的突破,北京、上海等垦区率先实现了政企分开;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纳入规范,已有19个垦区职工养老保险纳人地方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为农垦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创 造了有利条件。 (七)职工生活进一步改善。全系统居民人均收入由1995年的2280元增长到2000年的2920元;垦区的文化教育事业、交通通讯业和小城镇建设得到较大发展,职工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边境贫困农场的生产条件、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饮用不卫生标准水的人口由“八五”末的27万多人减少到5万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各垦区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主题,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强管理等为重点,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场办工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拍卖、租赁、兼并等方式全面改组改制,调整了国有经济布局,止住了“出血点”;以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劳动用工制度为主的各项配套改革在上海、江苏、福建、云南、浙江等垦区有了新的突破。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重点的农业结构调整有明显进展,北方春小麦优质品率达到90%;高效经济作物的比重增加;畜牧业特别是奶业发展势头较猛,去年在国务院的重视下,由农业部牵头、7个部委参加的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启动。以扭亏目标责任制和降本增效为主要内容的措施得到了进一步落实,黑龙江垦区在农业生产上全面实施的斤粮成本逆控法、新疆兵团在棉花生产上推行的精准管理技术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个经济运行在连续3年下滑后出现了明显的回升好转,开始走出谷底。全系统实现大幅度扭亏,亏损额较上年减少30亿元,减亏幅度达70%,其中工业实现扭亏为盈,为今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农垦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很突出,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没有根本改善,经济发展还不协调,职工收入增长缓慢,企业负担过重等。去年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各垦区工作努力的结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外部环境好转有关,如棉、糖等部分农产品价格的回升,债转股、剥离不良资产等国家扶持政策使得企业债务负担大幅度减轻等。因此,还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工作上继续加倍努力。 二、“十五”基本思路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十五”是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加快“十五”时期农垦经济的发展,对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农垦实际,加快“十五”'期间农垦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围绕发展主题,进一步深化改革,调优结构,扩大开放,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到2010年实现农垦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上述要求,“十五”期间要努力完成以下任务: 一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垦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经营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国有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 二是在提高农垦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农垦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5年,全国农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5亿元,年平均增长7%,利税总额60亿元。 三是形成适应市场、合理优化的产业结构。在巩固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建成一大批具有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加工规模的龙头企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和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一批新的优势产业。 四是在积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更多采用先进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争取有一批国有农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垦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作出示范。 五是以农场为依托建设起一批功能较完善的农垦小城镇,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贫困农场稳定地摆脱贫困;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到2005年,全系统人均收入3750元,年均递增4.5%,职工家庭在小康水平上更加富裕。 三、今年的工作重点 2001年是“十五”计划开局年,做好各项起步工作,不仅对全面实现“十五”目标至关重要,而且对确立新时期农垦在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意义重大。根据农垦实际,2001年农垦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发展,提高效益,力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7%以上,力争全系统扭亏为盈。在继续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启动农业现代化试点示范。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农垦体制改革 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九五”和去年农垦工作之所以取得好成绩,很大程度归功于改革。“十五”期间,要推动农垦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仍然需要依靠农垦体制的创新。 去年,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意见,国务院体改办牵头组织有关部委,对农垦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专题研究,已提出了一个具体意见报国务院审批。从总体上看,这个意见与我部提出的农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是一致的。近年来各垦区围绕这个基本思路,在实践中已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当前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按照农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切实抓好这些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深化、完善,巩固已取得的改革成果。一是稳定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要落实好土地承包期长期不变的政策,切实推行职工家庭承包经营;继续调整好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下职工家庭与农场经营组织之间的权利义务和分配关系,规范承包土地的收费项目,切实减轻职工负担;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完善,增强对家庭农场的产后服务;加快推进橡胶垦区以职工家庭经营为主的经营体制改革步伐。二是进一步加快农垦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企业战略性改组。要扩大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拍卖、转让为主的场办工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努力推进企业经营机制创新,在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有新突破。三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凡是实行公司制的垦区、农场和工商企业,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规范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好垦区集团结构重叠、层次过多、职能重复、人浮于事等问题;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扩大如财务总监、企业会计委派制等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落实保值增值责任;注重发展战略研究,加强战略目标和重大决策的可行性研究,建立重大决策责任制度。 