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热带作物产业带发展规划

时间:2006-12-05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320

吕飞杰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

      去年十月份召开的五中全会掀开我国发展史新的一页。五中全会历史贡献在于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五年规划之中。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是认真分析中国国情,深刻总结中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经验,充分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成果而提出来的,它是党中央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来的,当时“十五”已过了三年,所以不能对发展大局作重大调整。五中全会是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五年规划第一次,它将把中国发展引领向科学、持续、协调发展的健康轨道,因此是划时代的里程碑性会议。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发展基本思路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和谐社会。五中全会提出两个重大战略任务:自主创新和建设新农村。
      我国是农业大国,中央一贯重视“三农”工作,以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予以高度关注,连续发了三个一号文件,使近年来“三农”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以往“三农”工作主要强调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支持和农村干部群众自身努力,而建设新农村则把“三农”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新的水平。建设新农村的20个字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体现出新农村必须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其次,建设新农村的一个主要方针: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就是说建设新农村不但是农村同志们的事情,也是全党全国任务,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充分反映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全党全国积极性,得到热烈响应。五中全会之后,建设新农村热潮一浪高于一浪,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努力实践,根据本地区特色,勇敢探索建设新农村的新途径、新方式,呈现一派绚丽多彩,波澜壮阔的新气象。形势喜人,催人奋进,热区新农村如何建设,切入点、增长点在哪里?这是我们每个热区科技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尤其是要把握好发展热作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关系,更是我们职责所在。
       热作发展规划已制订几十次了(每个五年计划一次,各层领导交替也要制订),当然随着社会发展,规划一次比一次更具有科学性,今天我们再次制订规划,能否有新的水平、新高度,体现时代性,富有创新性,关键在于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关键在于要贯穿建设新农村战略任务这根红线。
      我国热带作物是引进国外品种、学习借鉴外国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有数百年的历史,但真正形成规模始于1952年,从国营农场开始的。热作发展史是农场向农村幅身、扩展的过程,也是充满曲折、艰辛的历程,饱受挫折与失败,经历过多次反复,但是我们终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决策能力,经过十几年市场洗礼,可以说,现在已进入比较健康、相对稳定的轨道。但是面对着千变万化的未来,面对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与台湾农业合作的冲击与挑战,而且在这日新月异时代,大自然(气候)变化、市场变化更是不可捉摸,似乎无规律可言,令人防不胜防。因此,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将会遇到可以预料和不可预料的困难与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居安思危,对各种风险要有充分估计,对市场要有远大的眼光(抵制市场短期非理性价格诱惑),把握好热带作物发展大局。


      1 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热作的根本出发点
      从全国范围来说,第一产业的产值仅占全国GDP(约18万亿元)的15%左右,但为什么“三农”工作是全国工作重中之重呢?首先是为了保证全国人民粮棉油的安全供给,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农村有9亿农民(占人口2/3)。“三农”工作涉及中国最广大人民(2/3人民)根本利益,涉及最广大社会(农村)的稳定,其重要性主要在此。同样的,我国热作产值仅为1500亿元,占全国GDP1/150左右,占农业产值8%左右,似乎无关重要,但热区有1.16亿农民,占全国农民1/8,热作占他们种植业收入60%左右,因此热作重要性主要在于它是农民增收重大要素,发展热作是涉及1.16亿农民教育奔小康的大事。再从另一角度进行分析,农业的重要性在于为人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粮棉油是人们生存必需品,即使其比较效益低,也要保证供给,国家将予以补贴,而大多数热作产品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丰富人们生活有着重大作用,但不是生存必需品,对其生产国家将不会予以补贴,其数量也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调节(只要价格适宜),因此发展什么热带作物主要应从使农民得到实惠来考虑,从农民增收来考虑,而不是保障供给,这是与过去发展热作观念根本的转变。


