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黑龙江农垦与地方之间,虽然地头挨地头,人头碰人头,却是各搞各的。近年来,农垦与地方打开场县深度合作的闸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一面劳动力密集,一面技术优势明显——加速农业现代化 第一场雪后的黑龙江,呵气成霜,滴水成冰。然而走进喜获丰收的村村屯屯,喜庆的热流扑面而来。 站在小园里,北安市种粮大户任长林兴奋地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家种了90亩大豆,一半雇农场的大农机深耕,一半用小四轮拖拉机耕种。秋后一算,大农机耕的地亩产高出15公斤。深耕一次管3年,亩产至少多40公斤,按每公斤2.4元算,每亩能增收96元。 农垦拥有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3.3%。黑龙江农垦总局农机局局长李俊说,大农机作业能打破小农机无法解决的“犁底层”,使土壤“上下透气”,大幅提高土壤有机率和保墒效果。近几年,农垦有组织地开展跨区代耕、代种、代收服务,作业领域由最初的整地和收获作业两个环节,扩展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3年来,尝到甜头的嫩江县由农垦整体代耕的村已从初期的4个发展到32个,累计使430万亩耕地增产5000万公斤,亩均增收18.6元,收益超过8000多万元。同时,农民每亩耕地降低成本6.7元,节省机耕费2881万元,以上两项累计亩增收达到25.3元。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到2006年,黑龙江农垦累计实现跨区作业3264万亩,农民节本增收近3亿元,农垦农机作业纯收入1.3亿元,实现了双赢。 农垦还整体承租农民承包的部分土地,促进了规模经营,更多的人外出打工,发展畜牧业和外向型农业。“今年俺不用种地就赚了3000多块。”北安市杨家乡和平村村民李福财眉飞色舞地向记者说。今年,赵光农场以每亩300元的租赁价格,与和平村签订了1028亩高油高产大豆示范合作合同。仅此一项,使和平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的126名劳动力平均收入4300元。 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大幅度提升了黑龙江省农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农垦每年将保护性耕作、水稻叶龄诊断“三化”、大豆“三垄”栽培、大豆行间覆膜等10多项先进应用技术无偿传授给农民,现有的6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700公里科技示范带全面向农民开放,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训基地。3年来,仅九三农垦分局就派出各类科技人员到嫩江县乡镇开展新技术讲座达80余场,培训农民技术骨干2100余人次。 ●一面是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一面是产业优势,设备优势——加速农区工业化 共育龙头,共建基地。在嫩江县域内,九三农垦分局和嫩江县分别有大豆、小麦、甜菜等加工企业,双方从“豆、麦、乳、糖”等产业入手,扬长避短,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为解决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双方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减少了乳制品企业数量,仅保留了九三完达山乳业集团、晨鹰乳业2家企业,划区交售鲜奶。并将嫩江糖厂和九三糖厂整合为一,由改制后的嫩江糖厂统一经营,共同建立了20万亩原料基地。 近几年,黑龙江农垦在省内的项目投资达20亿元,拥有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1家。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力和牵动力。北大荒丰缘麦业集团每年可带动嫩江县1.2万个农户种植139万亩小麦,平均亩增收8—10元。 据统计,北大荒米、面、油等粮食深加工企业带动地方农村基地面积1600万亩以上;完达山乳业年处理鲜奶能力60万吨,带动全省奶牛饲养40万头,其中带动地方农村奶牛饲养10万头左右,约占全省奶牛饲养量的1/5;北大荒肉业生猪加工能力400万头,其中带动地方农村生猪饲养250万头左右,约占全省生猪饲养量的1/6。2003年至2005年,垦区重点龙头企业平均每年拉动农民实现农畜产品销售收入66.7亿元。 如今,农垦与地方的合作又迈向新的起点。为了把亚麻产业做大,九三农垦分局和嫩江县联合招商,使投资11527万元的大型亚麻企业项目落户九三。嫩江县通过农垦亚麻纺纱公司的龙头带动,在全县组织农民种植亚麻,目前已建立10万亩亚麻生产基地。九三亚麻纺纱公司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实行订单种植。场县、企业和农户在亚麻产业合作中,形成了企业有利润、农民能增收、工人有工打、场县财政有收入的一举多赢的好局面。 |
责任编辑:袁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