在此基础上,从今年开始,要着手推进国有农场的改革。 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块块为主,政、社、企职能合一为特征的企业组织形式,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都不相适应,必须进行改革。在这个问题上,垦区上下要尽快统一认识,作为“十五”期间农垦改革的重点任务积极推进。国有农场改革的目标和重点是推进政企分开,一方面要尽快剥离农场的社会职能,减轻社会负担,给企业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由于国有农场体制改革是涉及多方利益调整的深层次大变革,各垦区在推进过程中、特别是在起步阶段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全国农垦有2000多个国有农场,所承担的任务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一样,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农场改革的具体形式不可能一样。有的可以一步到位,将农场办社会的职能交给当地政府,农场按公司制企业或其它企业组织形式进行改造;有的需要一个过渡时期,逐步剥离社会职能;有的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剥离社会职能,需要采取内部职能分开的方式;有的也可能将改为一级基层政权组织。总之,要根据垦区总体改革规划和各农场的实际,确定好每个农场的改革方向和职能定位,统筹规划,分类进行。二是要坚持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既要坚定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又要注意在具体方法和步骤上扎实稳妥,条件成熟一个改一个,改一个就规范一个,切忌一风而起、草率行事。三是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职工增收,决不能把改革作为甩包袱的手段,损害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影响垦区社会的稳定。农场的改革要尊重广大职工群众的意愿,改革方案出台,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都要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保护,需要分流的人员也要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妥善安置,尤其是要解决好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四是要加大政策协调,争取有新突破。深化农场改革,需要各级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各垦区要继续加大调查研究和对外协调力度,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为农场改革创造条件。 有关农垦改革工作部署,待国务院农垦改革文件下发后,我们还要根据中央的要求作进一步具体部署。 (二)加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工作力度 江泽民总书记去年视察黑龙江垦区时欣然题词:“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对全国农垦提出的希望,也为农垦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快推进农垦农业现代化,并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全国农业的现代化提供示范,做出榜样。为此,要加大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工作力度,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是制定科学规划。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农业现代化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盲目蛮干,而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做好科学的规划。要深入调查研究,对垦区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进行科学分析,作出准确判断,把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找出影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不利因素,明确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扎实有效地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是办好示范农场。要根据农垦国有农场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经营状况,选择一批农场进行农业现代化示范,进一步积累经验。要正确处理好示范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对示范农场进行分类指导,积极培育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典型,并以此为辐射,带动和促进全国农垦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对办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试点示范工作的支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好示范工作。 三是突出重点环节。农业现代化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各垦区要注重分析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瓶颈,抓好农业现代化的薄弱环节。从目前情况看,农垦农业机械装备水平都比较高,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在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但更要注重其在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中的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农业管理现代化和营销方面的市场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努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经营组织、管理制度和营销机制,抓好市场体系建设,从总体上不断提高机械化农业生产、储运和加工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新突破。 (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五”期间,农垦经济能不能发展得更快一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能不能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去年我们提出:加强优化农业,调整提高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形成三个产业相互促进、高效运行、具有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的结构调整思路。实践证明是符合农垦实际的,今年要继续按照这一思路,大力促进农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是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批高产稳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棉糖胶生产基地,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维护国家重要农产品安全作贡献。要围绕提高农业效益,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面向国内外市场,调减低水平、低质量、低层次、大路货农产品的生产,加大对高档农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加强良种基地建设,抓好专用品种的规模化种植,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塑造一批高档次的农垦农业名牌产品,满足特定市场的消费需求。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工作力度,扩大宣传,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带动以奶业为主的畜牧业发展。 二是引导实现集约化发展,加强技术改造,促进农垦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彻底解决企业“小而全”、“小而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优化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的工业布局,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实现集约化发展。通过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加工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橡胶产品质量,加快产业升级,努力在橡胶的生产经营上实现产业化。