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 垦区新闻

中非农业投资与合作研讨会在京闭幕

时间:2002-09-28 作者: 来源: 点击次数:2635

  9月27日讯 为期两天的中国非洲农业投资与合作研讨会9月27日在北京结束,来自中国外交部、外经贸部、农业部、地方农业主管部门的代表、农垦专家及学者150余人,就加强中非农业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径进行了探讨。 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26日在研讨会上说,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将把农业作为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将采取多种实际可行的措施,推动双方在农业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利合作。   由中国21个与中非合作密切相关的部委组成的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今天在京举行的中非农业投资与合作研讨会受到了中国政府官员与众多企业家的重视。除外交部、外经贸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计委以及10多个地方省市的主管官员外,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企业家也出席了会议。   李肇星说,中国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具有坚实的基础,非洲国家是中国“全天候的朋友”。目前,非洲大陆形势稳定,各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业。这为中非之间开展农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新世纪中国与非洲一方面将继续巩固政治合作,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中非农业合作将是一个双赢和互利的举措。此次研讨会作为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落实论坛后续行动的重要举措,要探讨中非农业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推动中非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外经贸部副部长魏建国说,加强中非农业合作是维护双方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共同需要。当前,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已经把发展农业,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作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基本国策和首要战略任务,并对与中国进行合作有很强烈的愿望。   中非农业合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目前为止,中国在非洲国家承担了一大批农业合作项目,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魏建国说,新世纪开展中非农业合作,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国将鼓励国内有实力、信誉好的农业企业,以独资、合资和参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   据魏建国介绍,当前非洲国家对与中国开展农业合作的需求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桑蚕产业、水产养殖、园艺、节水灌溉、治理水土流失与土壤沙漠化、沼气利用、农产品加工等众多领域。他建议,企业应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合作。   农业部副部长韩长赋说,中国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近年来已显著提高,成功地解决了近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中国农业企业投资非洲农业,与非洲国家开展互利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也有助于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和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稿件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中国农垦信息网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