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探索有农垦的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时间:2002-04-16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5448

张 宝 文 一、正确分析形势,提高对农垦产业化经营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我国农垦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给农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农垦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又要求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上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走出一条更加扎实有效的路子来。 如何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对农垦提出的新要求,尽快解决农垦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垦改革和发展的中心环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垦工作的重中之重。 1.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有力地推动农垦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通过对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促进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融合重组,构建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与有关方面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其核心内容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行资产整合,产业重组,建立新型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机制。因此,推进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会对传统的企业经营机制、垦区管理体制和原有的利益关系产生冲击。首先,它可以带动垦区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和企业的改组。产业化经营需要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龙头企业,要求国有资本从那些没有优势、没有效益的行业和大批中小企业中退出,加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实现国有资本结构的优化,并使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其次,它可以促进垦区管理体制特别是国有农场体制的改革。龙头企业的发展和产业体系的形成,必须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限制,这就使得带有行政色彩的垦区管理体制和封闭、僵化的农场体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相应改革,实现体制创新。第三,它在客观上必然要求深化农垦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进程。而现行的农垦农业经营体制还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重点是把家庭农场培育成独立的生产经营主体,以适应产业化经营需要。 2.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促进农垦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一般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农业生产环节、农产品加工环节和农产品及其加 工品的销售环节。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覆盖农垦经济的主要领域。目前在农垦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所占比重是42%,工业所占比重为28%,第三产业中与农业有关的服务业也占有很大比重。在农业中,粮食、大豆、棉花、天然橡胶、奶业、糖业、种子、剑麻、茶叶等优势产业占主导地位,这些产业都可以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在工业中,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占有很大比重。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客观上要求不断提高产加销三个环节各自的效益和整个产业化链条的整体运行效率,这就必然会带动农垦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比如,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培育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和产品,资源的配置就会向这些产业、产品集中,从而形成优化的农业结构。特别是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晶精深加工,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在结构调整中可以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 3.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大大提高农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核心竞争力,即企业独具的、能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市场。目前,农垦企业竞争力普遍不强,关键是缺乏好的产品和技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把农垦的优势聚合起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比如,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联结成统一的经营整体,科学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构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产业模式,形成上规模、上水平的企业群、产业链。同时,借助龙头企业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设备,实行专业化种养、规模化生产和系列化服务,可以加速先进技术、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进而提高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产、加、销各个环节联结起来,把利益集中于共同体内部,可以对农业实行一种内部的自我补偿,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工商企业和商业银行等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资金、技术人股,共同开发,效果更加明显。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整个农业的竞争力。 4.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增加职工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近几年农垦农业效益不高,职工收入增长缓慢,究其原因,除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外,主要是分散的家庭农场经营不能很好地与市场接轨,不能有效化解自然与市场风险,生产成本太高。如果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把分散的家庭农场经营与集中的市场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龙头企业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把生产、加工、销售联结在一起,龙头企业为家庭农场提供全方位服务,与家庭农场一起抵御自然与市场风险,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这样,家庭农场即使不直接进入市场也可以对农产品实行专业化和商品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为增加职工收入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随着龙头企业的成长壮大,其带动辐射范围会超出农场范围,对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总体上看,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把农垦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主要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农垦经济运行中一系列突出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农垦的市场竞争力,在新形势下发挥农垦在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该成为农垦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农垦改革和发展的中心环节。我们必须从全面的、战略性的高度来认识农垦产业化经营,从而使农垦系统的上上下下都来重视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二、明确思路,打造农垦系统产业化经营的“航空母舰” 从某种意义上说,农垦系统搞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全国是搞得最早的。早在70年代末,农垦系统就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提出兴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 90年代初,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农垦系统在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开拓商品流通业,实行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这和过去的农工商综合经营相比,在发展思路上有了很大的调整。主要是突出了市场导向意识,突出了农、工、商或贸、工、农的有机结合。经过十来年的努力,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体现资源优势的区域格局基本形成。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对自身资源优势的挖掘,农垦在专用面粉、优质大豆、优质大米、棉花、天然橡胶、乳业、种业、剑麻、糖业、酒业等产业领域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并建设了一批规模大、水平高的生产基地,各具优势的产业化经营布局已经初步形成。如以新疆兵团为主的棉花基地,以黑龙江等垦区为主的粮食基地,以海南、云南等垦区为主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以广东、广西垦区为主的剑麻生产基地,以及大中城市及黑龙江等垦区的乳制品生产基地,等等。这些都对本垦区乃至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一批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2000年8部委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农垦系统占了9家。天津王朝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完达山乳业集团、广东东方剑麻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已经逐步成为本产业的中坚力量。 