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垦经济 > 现代农业

聚焦关键技术推进北大荒智慧农业发展

时间:2021-03-16 作者: 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点击次数:9024

全国人大代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守聪

人民网哈尔滨3月8日电 (杨雪楠)“智慧农业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三大生产力要素的统一,是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人民网黑龙江频道采访时表示,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突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瓶颈,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发展智慧农业,北大荒集团具有哪些基础优势?

“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北大荒发展智慧农业具有基础优势。”王守聪表示,“经过74年的开发建设,北大荒建成了我国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大型国有农场群,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科技的创新和农技农艺的推广为北大荒发展智慧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守聪详细介绍了北大荒集团发展智慧农业的基础所在。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拥有2.53万皮长公里光缆线路,形成了集团至分公司、农(牧)场、管理区、作业站的五级光网架构。

二是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健全。通过良种、良法、良田的不断协同进步,北大荒集团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6.28%,高出全国17个百分点。以种植面积占垦区99%的五大农作物为编制范围,制定主要农作物7个种植标准,开辟制定农作物种植环节企业标准的先河,农业生产力和质量效益国内领先。

三是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应用程度高。北大荒集团农业物联网、3S等领域的农业科技水平始终走在全国甚至世界前列。智能育种、精量点播、叶龄管理、变量施肥、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农情监测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无人化智能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北大荒集团启动10个第一批数字农(牧)场试点,推广应用插秧机辅助导航装置1700余台,全国首批大面积、大规模“无人化农场”建设示范项目落地,形成了6个智慧农场群,应用水稻本田智能化轨道运输技术216.2万亩,旱田导航面积1830万亩,水稻智能侧深施肥面积210万亩,无人植保作业面积970.4万亩。

北大荒集团发展智慧农业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

“发展智慧农业不仅是一场信息技术革命,更是推进农业产业大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变革。”王守聪认为,“北大荒集团将聚焦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打造商业化智慧育种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企业研发管理的创新。”

通过开展黑土耕地保护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工作,统筹土、肥、水、种及栽培等生产要素,综合运用工程、农艺、农机、生物、信息等手段,实现“六个替代”和“六个全覆盖”。发展智能化无人农场生产模式,构建集粮食种植、收获、整地、仓储、加工、运输于一体的智能化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综合投入利用的效益最大化和农业精准生产节本增效。

“日前,北大荒北安和牡丹江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继成立。通过建立区域农业专业化、标准化、企业化、社会化服务中心,北大荒集团将整合农业上下游全产业链产业资源。”王守聪介绍,通过实现农业投入品的“统供”、农产品的“统销”和全过程数字农服的“统管”,形成要素聚集、机制高效、体系完整的服务渠道,将农户的生产风险、市场风险最小化,构建“供、种、管、收、储、销”全过程专业化服务体系。

“北大荒集团全力打造的数字农服,运用信息化手段,制定全面、准确、协同、高效的农业全程数字化解决方案。”王守聪介绍,北大荒集团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建立数据采集、汇聚、分析、治理和数据交易服务体系,统一数据中心对外服务接口,搭建数据资产可管可控、可挖掘、可治理的管理中枢,实现北大荒数据资源资产的统一管理,加快构建企业“大脑”。通过检测仪器和定制的客户端系统对农产品质量实施检测,并通过网络将检测数据与信息上传到中心端数据库,实现农产品质量在线检测和本地监测查询及信息共享服务。

如何促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智慧农业更好地发展?

我国智慧农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为更好地促进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王守聪提出了以下建议。

王守聪认为,一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施一批智慧农业重大项目工程,加强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总结经验,建立可复制、可推广模式。二是建议相关部门类比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智慧农业技术产品和应用主体给予政策性补贴。三是加大技术标准建设力度,依托联盟、协会等团体和组织,快速建立包括数据标准、产品标准、市场准入标准等团体标准,并积极推动国家和行业标准建设,建立国家和行业认可的第三方产品、技术检测平台。四是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农业数据的收集和整合,并在一定范围内开放相关数据,建立共享机制。五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引导教育机构在高校研究生课程中开设智慧农业相关课程;鼓励信息领域人才进入农业领域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与应用推广;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建设懂技术会操作的智慧农业推广队伍。


责任编辑:技术推广处

本网为非营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来函与我们联系。

主办单位: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编:100122
京ICP备11035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728号