      2 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注意防范自然灾害
      热带作物普遍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气候(尤其是温度)很敏感,温度稍有变化,则生长不佳,结果不良,甚至死亡,因此气候条件成为各种热带作物适宜区域划分主要标准。热作地区常受台风袭击,这也是我们在部署热带作物的规划时必须注意的一点。但是在分析自然灾害风险,一定要有辩证法,要认真分析事物正反两个方面,否则将步入误区。我认为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地区都会受到不同的自然灾害,躲也躲不过去;二是不同自然灾害对不同作物破坏是不一样,例如干旱对短期作物影响很大,但对多年生作物影响不太大;而台风对多年生作物影响是严重的,长期得不到恢复,短期作物则能在短期恢复;因此从防范自然灾害来说,构建多元化农业结构尤其重要。三是任何一个作物都可以采用科学方法,包括品种选择、生长周期的调整等,使自然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去年“达维”台风袭击海南,造成巨大损失,但南田农场的橡胶、琼山的香蕉由于采取科学种植方法,调整香蕉收获期而受到的损失比较小,就是鲜明的例子。所以不要因为有自然灾害就丧失发展热带作物信心。坚信依靠科技一定能战胜自然灾害,回顾过去,我们热作事业就是战胜一个个自然灾害光辉历程,展现未来,任何自然灾害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3 必须注意生态效益
      据统计资料,热区尚有上亿亩荒山荒坡可以开发,这是一个重要而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热作规模发展的潜力所在。今后热带作物发展必定要扩大面积,主要是对荒山荒坡的开发,但是要注意到,荒山荒坡都是比较贫瘠的,对其开发不要急功近利,要开发与养护并举,尤其要注意保护生态,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建国以来,我国曾进行若干次农业大开发,把沉睡多年土地变成良田,甚至还围湖造田,但1998年长江洪水使我们猛醒过来,过度的开垦会破坏生态,将受到大自然惩罚,因此1999年国务院决定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面积达1亿多亩,这个教训是惨重的,深刻的,因此,我们在扩大种植面积的时候,必须牢记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幸运的是,热带作物大多是多年生的树木,属于经济林或半生态林,对生态有一定保护作用。因此设计得当,是能保证良好生态的。此外,坡地种植必须注意做到水平种植,防止水土流失。


      4 要用“比较”的方法,统筹热作协调发展
      每种作物规划,都必须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在适宜地区发展。但对于一个小区域来说,可能既是这种作物适宜地,又是那种作物适宜地,如何取舍呢?同样需要用比较方法,必须从农民得到实惠这个根本点出发,因地制宜,比较多种作物优劣(包括产值高低、投入、对土地要求,劳动强度,管理技术难易等方面)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要注意作物与品种的多样性,防止毁灭性病虫害。我们制订规划必须依靠专家,但要注意一点的是,长期从事一个专业工作人士,往往会进入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出于专业偏爱,过分强调本专业重要性,过分强调发展扩张必要性(科学家亦如此),因此必须注意避免片面性。
      天然橡胶已引起高层领导和社会广泛关注,但必须用比较方法,准确把握天然橡胶发展趋势。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橡胶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这是无疑的,但是橡胶包括两个部分: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合成橡胶专用性能好(综合性能不尽理想),能在短期内工厂大量生产,因此正在逐步代替天然橡胶。现在我国每年消费橡胶420万吨(2004年),天然橡胶仅占175万吨(不到40%),面对市场短缺,价格飚升的局面,合成橡胶也在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以期更多地替代天然橡胶,赢得更大市场,所谓“橡胶的春天”属于天然橡胶,也属于合成橡胶。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地了解、分析合成橡胶发展走向,才能对天然橡胶发展趋势有一个准确把握。知已不知彼,单向思维就会进入误区,盲目行事。当然,我国植胶面积有限,天然橡胶自给率不足40%,因此再扩大面积,增加产量在相当长时间内也不会出大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这段话是多余的;但从培养树立科学思维的角度来说,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5 必须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国家把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来抓。过去我们发展热作,比较多注意良种良法,而对农田基本建设重视不够,近几年的自然灾害对热作造成严重损失折射出农田建设缺失,如干旱时由于缺乏灌溉使水稻干死,使甘蔗减产;洪涝时由于排水不力,使胡椒淹死等,这些惨重教训教育了我们,不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无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热作主要种植在一些质量差的土地,本来就先天不足,再不加强基本建设,更难以提高生产能力。除了农田水利设施以外,还必须注意增强或保持土地肥力,这也是农田基本建设一个主要内容。必须指出:国家安排了不少资金支持农田基本建设,所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是我们争取国家财力支持的重要渠道。


