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农业农村部印发2023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技术指引

时间:2022-10-31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点击次数:8391

为推动东北四省(区)提前做好2023年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准备工作,特别是抓住秋收关键节点,指导实施主体科学留住秸秆、规范使用技术,切实提升实施质量和实施效果,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2023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技术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明确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性要求。《指引》结合2020年以来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类型、不同区域主推模式、作业补助标准划分、整体推进县及高标准应用基地建设要求、作业监测设备及平台等进行了细化、明确和界定,要求四省(区)因地制宜修订或细化本省技术规范,推动保护性耕作扩面与提质有机结合。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制度,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等作用。2020年,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在东北实施区域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3年来,四省(区)已累计在223个项目实施县实施保护性耕作2.01亿亩次,2022年实施面积达到8300万亩,超额完成8000万亩任务面积。共建设了56个整体推进县和712个县乡级高标准应用基地,25个县实施面积超过100万亩,四省(区)以点带面、梯次铺开的态势已经形成。保护性耕作实施地块技术装备应用总体到位,高性能免耕播种机等关键装备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投入作业的免耕播种机达到7.7万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因地制宜推广应用了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垄作、条带耕作等技术模式,有力促进了作物稳产增产与地力恢复提升,保护性耕作带来的农业经济、生态综合效应正逐步显现。


责任编辑:技术推广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