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作产业 > 产业动态

加入WTO后我国的香蕉将迎来大发展

时间:2005-03-03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034

      不少人士认为,我国加入WTO后,香蕉将是受影响最大的农产品之一。笔者近日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些水果专家。他们认为,国内香蕉生产、销售目前处于劣势,受影响严重,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抓住机遇,我国的香蕉经历激烈竞争后,必将迎来大发展。

      目前我国香蕉生产排名世界第三,占全球总产量的1/10,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其中广东产量全国第一,广西年产100万吨左右,居第二位,海南居第三位。

      国货洋货硬碰硬我国香蕉消费市场十分庞大。近年来,国外香蕉纷纷看上中国市场,前来抢占市场,目前已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进入我国市场。我国香蕉贸易一直呈出口少、进口多的格局。以1997年为例,当年全国进口水果64万吨,香蕉就达55万吨,占了86%。目前,我国每年香蕉进口量居世界第六位。加入WTO后,国外香蕉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中国市场,也容易引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可以引起国际贸易战的少数农产品之一。

      广西水果生产指导总站站长李标分析认为,我国加入WTO后,香蕉进口将进一步增加,给国产香蕉造成强烈冲击。 
      ——关税降低,国产香蕉的市场将在一定程度被进口香蕉挤占。根据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达成的有关协议,我国加入WTO后,水果进口关税减让幅度为37%,其中香蕉从30%下调到25%。关税下调对香蕉进出口带来的机会是平等的,但由于我国香蕉出口生产组织的能力较弱,因此,短期内国外香蕉进入国门的机会相对大一些。但是,国外香蕉冲击程度有限,为香蕉进出口受配制限制,且关税下调幅度并不大。

      ——质量竞争将使国产香蕉在一定时期处于劣势,部分劣质产品可能会出现滞销。目前,我国进口的国外香蕉主要由跨国公司经营,规模大,技术高,成本低,香蕉外观色彩好,而国产香蕉饱满度不够,斑点多,加上不注意分级,个体大小不一,市场竞争明显逊色。

       ——国外香蕉进入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将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生产应市格局,增大市场风险。由于各香蕉生产国地域和气候差异,国外香蕉进入我国市场在时间和数量上均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香蕉生产、销售难以预料,某些阶段因进口冲击造成国产香蕉价格低,不仅降低生产者的收入,也会妨碍生产者对市场的正确判决,动摇信心。

       国产香蕉不乏优势这位高级农艺师认为,与国外香蕉比较,我国香蕉也有3方面的优势:一是价格优势。由于劳动力价格较高,主要出口国的香蕉收购价仍高于我国。1999年以来,南美地区的香蕉为0.35-0.4美元/公斤,而我国为0.1-0.15美元/公斤。加上进口关税因素影响,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香蕉在价格竞争方面将保持一定的优势。

      二是运距优势,相对比国外香蕉,国产香蕉销售运输距离短,运输成本低,时效性强。

      三是品质上的潜在优势。我国香蕉在成熟期有较大的昼夜温差,从而造就了国产香蕉优异的内在品质。只要注意改进外观质量,国产香蕉完全可以在质量竞争上变被动为主动。

      水果专家综合分析后认为,在加入WTO后,我国香蕉生产发展既有挑战,又有机遇,今后几年是我国香蕉发展的关键时期,只要我国扬长避短,正确应对,我国完全可以避免国外香蕉的冲击,并最终打开国际市场。

      解决问题箭在弦上同时,水果专家建议,当前,我国香蕉必须重视和解决下列问题:香蕉单产低,单位成本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的问题。现在一些地方种香蕉亏本,单产不高是重要原因,以广西为例,目前香蕉平均单产仅为1.64吨/亩,远低于发达国家2.67吨/亩的水平,特别是还有一些蕉园亩产在1吨以下,而每亩种植成本却需600元以上,这样,价格低于0.8元/公斤便面临亏本的危险。

      部分蕉园品质下降问题。除了外观上的缺陷外,由于干旱、台风、病虫危害,以及施用化肥、激素不当等原因,导致了香蕉内在品质的下降。 
      蕉园抗灾能力弱的问题。一些地方由于盲目扩种,不注意技术、资金的相应配套,许多蕉园基础设施不足、技术落后。 
      此外,还有香蕉采收、贮运及商品化处理落后,销售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 
      面对国产香蕉生产存在的问题,专家建议,从中央到地方要从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通盘考虑,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抓好改低创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提高商品果的质量档次;积极抓好新品种开发和反季节栽培,促进生产结构优化;产销结合,搞活流通。(农民日报  黎原韶)

责任编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