      6 努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是产业的生命力所在。在市场化程度相当高,竞争相当激烈年代,一个产业要在市场中赢得地位,赢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构建完整的产业链。这几年农业部南亚办以构建完整产业链为重点,抓了天然橡胶与香蕉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效果,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为我们提供新鲜的成功经验与典范。这次制订“十一五”规划,必须突出产业链这个重点,要认识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产业链的内涵更加丰富,要求更加高。除了传统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内容之外,尚应努力延伸产业链。一是产品其它功能挖掘,以拓展产业市场,如木薯的能源功能,桂皮的药用功能等;二是废弃物的再利用(三废变三料),尤其是秸秆的利用,形成循环农业产业链;三是农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创新条件兴办观光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 


      7 加快科技进步
      科学发展观核心与本质在科学,没有科技就无科学发展观可言,因此五中全会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大事来抓。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曾庆红副主席相继在全国科技大会、科协代表大会、院士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与阐述。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国家行例,中国发展观从资源依赖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
      我国热带面积小,热作资源匮乏,因此,依靠科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更显得重要。应该看到,我国热作科技相对比较落后,从学科水平来看,与国内差距明显;从品种来看,严重滞后于世界各国,除了木薯、荔枝、龙眼以外,我国主要热带作物目前主栽品种基本上是国外(也有台湾)品种;已取得的有水平成果也主要是吸收消化再创新成果,缺乏原始创新。科技落后当然有历史原因与客观原因,但我们自身的努力不足也是明显的。我国科技发展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我们必须按照这个方针,抓住热作发展关键问题,确定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刻苦攻关,自主创新,以高水平的科技支撑热作发展。
      必须指出:现在热作科技单位少且隶属不同部门,体制与规模不一,因此在多种体制并存的状况下,各自要准确定位,明确职责,搞好工作,同时必须自觉地加强联合与协作,使有限的人才智力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农业部南亚办加强对科技领导与指导,热作学会亦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将尽力促进多单位的合作,推进科技创新。


      8 善于与国家支农政策衔接
      热作发展必须要有政策支撑,最好是每种作物都制订一些特殊优惠政策,予以资金支持。但要注意到,每种作物面积不大,又不是人民生存必需品,除了天然橡胶以外,要单独列入国家大盘,制订单独的政策,难度大,可能性小。更有效的办法是尽量把热作发展融入现有国家政策与项目之中。例如,扶贫都安排给贫困农民无偿提供种苗种木发展生产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可以争取,用于发展热作,又例如上面提到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是可以争取的;又例如,农村信用社进行农民小额贷款改革,也可以借此解决农户资金困难等。此外,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列出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植保工程、农业服务七大体系建设工程等,都有政策、都有资金,所以我们要善于把我们热作纳入它们的轨道之中,这样热作发展将能得到国家直接支持。
      最后,谈谈组织化的问题。农业根本出路在于组织化。我国人均耕地1.4亩,农户户均耕地面积7亩左右,这样分散小农生产方式是无法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农民永远处于从属、被动、吃亏的地位。在保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前提下(家庭承包30年不变),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农民专业经济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向市场,使农民成为生产主体、市场主体和受益主体。热带作物与瓜菜不同,瓜菜主要在本地销售,而热带作物的消费半径大,远距离销售,因此组织化生产、销售尤为重要。同时热作农民要求组织起来愿望也相对迫切些,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大力组织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这是热作能否发展关键之一,但必须注意到,现在我国已有几十万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运转良好、有作用仅为少数,体制与机制是关键,也是难点,需要勇敢地探索,扎扎实实工作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网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