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北大荒”从垦“荒”到还“荒”的变迁

时间:2002-10-10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3371

新华社记者 高淑华 高广志 “北大荒”是黑龙江垦区所辖地域的俗称,北以黑龙江、东以乌苏里江、东南以兴凯湖与俄罗斯为界,西同内蒙古自治区相连,南与吉林省毗邻,横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南麓地区,总面积540万公顷。 “北大荒”现有耕地204万公顷,林地79万公顷,牧地草原33万公顷,水面28.5万公顷,尚有61万公顷荒地未开发,共计103个农牧场。“北大荒”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三江平原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目录。 “北大荒”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近50条,天然湖泊泡沼200多处, 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地下含水层厚10——200米。丘陵和山地密布着590多种植物,有野大豆、黄波罗、水曲柳等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34种,人参、党参、五味子等130多种名贵中草药和猴头、木耳、蘑菇等真菌;动物200多种,其中有白鹳、黑鹳、白尾海雕、虎头尾海雕、丹顶鹤、鲟鳇鱼、马哈鱼、大白鱼、野生东北虎、马鹿、黑熊、雪兔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数十种。“北大荒” 开发前生态环境优越,人们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形容当时的富庶。 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吃饭问题,十万转业官兵开始了举世闻名的“北大荒”垦“荒”,之后“北大荒” 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开发。如今每年粮食总产达70多亿公斤的“北大荒”,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此同时,由于过度的排水、开垦和捕猎,“北大荒”原有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湿地面积缩小了一半,多种动物了无踪迹,土地沙化、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使种粮效益大幅度下降,特别是1998年发洪水时,由于“北大荒” 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造成大片耕地被冲刷得千沟万壑。 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1999年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随即又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湿还“ 荒”,目前还“荒”工作已初见成效。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