力争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再形成一批有较高技术含量、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优势企业。 三是围绕工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服务业。在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的同时,要进一步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以促进工农业生产为中心,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供销服务体系,尤其要重视和加快以产地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市场建设,以此推进农垦小城镇的发展。 四是进一步提高产业关联度,加强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垦区经济协调发展。在结构调整中,要进一步增强系统意识,统筹考虑一二三产业,主动构造经济间的内在联系,使三个产业形成有机整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以不断增强农垦经济产业化经营的整体优势。要按照农业部等8 部委《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意见》中的有关精神,从规模、经济效益、带动能力、市场竞争优势等方面,加强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促进垦区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垦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四)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 科技进步是提高农垦经济整体素质的关键。无论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还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都不能没有科技进步和创新作支撑。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各垦区要树立体制第一的观念,落实各项改革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起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科技体制。按照“科技与经济结合、科研机构与企业结合、科技人员与科研项目结合、科技人员收入与成果产业化结合”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垦区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优势,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其与企业的联合,使之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并向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方向发展,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特点的科研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以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与产业化。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原则,引进科学技术,加快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尽快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农垦企业技术水平,缩小与其它行业的差距。 二是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职工科技素质。当今科技进步的一个主要特点表现为,在诸种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对科技创新与进步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使农垦科技创新与进步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既要重视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加垦区经济建设,又要重视垦区内部培养的优秀人才。对优秀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员,要试行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科技培训工作,重视初、中级人才培养,提高农垦职工的整体素质。 三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根据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产业化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需求,结合农垦实际,继续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要按照技术进步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搞好标准化、规范化配套生产管理,在建立和完善标准的基础上,在农垦系统创办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逐步在全系统用标准规范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质检中心建设,加大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的力度,促进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努力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中有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 (五)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今年,我国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既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对以农业为主的农垦企业来说,近期在一定程度上是挑战大于机遇。我们以农业为主的一些行业或产业会由于生产率水平低、生产成本高、产品品质差和品种结构不合理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部分管理落后、竞争力低下的企业更将面临严峻挑战,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并认真做好应对准备。不仅要在观念上、战略上做好应对准备,而且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分析垦区在体制、机制和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劣势,着重要在生产结构调整、管理水平改善、产品竞争能力提高等方面做好应对准备,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建设,扩大开放度,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趋利避害,发挥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带动整个农垦经济的快速发展。 今年,农垦系统对外开放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巩固、提高现有出口基地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农垦出口商品基地已达到相当规模,特别是棉花、大豆、茶叶、剑麻等农产品和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产品在全国外贸出口中占有一定份额。要继续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优化出口结构,增加出口基地建设的投入,重点抓好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使之规模、技术含量、附加值等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二是继续积极引进外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要认真总结、汲取过去吸引外资的经验教训,在改善投资环境、增强自身消化吸收外资能力等方面下真功夫、做扎实的工作。要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其他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三是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八五”和“九五”期间,农垦系统在对外投资和经贸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打开了一些渠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的看,在境外投资建厂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大。