三是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等各具特点的组织形式已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被普遍采用。据对农垦803个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调查,以各种农产晶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带动的占66.75%;以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带动的占13.81%;以专业市场带动的占3.24%;其他类型 占16.2%。灵活多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地保护了家庭农场和职工、农户的经济利益。调查资料显示,龙头企业与农产之间采取合同关系形式的占76.59%,采取合作制按利润返还关系的占14%,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的占9,41%。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使龙头企业在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农户的经营收入也相应增加。据对803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调查,2000年实现总产值475.29亿元,产值利税率6.65%,龙头企业销售总收入为452.6亿元,净利润为18.42亿元。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农场职工户)平均增加收入1505.3元。应该说,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促进农垦农业竞争力的增强,对于促进整个农垦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加入WTO后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形势不相适应,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提出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也与农垦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不相适缨。应该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全面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其核心内容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发挥优势,重点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支撑和带动整个农垦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 这个思路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国际化,更加注重竞争力的提高,而且把龙头企业的培育作为关键。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思路?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十分激烈,只有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才有可能在这种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取得胜利。二是农村一些地方的产业化经营已经开始进入国际化阶段,农垦的产业化经营应该迎头赶上,并要力争走在前列,必须把国际化放在突出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农垦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打造“航空母舰”,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应该说农垦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农垦主要有五大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农垦拥有3500多万公顷土地和其他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耕地480多万公顷,人均0.4公顷,大大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农垦企业分布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的经济区域和气候带,具有发展各种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天然条件。 二是产业优势。农垦系统经过长期的开发和建设,已形成了粮豆、棉花、橡胶、奶业、种子、糖业、剑麻等优势产业,以及食品加工和制造、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医药等支柱行业,并建成了一批名特优新稀农产品基地。目前,农垦粮食总产近1500万吨,商品率达76%,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5,干胶、剑麻各占全国的3/4,消毒液体奶占大中城市供应量的近4/5,糖料占全国的近1/10。 三是规模优势。农垦农业以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平均每个家庭经营土地6公顷,有的上千公顷,明显大于农村农产的经营规模,为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农垦工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70多家,其中大部分为产业化龙头企业(包括十余家上市公司),其平均资产规模大大高于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规模,同时拥有一批在当地省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和市场份额的名牌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农业科技优势。不少农业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5%以上,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而且农业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科技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机制,有利于不断快速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五是组织优势。和农村相比,农垦企业组织化程度较高、资源动员能力较强,特别是资源的国有性有利于它的合理配置,形成较高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加之职工素质较好,有利于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手段以及其他各种要素的推广应用。 前不久,杜青林部长到黑龙江考察时就大豆生产发表讲话中指出,大豆区域化生产要以农垦及周边县域为重点,农垦要辐射农村。农垦在发展大豆生产上具有独特优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垦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基础,机械化力量强,组织化程度高,职工素质好,集团化动作强。农垦要充分发挥国家队的作用,在振兴大豆生产中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实际上只是农垦优势的一个缩影、一个侧面。如果农垦的各种优势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不仅自身产业化经营水平会有大的提高,而且会对全国的产业化、对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需要重点研究探讨的几个问题 1. 关于龙头企业的培育问题 龙头企业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但是究竟如何培育龙头企业则有很多文章可做。总的要求应该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限制,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重组国有优质资产,充分发挥农垦优势,形成一批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具有规模和产业优势、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集团,在垦区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龙头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进行培育和构建。通过对龙头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形成投资(产权)主体多元化的结构,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管理体制的创新,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从一些垦区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看,不同程度地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有公司制之名,无公司制之实。所以要切实解决好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积极采取转让部分国有资产权益、吸收法人投资、内部职工持股、向社会募集资金、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使改制企业成为多元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使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权利都得到保障。 培育龙头企业,应该与资产重组和结构优化结合起来。要在垦区或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一定实力、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把优良资产和资金、技术、人才集中到这些企业,并充分利用股份制的财产组织方式,吸收多方投资,加速其资本扩张,使之成为有竞争力、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对龙头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或以名牌为核心进行联合,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升名牌效益,扩大名牌产品的经营规模。 龙头企业的培育还应把加强企业管理放在突出位置。针对目前企业管理中的问题,除了要不断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狠抓管理薄弱环节、改进管理技术和方法等以外,要特别重视和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和农垦的特点,深入研究市场和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科学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制定和实施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 2.关于产业化体系中利益机制问题 产业化经营各环节之间特别是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农户)之间能不能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促进的机制,对农业产业体系运行效率乃至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影响极大。各垦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利益联接方式,但从总体上看,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之间的关系仍然很松散、简单,有的还是行政命令推动的,并没有形成真正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机制,这就使得许多产业化经营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因此还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地进行探索,不断地加以完善。 