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牧场马铃薯产业初步实现育种、规模种植、贮藏、销售一条龙。
2019年,对于处于河北最北端的康保牧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终于摘掉了全国贫困农场的“帽子”。牧场实现生产总值3788万元,比2012年增长95.5%,年均增长13.6%。资产负债率由2012年110%下降到62%,下降了48个百分点。人均纯收入实现17044元,比上年增长29.5%。场内修通了水泥路,职工住进了新建房,社会保障实现了全覆盖。面貌变了,气象新了,人心齐了,干劲足了。牧场党委书记、场长郝存江感慨地说:“这都得益于农垦改革的深入推进,得益于全场职工的努力拼搏,得益于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的对口帮扶。”
扶贫又扶智 注入新活力
2018年4月,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正式启动对康保牧场的结对帮扶工作。面对个这个自然条件艰苦、多年经营亏损、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农场,农垦经济发展中心进行了认真研究。扶贫要精准,帮什么?帮扶要对路,怎么帮?经过多次探讨,确定了党建领引、人才保障、推进改革、产业发展和产品营销5个方面的帮扶重点,做到短期见效果、长期促发展,实现扶贫又扶智、注入新活力。
说干就干,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制定了工作方案,2018年6月与康保牧场签订了框架协议。中心领导多次深入牧场跟牧场班子成员研究帮扶举措,多方联系帮扶资源,全力支持牧场发展。
制约牧场发展的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是体制机制陈旧。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抓住这个“牛鼻子”,积极协调省市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牧场的改革工作,协助康保牧场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理顺牧场国有土地所有权关系。截至目前,全场67宗174528亩土地中,完成不动产权证发证64个、面积174006亩,发证率99.7%。土地面积保有率、发证率在河北省农场中均名列前茅,为农场的下一步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积极推进牧场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将具有经营性质的职能转变为企业,充分释放了牧场发展潜力。
牧场要脱贫要发展就必须有产业支撑。近三年来,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先后邀请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北京龙达科贸发展有限公司、中垦电商公司、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绿维控股集团公司、中信信托有限公司、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台湾美丽乡村发展协会、台湾新竹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协会等为康保牧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帮扶康保牧场定位发展方向,明确发展路径,助力产业发展。
在充分调查分析牧场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牧场资源、环境、区位等特点,中心组织有关专家为牧场研究制定了《康保牧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为牧场落实了畜牧标准化养殖二期(500万元)和节水农业技术推广(20万元)2个产业扶贫项目,帮助牧场在水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自身草原优势,创新节水养殖先进技术,开展畜牧畜禽养殖。
与此同时,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为康保牧场协调设计完成了“黄城子”品牌商标的注册,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农垦系列活动和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国际有机绿色食品北京展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全国性展会,邀请牧场展示展销牧场农牧产品,扩大牧场产品营销渠道,推动牧场品牌发展。同步制作了《美丽草原,康保牧场》微信版宣传片,当月浏览人数超过1.3万人次。这些宣传推介活动有力地提高了牧场知名度和产品认知度。
为进一步促进康保牧场的人才建设和能力提升,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有计划地安排牧场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垦区调研和考察活动,邀请康保牧场有关同志参加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实地举办“微商入门课程”培训,帮助牧场职工了解线上营销新方式,提升线上销售能力。
改革有了大进展,产业有了大方向,牧场有了新形象,人心、精神、干劲这些软实力怎么办?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党总支与牧场党委研究制定了“党建团结人心、场史激励人心、活动温暖人心”的工作思路。旨在传承牧场文化,弘扬农垦精神、军马精神、知青精神的场史馆开工建设,总投资117万元,农垦经济发展中心支持15万元,今年10月已对外开放。同时,中心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与牧场群团组织对接,连续2年在牧场举办了青少年联谊活动,累计捐赠图书3500余册,各类活动物品149件,中心工会助力牧场消费扶贫5万多元。有9个家庭开展了“手牵手”的结对活动。
苦干加实干 激发内动力
“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帮扶到位,政府支持到位,剩下的就是我们牧场自己怎么破解难题,如何真抓实干了。”郝存江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
要实现脱贫,增收是关键。在完成农垦改革任务和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康保牧场通过切实转变经营方式、多方拓宽增收渠道、积极化解历史包袱等工作,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农场迈入了优质国有企业的行列。
几年来,康保牧场逐步转型,初步实现了从单一的牛羊养殖业升级为养殖、种植、生态复合经营的产业格局,重点培育清洁能源、饲草、马铃薯育种、杂粮杂豆等优势产业。牧场对种植的土地全部实行压青轮作,每年实现稳定收入300多万元。抓住划归张家口市交投集团的有利机遇,多渠道争取财政收入,累计争取修路补偿款、农垦税费改革资金近千万元。在市国资委等部门的帮助下,2012-2019年累计化解债务2924万元,极大减轻了企业经营压力,为脱贫夯实了基础,输送了血液。
要实现脱贫,民生是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郝存江在谈到民生问题时,感慨万千,这几年,康保牧场立足自身实际,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支持,民生问题可以说是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善、根本性的解决。累计投入2525万元,分2期实施垦区危房改造300户,建成240户楼房、60户平房,并实现了集中供水、供暖,分类解决了职工、居民的住房问题;投资修建场区公路,从全县交通最差一跃成为全县交通最好。城乡养老、城乡医保、职工养老、职工医保达到应保尽保,自2013年以来实现了职工养老、医疗保险按月足额缴纳,同时补欠退休人员220万元,保障了退休人员按时领取养老金。全场职工居民全部纳入县民政救助范围。农村低保、城镇低保,80岁以上高龄补贴,实现了残疾人补贴全覆盖,特别是对牧场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固定工进行了自愿申请,全部参保行动,解决了全部职工的养老问题。
脱贫又脱困 快速奔小康
脱贫实不实,效果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77岁的退休职工史桂林是这一切的见证者。“原来场区这地方,全是土路,夏天一下雨,一出去两腿泥。冬天一下雪,一礼拜出不了门。住的全是平房,周围啥也没有。现在好了,路通了,房高了,环境变美了。”老人深有感触地细数着过去和现在。
现在的康保牧场,国道纵贯全场,各分场均有水泥路相连;职工居民全部住进了楼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75平方米,这是多年来想也不敢想的事;居住环境全部绿化,全场生态明显好转。
该场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的4个高标准养殖场,圈舍面积3万余平方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通过生态建设,草场产草量增加,草场明显改善,为养殖业提供保障;种植业初步形成冷凉作物、马铃薯、中药材换茬种植格局,每年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2019年全场生产总值3788万元中,农业收入1690万元,比上年增长18%;第二产业(风电)1950万元,比上年增长1%;第三产业148万元,比上年增长8%。人均收入达到4.5万元。产业多了,产业强了,职工有钱赚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
史桂林笑着说:“不再愁了,没后顾之忧了。现在是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有能力、有力气的靠牧场干活,困难的有国家政策,大家伙一起奔小康呢。”
康保牧场,这个自1953年建场的老企业,走过了军垦马场、国有牧场、家庭牧场、全员劳动合同制、农垦税费改革等多个历史时期,终于实现了稳定脱贫,实现了破茧成蝶。随着农垦改革不断深化,牧场一定能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定能迎来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刊物编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