今后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在巩固现有基础的同时,开拓新的对外投资和合作领域,包括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 (六)大力提高农垦经济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给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家的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明确提了出来,这是我党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对于我们农垦而言,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现在,各地都十分重视信息体系建设,各级农垦主管部门和企业也都把信息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这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但同时也应该注意,进行信息体系建设,必须把它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做表面文章,搞形式,做摆设。 从农垦系统的实际情况看,推进经济信息化并不是说农垦企业来发展信息产业,而主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带动农业的现代化和服务业的现代化,带动整个农垦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按照这个要求,应该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在农业、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的应用;围绕增加品种,改进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促进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的结合,使之广泛应用于企业技术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过程,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提高运用信息资源的水平。要充分应用现有信息技术,加强市场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进行市场化生产和销售提供服务;加强对农垦经济信息的加工、发布,为企业更好地进入市场创造条件。结合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加强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农垦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对于克服农垦企业地域偏远、信息不畅等因素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交易成本,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优化企业供应渠道,全面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吸引外部投资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去年,在部里的支持下,由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具体负责,建立并开通了农垦系统自己的信息网站——中国农垦信息网。网站是以服务农垦企业为目的,面向全世界开放。目前,已纳入由联合国贸易发展中心开发和维护的全球性电子贸易传递网络,可与117个国家和地区的144个贸易网站、近万个贸易机构连网。通过这个网站发布农垦企业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可以把农垦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到这些国家和地区,使企业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多的贸易合作机会。各级农垦主管部门和企业要从推进垦区和企业信息化的高度,重视、支持中国农垦信息网的建设和发展,并充分利用这个渠道,加速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垦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七)努力增加职工收入 增加职工收入,减轻职工负担,事关农垦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农垦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既低于城镇,也低于农村。对此,垦区各级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要认真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增加职工收入、提高垦区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由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衡量我们工作的好坏,主要看是不是把经济搞上去了,职工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不是提高了。 增加职工收入,一是要靠发展。除了垦区国有经济部分要通过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产业化经营等措施更健康地得到发展外,当前还要千方百计发展非国有经济,拓宽职工增收的新渠道。各垦区要在职权范围内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快垦区小城镇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引导垦区居民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增收的空间;扶持职工发展家庭副业和自营经济,扩大收入来源;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贫困农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职工增收创造条件。总之,要为职工增收创造更好的环境、开辟更多途径。二是要切实减轻职工负担。特别是现阶段绝大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价格来增加收入已十分困难。因此,切实把农场职工的不合理负担减下来,职工就能得到更多的实惠。这几年各垦区围绕减轻职工负担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积极争取分离企业办社会负担,落实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减轻企业债务等各项政策;精简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降低管理费用;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节约成本;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充分挖掘潜力,防止出现反弹,切切实实地把职工负担减下去,保护好职工的积极性。三是要继续解决好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问题,这是垦区反映最迫切的问题。目前,全国农垦还有将近一半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系统养老保险,即使参加了,在发放标准和方式上也不规范。近两年,我部和有关部委为了解决农垦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协调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初步意见,由于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各级财政的承受能力、运作方式的可操作性等问题,还在进一步修订完善过程中。但总的精神是将农垦企业职工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最终实现统一的、规范的社会保障体制。根据这个原则,在中央文件未出台以前,各垦区要积极主动协调,争取尽快进入社会统筹。待中央文件出台后,再作政策上的调整。 最后,我对当前工作提几点具体要求: 一是切实关心职工生活,做好垦区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去年一些垦区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部分职工收入减少,生活出现困难。春节临近,各垦区要结合春节慰问,切实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确保顺利渡过春节,做好恢复生产的各项准备。同时要认真做好职工信访接待和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确保垦区社会稳定。 二是认真做好有关改革政策的调研。今年国家将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燃油附加税改革也可能全面实施。对此,各垦区要提前做好调查研究,及时将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反映给有关部门,协调落实有关政策。我们也将密切关注,并积极协调。 三是做好有关项目库准备。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1999年以来,国家财政预算、计划投资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项目预算,建立预算项目备选库,根据国家财力,按轻重缓急顺序确定资金投入规模。适应这一改革要求,我局也将着手建立农垦项目库,请各垦区认真配合做好准备。有关具体要求,将另文布置。 四是重视宣传工作。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改革和发展,鼓舞职工的士气,也为了更好地取得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各垦区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及时将好的做法和典型通过媒介向社会、垦区宣传。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