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因产业特点、市场结构、主体条件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应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允许和鼓励利益联结方式的多样化。无论哪种利益联结方式,都应该坚持企业和家庭农场(农产)自愿互利的原则,而不可强加干预。对于目前在实践中普遍采用的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合同加服务、股份合作、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形式,应该注意总结,使之不断完善,引导其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有条件的产业和地方,应积极探索发展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 3.关于科技创新问题 当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不仅改变着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而且改变着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途径。在国际竞争中,谁具备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优势,谁就具备国际竞争的能力与优势。美国《财富》杂志今年2月份的封面文章在分析企业的成功经验时,介绍了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的经营秘诀,“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还是创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具有特 别重要的意义,因此也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 龙头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的关键在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要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院所多种形式的联系。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努力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不断为消费者开发出新的需求,保持企业的旺盛生命力。采取新的技术创新模式,通过龙头企业把新产品信息及生产技术及时传递到所带动的家庭农场和农户,使他们的经营计划同龙头企业的要求相适应,把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形成有效的分配制度和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技术人员的潜能和积极性,并重视经营管理和科技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努力创造良好的成材环境,促使优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从长远发展看,为全面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在充分吸收社会创新成果的同时,应该努力做到有自己的强有力的科研开发中心,有科技开发手段与力量和足够的科技资本投入,有具备高科技开发能力的科技人才、高人一筹的自有知识产权、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服务和领先的科技开发成果。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70%的科技人员和科研经费分布在企业,企业的R&D机构是国际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最主要、最直接的技术支持。而我国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距离,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相当低。我们搞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应该汲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从建立R&D机构、增加R&D投入、充分发挥R&D人员积极性入手,使R&D机构成为龙头企业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农垦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要把农垦系统的科研、教育和推广等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考虑,走市场引导科研、科研带动产业、产业振兴经济、经济促进发展的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依据农垦的产业和区域特点,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采取股份制等方式重组科研院所,优化农垦系统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农垦产业化经营与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4.关于市场开拓问题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始终是与市场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不断地开拓市场,产业化经营才有生命力。在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的条件下,市场的开拓不仅包括国内市场的开拓,而且更重要的是国际市场的开拓,农垦产业化经营要与国际市场接轨。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要打破垦区界限、农场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内谋求发展。改变农场和农垦系统内的相对封闭的经营方式,树立大市场观念,加强与农垦系统以外的合作、联合和合资,带动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龙头企业要适应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新趋势,抓住机遇,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营销,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及早占领市场,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在国际竞争方面,我国许多农产品面临国际贸易条件恶化、发达国家非关税贸易保护增加、来自劳动力成本更低国家的竞争压力加大等一系列挑战。应该引导企业尽快缩小在质量等非价格竞争力方面的劣势;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规模大、实力强,在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等方面有优势的龙头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培育海外增长点。在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要高度重视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 5.关于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 要大幅度提高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必须有一批致力于产业化经营,善于策划经营运作和管理的职业化企业家。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的企业家很少,而致力于产业化经营的企业家更少。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加快培养和引进。 什么样的人才算企业家?对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有人认为,企业家应该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和竞争的冲动,坚韧不拔、自信果断,具备能通过事物表面看出本质的洞察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知人善任的用人能力,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也有人认为,企业家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股东、对公司绝对忠诚,把维护公司利益、实现股东投资价值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对于任何新的事物和变化非常敏锐,有能力洞察新事物和新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超凡的规划能力,能准确预见到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到超前、全面、严谨规划;敢于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规则,形成独特的经营风格,领先于竞争对手。还有的人认为,企业家应该知识多元化,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国际化的经营能力,新的人才观念,高超的综合管理素质,高尚的文化素质和人格魅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这些说法各有侧重,大家可以进行讨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龙头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我想,除了需要所有的企业家必须共同具备的条件外,还应该了解农业,善于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殊规律。当然,建立和完善对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也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 题。 6.关于发展环境问题 尽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但强调发展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各级主管部门应该做好宏观管理、协调和服务,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创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组织协调上,对本地区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品、产业布局、企业发展做出总体规划,进行组织推动;对部门间、企业间遇到的问题给予协调服务;在信息服务上,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中国农垦信息网和中国乳业信息网等专业网站,发布农产品信息,开展电子商务;在资金上,给予适当支持,同时帮助利用多种形式筹资;在政策推动上,除利用国家有关税收、工商等方面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外,垦区还应该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制定一些激励性的政策措施,实行蓄水养鱼,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还应该对产业化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研,及时制定政策,给予切实有效的指导。 (本文根据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2001年11月在农垦系统农业产业化高级研讨班上的讲话摘编) 2002年第3期《中国农垦经济》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