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技术与标准

芒果细菌性角斑病暴发,哪些药可以用?

时间:2017-07-25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482

  近期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阴雨频繁,各类病害发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细菌性角斑病发生非常严重,导致果面黑斑遍布,拉低了芒果的商品价值,果农没办法卖出高价。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细菌性角斑病到底是怎样的病害,该如何防治,有哪些药可以使用?

  细菌性角斑病又称细菌性黑斑病或溃疡病,属芒果常发性重要病害。该病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产区发生普遍,尤其是台风后或高山风口处。主要为害梢、叶及果实,造成大量叶斑和果斑,严重影响果实外观及商品价值,同时炭疽菌、蒂腐菌常从病斑处入侵果实,诱发贮藏期大量烂果。

  细菌性角斑病是什么?

  1.症状:未转绿新梢受感染后,叶片出现许多针头状小黑点,病斑随后扩展为突起的小黑斑,周围有黄色晕环,病斑扩展由于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后期病斑汇合成不规则大黑斑,叶片中脉及叶柄也可受害纵裂,重病叶易脱落;

  生长期果实受感染后,初时果皮上见许多针头状小黑点,然后发展为火山口状的黑褐色溃疡斑,果上病斑可以有多个,重病果易脱落;果实生长后期,病斑虽不再继续扩展,但病部常成为伤痍菌(特别是炭疽菌、蒂腐菌)的侵入口,在采收期诱发采后病害迅速在此处扩展。

  2.病原菌及发生特点: 病原菌为黄单胞杆菌属,细菌。该病初侵染源来自带病种苗及在田间越冬的病残体,也可采自树上带病老叶,侵入点主要是叶片、果实的自然孔口(水孔等)和机械伤口,在华南沿海地区芒果挂果后期至秋梢生长期正是台风雨频繁的季节,台风使枝叶、果实造成大量机械伤口,病原菌随风雨由梢叶、果实的伤口大量侵入植株表皮组织,导致病害易在台风雨后短时间内流行,在向风地带的果园或低洼地发病较重,避风、地势较高的果园发病较轻。

  3.防治建议:

  ①幼嫩组织和伤口最容易被感染,所以花芽·叶芽长到三到五公分的时候是最佳防治期;

  ②芒果谢花后的幼嫩果实也容易被感染,要重点防治;

  ③做好病害的预防措施,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雨,冰雹,吹干热风等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要严防死守病菌侵袭,及时喷施铜制剂或其他细菌药,连续1-2次浓度加重些,之后每次打药均建议添加细菌药,并做到轮换用药(如春雷霉素、喹啉铜、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多粘类芽孢杆菌等);

  ④谢花后及时杀灭蓟马等刺吸口器的害虫,因为造成的伤口也会感染角斑病。

  ⑤已经被感染的病枝叶·果实要及时剪除带出果园烧毁,防止交叉感染,配合防治角斑病的药物灌根,培养强壮的树体,稳氮增磷钾肥,不忽略中微量元素。

  常用的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类型,主要为有机铜类杀菌剂、无机铜类杀菌剂、农用抗生素、噻唑类和微生物制剂等,另外还有一些相对边缘化的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如高锰酸钾、代森铵等无法成为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常用药剂。

  一、有机铜类杀菌剂

  常见的有机铜制剂,包括喹啉铜、噻菌铜、络氨铜、松脂酸铜、琥珀酸铜、壬菌铜、噻森铜等。该类杀菌剂对一些细菌性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喹啉铜、噻菌铜使用较多。

  该类杀菌剂的优点是更加安全,一般不会产生药害,花期和幼果期也可以使用;使用范围和时间广泛;含铜量比较低,不会引起螨类的增殖,铜素的累积小;可混性好,使用利便,减轻负担。有机铜制剂的缺点是价格普遍较高,是市场的后来者。

  二、无机铜类杀菌剂

  常见的无机铜类杀菌剂包括:氢氧化铜、氧化亚铜、波尔多夜、氧氯化铜。

  该类杀菌剂的优点是效果快,价位较低,成本上有比较优势。其缺点是容易产生药害,在花期和幼果期禁止使用或者限制使用;可混性比较差,传统的铜制剂多为碱性,不能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需要单独使用,增加了用工成本,而且极易错过最佳病害防治期。但随着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无机铜制剂酸碱度接近中性(PH=7),有着更好的混配性。

  三、抗生素类杀菌剂

  抗菌素类杀菌剂,使用比较普遍的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金核霉素、盐酸土霉素、放线菌酮等,都是当前应用较广的主要抗菌素品种。

  使用农用抗菌素,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病害选择适宜的用药方法。如对土壤传染的植物病害,可用其作土壤消毒剂;对种子、苗木传染的植物病害,可用抗菌素进行浸渍,如浸种、浸根、浸苗等,或苗床喷晒;对农林作物地上部分病害, 可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植株喷洒;在果木上使用,主要将其制成油膏,用以防治细菌性溃疡。

  该类杀菌剂的优点是市场比较普及,不做宣传,产品也可以卖出;内吸、治疗效果比较好,缺点是使用的历史时间较长,产品抗药性强,有些需要考虑安全性,抗生素的累积残留也会影响到人类的安全。抗生素类的农药,当前已经受到国家清理登记政策、公害残留及抗生素滥用等方面的管理、限制和约束,其中,农用链霉素已经被取消登记。

  四、噻唑类

  噻唑类包括叶枯唑、噻唑锌等,是中国创制型化学农药,最早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但白叶枯病已不是重要发生病害;近年因为经济作物面积扩大,细菌病害发生普遍,才又焕发活力;该类化合物在离体条件下无杀菌活性,对土壤中细菌防治受限;同质化竞争普遍,是防治植物细菌病害常见产品。

  五、微生物制剂

  活性微生物制剂,如多粘类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芽孢杆菌等,已经成为新兴发展的微生物制剂。

此类生物农药一般对环境安全,对土壤有改良作用,可保障食品、动植物和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但是农户的市场接受能力稍差。(来源:农财网)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